高职新生弃学原因分析和对策思考

时间:2022-06-14 06:23:50

高职新生弃学原因分析和对策思考

当今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但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中却有不少人放弃入学机会,让人难以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高职录取学生选择弃学呢?笔者根据几年来的调查和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是以下五个方的原因:

一是社会观念没有转变,传统思想左右决定。一直以来,普通大众对于高等教育的定义很狭隘,就是考上二本以上的高校才算是大学生;对于有出息的定义就是毕业后从事公务员、律师、医生等大众熟知度高的职业。而对于新兴的高等职业教育,大家的认识比较模糊,有人认为是技校,有人认为是培训学校。这几年高等教育不断扩招,导致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普遍偏低,让本就不甚明白的家长更加糊涂,他们甚至认为高职是为那些不会读书、“无用”的人提供的获取学历的方式,与其浪费几年时间读高职,不如早些进入社会参加工作。这就意味着很多家长认为本科才是高等教育!在经济越落后地区此种观念越根深蒂固。

二是高中升学率考核的弊端。笔者所在的省对高中升学率的认定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年考上二本高校的学生数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通过升学率来评定高中的优劣。在如此升学率考核下,高中只能重点照顾那些“尖子生”,师资、经费、技术等教育教学资源向一小部分的尖子生倾斜。这种只重视少数而放任多数的做法会产生很多问题:其一,普通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其二,贴标签的做法显失教育公平;其三,限制了学生的成才路径,阻碍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是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准入制度缺失。我国的《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对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准入制度有明确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从事技术工种的职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企业的用工没有遵循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准入制度,大量招收使用无技术资格工人。

四是国内产业升级刚起步,对生产者技术要求不规范。我国的产业升级、转型刚刚开始,正由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过渡,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有大量的企业仍旧停留在劳动力密集型阶段,这为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个体提供了就业的可能。大量的岗位没有技术含量,劳动者有没有文化都可以工作,这是高职教育的一大障碍。

五是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这几年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使绝大部分中国家庭脱离了贫困,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很多家庭生活水平不高。在子女读书的问题上,父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如果是本科,还能想方设法筹钱,高职就是截然不同的待遇了。虽然国家有健全的贫困学生贷、助学政策,但很多家长考虑的是学习成本问题:三年高职,学费、生活等花销在4万元左右,而进入社会工作,三年可以挣得4万元左右,对于刚脱贫的家庭来说一进一出的8万元就不是小数目了。

以上五方面的原因基本反映了高职录取学生所面临的真实环境,有些人选择弃学也就顺理成章了。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谈谈对增强学生接受高职教育信心的思考。

一、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更为有效的教育政策

1.制定更为科学、更为实际的高等教育政策。支持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绝对不仅仅是律师、经济师和公务员等,应该还有大量产业工人,他们是把科学技术运用到实际中创造生产力的技术人才。本科是培养少而精的研究型人才的基地,高职才是培养多而实的应用型人才的摇篮。高等教育政策向高职教育倾斜应有更为实际的举措,也应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制订更为合理更为实用的高职招生计划。我国行业众多,在此国情下,高职教育也需要多样性发展,才能服务于各行各业。对于有特色、有行业基础的高职院校要大力扶持,这能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所需的人才。

二、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紧密对接

1.高职院校需要认真了解、研究行业需求。高职院校要与服务的行业深入对接,行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各种岗位的技能要求是什么都必须非常清楚。而且这种信息是动态发展的,隔一段时间院校就应该组织教师赴企业调查研究,不断完善自身的课程建设,服务行业企业。

2.构建高质量就业体系。高职院校摸清了行业的用人需求后,就能按照行业的需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毫无疑问,这样的人才也是深受业内企业赏识的。校企的互动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人才,同时也为人才提供了高质量就业渠道,学生、家长和社会才能看到,高职教育的学生无论在收入、职务、发展前景等方面都优于未接受教育者,自然高职教育也会为大家广泛接受和喜爱。

要让高职录取学生主动到校学习,需要社会、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期待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人成为高职教育的受益者。

上一篇:体育课外训练六忌 下一篇:中学教育管理人性化革新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