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商结合部沙三段储层精细研究与评价

时间:2022-06-14 05:05:18

临商结合部沙三段储层精细研究与评价

摘 要:本文通过综合利用钻井、测井、三维地震数据等资料,运用地球物理技术,对临商结合部沙三段储层进行精细研究。该方法对整个临南洼陷其它类似地区的储层评价和勘探工作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临商结合部 储层预测 有效储层 有利储集相带

一、概况

临商结合部位于惠民凹陷西部中央隆起带临邑帚状断裂体系向东撒开端,临盘油田与商河油田的交汇处,在临邑大断层及分支断层控制下形成自北向南逐级下掉的顺向断阶带,向西抬高的断阶被近南北向的断层切割,形成丰富的构造、构造-岩性圈闭图。 从区域沉积环境上看,临商结合部处于沙三上浊积砂体西缘、沙三中浊积砂体东部沉积中心和沙三下盘河、临北两个三角洲的结合部,这几套砂岩体在纵向上相互叠置,平面上互相交叉,极易形成岩性圈闭,这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二、储层预测

1.储层预测

1.1正演处理

地震正演模拟就是利用已有资料建立地下地质模型,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原理,通过射线追踪或波动方程偏移等方法,正演模拟计算出对应于建立模型的地震记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模拟记录与实际地震记录的对比分析,校正初始模型,使之更接近地下真实的地质情况。

正演结果表明该区薄储层单靠地震资料无法有效识别储层,该套储层在地震上表现为横向尖灭,通过提高地震分辨率及测井约束反演虽然能够提高砂体识别的精度,但对于厚度小于5米的储层,并不能达到良好识别效果。

1.2砂体描述

1.2.1沙三上一砂组砂体描述

一砂组由2-4个单砂体与砂泥相互交替沉积,形成总厚度为5-20米左右的一个砂组,自然电位曲线为一组正韵律指状砂,中间有薄泥质夹层,在沉积主体部位发育有分流河道及河口坝沉积,砂体在反演剖面主要为薄条状响应。本层有多口井见到油气显示,主要受T3有利断块圈闭控制,本层砂体发育面积较大,砂体成团状沿临邑三角洲和商河三角洲沉积主线向洼陷内分布。通过厚度属性分布图来看,可以看出临邑和商河三角洲具有比较明显的分界线,处于田3、田12与商544、商543一带。

1.2.2沙三上二砂组砂体描述

临商结合部沙三上二砂组相对较薄,砂体厚度由三角洲主体方向向洼陷带逐渐减薄,砂体平面分布范围较大,具条带状,多数地区为薄层席状砂分布特征。

1.2.3沙三上三砂组砂体描述

临商结合部沙三上三砂组自然电位曲线呈交错指状或单指状,为典型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砂体发育比较稳定,展布范围比较大;局部如商548井区发育坝体沉积,受岩性控制也可成藏。

1.2.4沙三下一砂组描述

临商结合部沙三下砂体来自临北三角洲和盘河三角洲,为薄互层沉积,其上为油页岩沉积,油藏多为自生自储类型,此类砂体分布范围一般不大,且其孔隙、渗透特征主要为平均低渗特点,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少有远沙坝沉积,此类砂体配合主力层位形成兼探目标。

1.2.5沙三下二砂组描述

临商结合部沙三下二砂组由2-3个单砂体形成,为薄层沉积,其上为油页岩沉积,油藏多为自生自储类型,在商644-商646-临7-斜50井区均发育该套砂体,与地质规律吻合。

2.有效储层下限确定

2.1盘河砂体

通过对以上产能与物性的关系拟合,可以得出在常规试油及压裂条件下,获得工业油流对应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深度值,由此得出储层获得工业油流的物性及深度下限。

常规试油条件下,盘河砂体要得到日产5吨的工业油流,所需的埋深下限为3441.98米,孔隙度为12.06%,渗透率为11.3467mD。而压裂条件下,在盘河砂体要获得日产5吨的工业油流,所需的埋深下限为3988.98米,孔隙度为10.81%,渗透率为5.62mD。

2.2基山砂体

通过对基山砂体产能与物性的关系拟合,可以得出在常规试油及压裂条件下,获得工业油流对应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深度值,由此得出储层获得工业油流的物性及深度下限。

常规试油条件下,基山砂体要得到日产5吨的工业油流,所需的埋深下限为3295.0米,孔隙度为15.3%,渗透率为13.3mD。而压裂条件下,在基山砂体要获得日产5吨的工业油流,所需的埋深下限为3482.4米,孔隙度为12.3%,渗透率为7.2mD。

3.有利储集相带平面预测及评价

3.1有效储层分类

根据基山砂体、盘河砂体的埋深及储层发育特点,从影响储层的因素出发,将有利于储层产出工业油流的有效储层分为三类。由于两个物源体系形成的母岩性质、矿物成分、储层物性有明显的不同,因此不同体系的储层分类也有一定的差别。

盘河砂体I类储层埋深小于3442米,相应的孔隙度大于12.06%,II类储层埋深在3442米和4104米之间,相应孔隙度在5.75%与12.06%之间,III类储层埋深大于4104米,孔隙度小于5.75%。

基山砂体I类储层埋深小于3295米,相应的孔隙度大于15.3%,II类储层埋深在3295米和3482米之间,相应孔隙度在12.3%与15.3%之间,III类储层埋深大于3482米,孔隙度小于12.3%。

3.2有效储层平面展布特征及平面预测

根据有效储层的分类,结合基山、盘河两个物源发育方向及储层的展布范围,并与各区的构造背景相配合,对整个临商结合部进行储层有利I、II、III类区的划分。

盘河砂体:盘河砂体展布面积较大,根据储层分类标准及砂体展布范围,对有利储层发育区进行了预测。I类储层有利区主要分布在临商断层的上升盘,储层物性好,构造背景有利,有利面积75Km2,平面上呈西宽东窄的形态,西部以临邑大断层为界,东部沿临55-田26-临208井一带。II类区构造背景相对比较有利,油藏类型以构造和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南部的田斜307-田306一带构造相对简单,多因储层发生变化而形成岩性油藏。该区埋深中等,一般处于3442米和4104米之间,物性中等,试油采取措施一般可取得较好产能。III类区处于主要分布于洼陷带,有利面积70km2,自西向东展布呈现西窄东宽的形态。该区目前仅完钻田305、田14两口井,但油层很厚,属于岩性油藏。

基山砂体:有利储层分布规律与盘河砂体相似。I类储层有利区主要分布在临商断层的上升盘,储层物性好,构造背景有利,有利面积50平方千米,平面上呈西宽东窄的形态,西部以临邑大断层为界,东部沿临55-田3-斜10-商646井一带。II类有利区展布继续南推,有利面积65平方千米,展布面积较大。目前已发现的含油区块几乎均在II类区。III类区处于主要分布于洼陷带,有利面积20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小。

三、结论

1.沉积类型多样化,纵向上自下而上发育有临北、盘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基山扇体、滑塌浊积;临邑及商河三角洲前缘,横向上工区西部沙三上以临邑三角洲沉积为主,工区东部以商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席状砂、滑塌浊积、浊积水道、浊积水道间以及半深湖泥沉积。

2.分析了临商结合部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建立了产能影响因素与产能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有效储层下限及标准。

3.对临商结合部沙三段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确定了有利储集相带及分布范围。

参考文献

[1]裘亦楠等编著.油气储层评价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上一篇:简述长庆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关地质面工... 下一篇: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