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大方过洋节

时间:2022-06-14 04:19:40

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一个个洋节来势凶猛,大有反超中国传统节日、喧宾夺主之势,无怪乎有人要惊呼“抵制外来文化侵略”,无怪乎有学校要封校禁止过洋节。

然而,洋节真的能冲击我们的传统节日吗?这么想未免太缺乏文化自信了。承载着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传统节日,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祈盼,千百年来,何曾间断?

洋节对中国传统节日观念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消费行为上面。其实,各种各样的洋节在中国的火爆,正是得益于很多商家把洋节包装得无比热闹,助推了洋节在中国的流行。中国年轻人过的圣诞节,是舶来品,没有虔诚的,只有热销的平安果;没有安详和宁静,只有喧闹和沸腾,又何谈文化冲击?

过洋节并不一定代表着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冷落,这只是说明了年轻人对新事物的一种好奇。就像你觉得苹果好吃,但有一天你发现橘子更好吃,但你并不一定会因为橘子好吃而不爱吃苹果。

黄佳明在《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困境及其出路》中说:“圣诞节的温馨、愚人节的娱乐、情人节的浪漫、万圣节的疯狂,都因给不重视传统文化而变得平淡的年轻人的生活,增添轻松愉快的时刻而备受青睐。”也正是如此,年轻人过洋节的原因很简单,不是因为文化信仰,而是因为轻松愉快。这些洋节在西方和在中国显然有着不同的内涵,有着不同的本质。年轻人过洋节,不过是拥有了一个可以用来狂欢的日子,甚至不过是“逗乐”而已。

所以,年轻人热热闹闹地过几个洋节,算不上“节日殖民主义入侵”,也并不代表着中国的传统节日受到了冲击。如果说中国的传统节日被人们淡忘了的话,那每年春节前夕也就不会出现所谓的“春运”了。之所以传统节日并没有受到那么多的关注,首先是因为我们的传统节日讲究的是团圆,要求自家亲人欢聚一堂,而离其他朋友较远,这也就不利于制造这么火热的气氛。如果担心传统节日受冲击,那不妨改进传统节日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让传统节日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最后,我想再说明一下,洋节热是经济发展与全球化的结果。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的全球化,中国的节日实际上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传播到了其他的国家,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因此,当传统节日遭遇洋节,我想没必要“一山不容二虎”,没必要一定要让东风压倒西风,也没必要“犹抱琵琶半遮面”,我们完全可以充满自信、大大方方、快快乐乐地过个洋节。

点评:文贵从容。作者以文化包容的心态,乐观面对洋节的盛行。文章开篇即点明洋节是舶来品,消费影响多于文化影响,并用一个幽默的吃苹果和橘子的比喻说理,以小见大,举重若轻。接着作者指出洋节的热闹也无非是“逗乐”,不必大惊小怪,诚惶诚恐。文末,作者指出,传统文化根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要不断改进、创新,以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让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走向世界。全文层层深入,思路开阔,有较强的思辨性。

上一篇:刀尖上的蔷薇 下一篇:浮生未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