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1.5岁―3岁)形状偏好的实验研究

时间:2022-06-13 11:44:38

幼儿(1.5岁―3岁)形状偏好的实验研究

摘 要: 本实验采用对偶比较法,对1.5岁―3岁幼儿进行形状偏好研究,结果表明:在1.5岁―3岁的年龄段中,幼儿形状偏好顺序依次为:花形、星形、圆形、心形、三角形、正方形;男女幼儿的形状偏好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形状偏好没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1.5岁―3岁幼儿 形状偏好 对偶比较法

1.问题提出

形状是物体所有属性中最重要的属性。“大千世界,色形而已”,我们要认识世界,就必须分辨物体的形状。许多心理学家相信,对形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1]。

形状偏好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国内外对形状偏好的现象研究甚少。幼儿图形认知的发展在整个3岁以前都比较弱,有研究表明很小的婴儿能够区分不同的形状[2],对不同形状的物体或图画注意时间不同,说明他们对不同的形状产生了偏好。对幼儿期形状知觉发展的研究,往往是通过让幼儿用眼或手辨别不同几何图形进行的。

形状知觉是指对物体的形状进行辨别的能力。心理学家们用视觉偏爱法,即测试婴儿更喜欢看什么的方法进行了各种实验。如范兹[3](Fantz)在婴儿形状知觉研究方面作出了不少贡献。他专门设计了“注视箱”,让婴儿躺在小床上,眼睛可以看到挂在头顶上方的物体。观察者通过小屋顶部的窥测孔,记录婴儿注视不同物体所花的时间。把这些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可以看到,婴儿对形状的偏爱有这样一些特征,就是:动态的东西>静止的东西、有闪亮的光>无变化的光、曲线>直线、有花样的>一色、复杂花样>单纯花样、脸>不是脸的东西、彩色>单色;立体>平面、新奇>见惯的东西,也就是说婴儿更偏好于看新奇、复杂的东西(>:代表更偏爱前者)。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婴儿,对这些形状的视觉偏爱是不同的。例如,格林伯格(Greenberg,1972)等对6周的新生儿和11周的新生儿的视觉偏爱进行比较实验,结果发现:出生6周的新生儿对不同复杂程度的形状注视时间不同,对中等程度复杂的形状注视时间最长,而出生11周的新生儿对最为复杂的形状最感兴趣。这就说明了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来说,最合适的视觉刺激程度是不尽相同的[4]。

然而1.5岁―3岁幼儿的形状偏好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针对此问题,我们试图找出该年龄阶段的幼儿偏好哪些图形,其中存在哪些规律。

本实验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对偶比较法对1.5岁―3岁幼儿进行形状偏好的研究,以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幼儿形状偏好的结果如何;(2)对幼儿形状偏好的年龄、性别进行差异研究。

2.实验程序

2.1实验材料

实验采用6个图形,花形、五角星形、心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每个图形都以红色呈现,大小均相等,六种图形两两组合,共15组。每种组合的两个图形打印在一张白色纸上。为了平衡两种组合左右前后呈现顺序,分别装订为甲乙两组图片册,每组图片15张。呈现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的顺序为:三角形和正方形、五角星形和圆形、五角星形和三角形、心形和梅花形、正方形和心形、梅花形和圆形、三角形和圆形、梅花形和正方形、心形和五角星形、心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五角星形和梅花形、三角形和梅花形、五角星形和正方形、圆形和心形;乙组的顺序为:心形和圆形、正方形和五角星形、梅花形和三角形、梅花形和五角星形、圆形和正方形、三角形和心形、五角星形和心形、正方形和梅花形、圆形和三角形、圆形和梅花形、心形和正方形、梅花形和心形、三角形和五角星形、圆形和五角星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2被试

随机挑选29名1.5岁―3岁之间的幼儿进行实验,其中1.5岁―1岁12个月10人,男生4人,女生6人;2岁―2.5岁被试9人,男生5人,女生4人;2.6岁―3岁被试10人,男生5人,女生5人。

2.3实验变量

实验的自变量是性别(男、女)和年龄(1.5岁―2岁、2岁―2.5岁、2.5岁―3岁),因变量是被试对某种形状的选择次数。

2.4实验任务

被试对同时呈现的同种颜色的两种图形进行选择,告诉主试更喜欢哪个图形,并用手指出来。每个被试共完成甲组或者乙组的15次判断。

2.5实验步骤

实验是主试与被试单独进行的。主试向被试交待实验任务,并进行演示。正式实验开始后,主试打开甲组或乙组图片册的第一页,被试按照实验任务做出反应,主试记录结果,依次翻阅图片册,直到15张图片做完为止。一半被试做甲组图册,另一半被试做乙组图册。

3.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采用spss16.0统计数据。

3.1形状偏好

表1中是29名1.5岁―3岁幼儿一般形状偏好测验顺序,由于本实验人数的限制形状偏好程度以选取的次数表示。例如,正方形选取次数59,即表示正方形与其他五种形状进行两两比较中,一共被选取了59次。其余依此类推。

表1形状偏好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1.5岁―3岁幼儿最喜欢的是花形,依次是星形、圆形、心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这和我们的推测不谋而合,我们推测,低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直线和曲线的比较中,更偏好于曲线。从表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曲线形的形状包括花形、圆形和心形分别排在了第一位、第三位和第四位;我们还推测,低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简单和复杂形状中,会偏好于复杂的形状,从表中得出,排在前2位的花形和五角星形相比于其他四个形状而言,都属于比较复杂的。

上述结果与20世纪60年代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5]。范茨(R.Fantz)在20世纪60年代的研究表明,出生不到2天至6个月的婴儿都能够辨别视觉图案。当婴儿发展时,他们越来越偏爱复杂的刺激。但是复杂性并不是决定婴儿偏爱的视觉刺激类型的唯一因素。婴儿偏爱:(1)弯曲的线段超过直线;(2)不规则图案超过规则图案;(3)同心圆超过非同心圆刺激;(4)对称性图案超过非对称图案。

3.2形状偏好的性别差异比较

表2男生形状偏好结果

表3女生形状偏好结果

经独立样本T检验,t(27)=-3.390,p=0.002

3.3形状偏好的年龄差异比较

表41.5岁―2岁幼儿形状偏好结果

表52岁―2.5岁幼儿形状偏好结果

表62.5岁―3岁幼儿形状偏好结果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2,26)=0.23,p>0.05,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说明三个年龄阶段幼儿在形状偏好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年龄儿童的形状偏好具有一致性。

1.5岁―3岁幼儿各年龄的形状偏好顺序按照从最喜欢到不喜欢排列依次为,1.5岁―2岁:花形、星形、圆形、心形、正方形和三角形;2岁―2.5岁:花形、星形、圆形、心形、正方形和三角形;2.5岁―3岁:花形、星形、圆形、三角形、心形和正方形。

以往研究表明[6],物体轮廓的对比度是引起婴儿视觉偏好的有效刺激。出生一周的新生儿对三角形的一个角很“重视”,很少对整体加以审视。婴儿在出生后很短时间内至少已辨认出形状的一个方面。但由于他们没有细看三角形的边线,无疑没有感知到整个图形,而只是注意到了外形的一个显著特征。这是儿童形状知觉的一个重要特性。有人报告,这一知觉特性甚至持续到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但也有一些研究有不同的结论[7],研究者(Haith,1977)发现,0―2个月的婴儿还没有形成图像整体知觉,他们的视线只是沿着明暗对比边缘巡视。2―3个月的婴儿开始注意图像模式的内部结构,这意味着图像识别的开端,婴儿对对象的统一的整体知觉特征的知觉在3个月时就已经出现了。

对轮廓对比度的敏感性还进一步表现在对刺激物复杂性的视觉偏好上。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刺激物复杂性的偏好也随之增加。所谓刺激物的复杂性,也就是轮廓线的复杂性。有更多的研究者认为不同年龄的儿童可能有一个与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输入刺激和相应的处理信息的最佳水平[8]。从我们本次的实验研究结果来看,1.5岁―3岁儿童的图形偏好没有差异,可能是因为他们都处于对图形发展相同的处理信息的水平上。

4.结论

4.1 1.5岁―3岁幼儿形状偏好顺序依次为:花形、星形、圆形、心形、三角形、正方形。

4.2 男生和女生对形状偏好有显著差异,男生对形状偏好的顺序依次为:星形、三角形、花形、圆形、正方形、心形;女生对形状偏好的顺序依次为:花形、圆形、星形、心形、正方形、三角形。

4.3 1.5岁―3岁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形状偏好没有显著性差异。前两个年龄阶段幼儿形状偏好顺序依次为:花形、星形、圆形、心形、正方形、三角形;后一个年龄阶段幼儿形状偏好顺序依次为:花形、星形、圆形、三角形、心形、正方形。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2]柳泉.幼儿图形认知的发展与教育[J].家庭教育,2004,(10):42-44.

[3]幼儿心理学(幼儿园老师进修教材)[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4]周念丽,张春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9.8,第1版.

[5][7]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6.

[6][8]王振宇.儿童心理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第3版.

上一篇: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反思 下一篇: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