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quest在Photoshop公选课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13 08:43:03

Webquest在Photoshop公选课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Photoshop作为一门比较实用的技术课程,在各个高校的公选课中都有涉及。伴随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采用网上自主学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已经成为Photoshop课程中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模式。Webquest教学模式是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以一定的背景引发的,按照特定目标,针对具体的某个问题而进行探索研究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webquest;置换滤镜

中图分类号:TP3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3-765-02

Webquest in Photoshop Teaching

XIE Liang, ZHONG Qing

(Labcenter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As a more practical technology courses, Photoshop is very popular in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 networks, using online self-study and combining traditional classroom instruction has become a more popular way of teaching. Webquest teaching mode is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use of network resources to conduct exploration and study of the problem.

Key words: webquest; replacement filters

Webquest是一种以探究为基础,调查研究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其中的全部或者大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Dodge 1995)。教师事先确定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向学生提供完成任务需要的网络资源,步骤等。学生在这样的支持下通过个人或者小组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完成任务。Webquest由问题与情境、目标与任务、资源与过程、评价与结论等组成。

在Photoshop公选课教学中,因为公选课的学时限制,在教学中只能进行简单的入门讲解,学生如果想要在此课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就必须在课后通过其他方式自学,此时,以网络为媒介的学习就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滤镜作为Photosho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必要性不用多讲。在滤镜中,置换滤镜可以说是扭曲中最灵活的滤镜,因为扭曲的程度、方法等都是由学习者自己控制的,因此很多学生认为置换滤镜晦涩难懂,导致对Photoshop的兴趣骤然下降。但是其强大的功能在使用中非常广泛。如何让学生正确的掌握置换滤镜是十分必要的。将Webquest教学模式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对置换滤镜有深切的感受,能极大的改善学习效果。

笔者以Photoshop教学中置换滤镜的教学来描述Webquest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老师给出的简单置换原理说明,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补充并理解置换滤镜的原理,能对给出的图像通过简单的灰度图的置换得出的图形作出判断。

主要内容:借助老师给出的简单置换原理及置换实例,通过至少2个实例的制作来清晰置换滤镜的工作原理,通过网络媒介,补充置换滤镜的原理。

1 课程流程与设计

1.1 情境与任务

因为公选课学生各自间的熟悉程度低,因此对学生没有进行分组,主要是个人来完成本次课程内容。为此次课程创设一个情境,给出学生一个砖墙背景图和旗帜背景文件。两个文件都为RGB模式。向学生说明假如我们在砖墙上要用色彩刷上广告,这个旗帜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图像,要让旗帜犹如真实的刷在墙上一样。任务的创设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出来就是目标的具体化。好的任务是可行并有趣的,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扩展。本次课程的任务目标明确:将一面完整的旗帜文件通过变换,要像用刷子刷在背景砖墙上一样真实。

1.2 资源与过程

教师分析两幅图:既然要让旗帜文件犹如刷在墙上,那么,需要旗帜的纹理走向和砖墙一致,因此,可以通过砖墙图像的通道面板来观察RGB三个通道中对比明显的通道来做置换图。使用置换滤镜完成最终效果。在图像进行置换时候,是根据置换图的灰阶进行改变的,灰阶大于128的像素(或区域),原图中与其对应的像素(或区域)按照“置换距离”会被水平向下,垂直向右的像素(或区域)置换;灰阶值小于128的像素(或区域),原图中与其对应的像素(或区域),将按照“置换距离”被水平向上、垂直向左的像素(或区域)置换。灰阶为128的时候不发生置换。可以使用置换图为灰阶是255-0-255渐变填充的图来做置换图,用水平方向抽丝的填充图来做被置换图验证。既然图像发生了置换,那么置换的距离是怎样产生的,如何计算?如果置换图不是一个通道的图,是包含了多个通道的图又会如何?这两个问题作为扩展问题来完成。在进行了分析与引发以后,给出了教师推荐的网络资源:“红动中国”论坛与学校图书馆所链接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下次上课使用30分钟进行总结和评价。

1.3 评价与结论

通过学生课后的学习,在给出资源中的搜索,学生完成了实例操作。教师从中挑出做的比较成功的作品,并让学生进行了小结。最后,对置换距离和多通道置换图的问题做出详细解答:置换距离的计算公式为置换距离=(置换通道像素的灰阶值-128)*置换比例。计算值为正时,像素(或区域)水平向右、垂直向下进行置换;计算值为负时,水平向左、垂直向上进行置换。如果置换图只有一个通道,如灰度图,那么就根据图像沿着由水平比例和垂直比例所定义的对角线改变。如果有三个通道(如RGB模式的图),那么第一个通道控制水平置换,第二个通道控制垂直置换,第三个通道不参与其中。再次通过一个实例加强学生的学习:在飘动的丝绸上面写上字体,要求字体像绣在丝绸上,与丝绸一起飘动,而不是生硬的简单叠加在丝绸上。扩展启发学生如果要在一个人物的衣服上作出一个图案,也可以使用置换工具来完成。

2 反思与归纳

Webquest学习模式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由教师引导,以特定的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向学生提出与实际相关的本质性问题、提供进一步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运用他们的多项知识,让学生在较高的水平上思考。在本课的学习中,将Webquest的教学思想引进来,利用我们现实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Webquest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利用网络媒介对问题进行探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成果进行总结,最后将结果系统的对学生进行阐述,既让学生体验到了自己学习的快乐,也避免了自学中不完全,不彻底的缺点。当然,Webquest的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现实问题的,比如学生的媒体素养怎么样,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会不会有偏差等等。这些问题在教学中要求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周玉霞,周婉薇,徐渊,等.对Webquest的学生观感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9(4):13-18.

[2] 张豪峰,朱珂.Webquest教学模式评价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1):66-69.

[3] 谢亮,黄勇.从Webquest看网上学[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5):34-36.

[4] 秦洪杰.网络环境下Photoshop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教育科学,2009(6):128.

[5] 吴术路.网络环境下Photoshop课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建立[J].科技信息,2009(11):481.

[6] 斯迪夫・卡普林,著.Photoshop以假乱真的照片拼贴[M].杨志锋,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基于P2P网络搜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