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思维,让交际能力“唾手可得”

时间:2022-06-13 08:18:09

灵动思维,让交际能力“唾手可得”

摘 要:小学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需求,基于口语交际的内在特质,从教师、教材与实践三个维度入手,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交际能力“唾手可得”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而且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人际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文明、和谐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应对交际中出现的紧急状况。根据“罗森塔尔效应”,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极强的求知欲,虽然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是乐于表现自己,开口质疑。根据“罗森塔尔效应”,人们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自己喜爱或信任的人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用期待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表达自我,拓展思维,让交际能力“唾手可得”。

一、教师维度:深化专业化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现代教育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像口语交际这种较为灵活且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者,是教学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重新定位自己,不断深化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使自己的专业素养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符合课程改革的需求。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师要主动寻求专业发展。美国著名学者布莱克曼曾经这么说过,教师始终都是持续的学习者,而这种学习应该是具有主动性的。因此,教师应该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抱着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心态对待专业发展,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同时,要尝试接触学生们喜欢的新事物,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如现在非常流行的网络平台——微博、一夜风靡全球的韩流作品——《江南Style》、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国产动画《喜洋洋》和《熊出没》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保持年轻的心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推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教材维度:活用多元性素材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基础,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小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教科书的依赖程度比中学生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内容,从教材出发,深入挖掘,灵活处理,既要“走进去”,又要“跳出来”,使口语交际教学能够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多元而真实的语言环境。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陶校长的演讲》这一课中,教师首先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与语言特点。在本课中,陶校长的演讲语言朴实易懂,往往深入浅出,用一些简单的设问,把深沉的道理讲得非常透彻,因此,在授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陶行知这种朴实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设计一个“我也来演讲”的活动环节,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陶行知的语言特点,讲讲“我眼里的陶校长”或者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眼里的校长”,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联系生活,在小组合作模式中,互帮互助,促进小组成员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实践维度:营造有意义氛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光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才是有效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胆量,促进学生口语交际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开拓思维,努力为学生创设富有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语言互动实践平台,营造轻松愉快、互相合作的语言氛围,使学生得益于口语实践活动,在互动式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促进自身口语交际水平的提高。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自主策划,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进行植树或者种花活动。在这个实践活动中,不仅巩固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口语交际锻炼提供了轻松的平台。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促进学生主体性与个性化的发展,是基础教育中“镇山之宝”。我们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丰富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口语实践提供多元而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交际技巧,在互动中感受交际乐趣,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与口语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曾一峰.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浅探.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2007(5)

[2]范利曾,小洁.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初探.湖南教育, 2007(5)

上一篇:回归语文本色,让课堂散发“语文味” 下一篇:基础化学实验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