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学制下硕士研究生培养论文

时间:2022-06-13 03:30:42

弹性学制下硕士研究生培养论文

一、学制改革的意义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学习年限的规定。弹性学制即弹性的学习制度,其核心是自主性、自由性和可选择性。学校不再对修学分的进度进行统一的硬性规定,研究生可视学习、工作、科研,以及导师要求或自身意愿等制定、调整和执行培养计划,即在弹性学习期限内达到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考核要求即可毕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改革实行以二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改革学习年限和根据学习年限修订专业培养方案。硕士研究生的学制改革也应符合学校的定位与发展和人才的培养目标。

更高层次的大众化教育目的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需求决定了高等教育机构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在弹性学制下如何确定并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并确保和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将是一个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二、学制改革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精英教育阶段,我国的高级人才教育以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主,较长的学制可以保证培养质量。社会发展对高端人才需求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学制改革势在必行。学制改革是个性化培养过程、多元化培养目标调整的必然结果。培养目标的调整是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分工细化对人才需求多样化、专业化的具体体现。

1.个性化培养。关注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现代教育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人的个性、智力、需求、追求的目标以及愿意付出的代价不尽相同,因此,其成才周期也不同。研究生按培养方案的规定在指定的时间到指定的教室听指定教师的课,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自和选择权,忽略了研究生的个性化需求,压抑了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

个性化培养是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达到个性化培养的目的。

2.多元化培养目标。当前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突显出专业化和专门化的特征。多元化的培养目标是针对学术型、应用型、研究型、教育型和复合型等不同类型的社会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培养。个性化培养过程是多样化人才形成的基础,也是实现多元化培养目标的手段。三、改革研究生学制,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

研究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培养,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学制改革。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规范性文件,伴随学制的改革必然要制定在弹性学制下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1.根据培养目标修订培养方案。弹性学制是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之紧密相关的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根本依据,是学生培养质与量的综合体现,应随学制的改革而重新修订。

要使学生获得多样化的培养,要制定弹性的培养方案。一个弹性的培养方案既要求培养计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又要考虑培养计划的弹性和可选择性,为研究生的个性化发展留出空间和时间。

学分是量化的考核标准,学制的压缩会导致课程学分的减少和课程学时的精减,因此,应科学、合理分配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的学分比例,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确定开课方式和考核方法。

2.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核心,应遵循个性化和多元化培养目标而设置。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主要是课程学习和撰写学位论文,而课程学习是教育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核心,也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设置要保证满足各种类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位课的设置应厚基础,重质量,突出学科特色。任选课程应该是不设限课程,应打破课程性质,以及学科、专业间的界限,鼓励教师开设反映当前成熟的主流技术和方法的课程,以满足培养目标需求。

3.结合学科的规划发展,调整师资结构,强化教材建设。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结合学科的发展方向,按照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要求,规划师资队伍结构,完善学科的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多元化的培养目标。

按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规划调整教师队伍架构,注重学科的师资结构和梯队建设,吸纳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中青年教师。注重研究生教材特别是学位课教材质量和数量,注重前沿技术型和主流应用技术型讲座、课程和教材的建设。

4.改革招生和培养模式,拓宽选拔渠道。研究生的选拔和培养应给予导师一定的自,由导师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均衡选拔各类人才。导师一般均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有条件的导师在本科生中选拔有潜质的学生,通过免推(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直博、本硕连读或本硕博连读等模式,或在硕士阶段选拔有培养前途的学生通过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的模式继续深造,拓宽入门口径,为实现多元化培养目标创造基本条件。

5.制定与弹性学制相配套的课程、学籍和学位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培养目标的后评估体系。摒弃传统僵化的学籍管理制度。在学生入学注册、休学、复学、转学、转专业、结业、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等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动态管理体制,重视目标管理,充分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实行灵活自主的选课办法,当然,这种自主性和可选择性并非没有限制。除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可根据培养要求和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选择。

6.培养过程应能体现导师的主体作用。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训练和培养应是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贯穿研究生在校的学习、工作过程。个人以为,导师承担了研究生培养的责任,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应突出导师的主体作用,给予导师充分的自,包括确定学生的学位申请时间等。

实施弹性学制不再对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作严格界定,因此应建立明确的考核标准,同时,应建立灵活的学位申请制度与之相适应。比如,实行每年两次学位申请。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应通过后评估体系加以完善。

[摘要]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硕士研究生培养逐步向大众化转变,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本文对弹性学制下硕士研究生实现个性化和多元化培养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

[关键词]人才需求弹性学制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宪民,丁康.全面质量观与多元培养目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8).

[2]唐一科.大学弹性学制管理模式的探索.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3]张宪民.丁康:全面质量观与多元培养目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8).

上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论文 下一篇: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