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静脉炎防护

时间:2022-06-13 03:29:01

浅析静脉炎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52-01

静脉输液治疗是目前住院或门诊病患最常接受的治疗之一,其最常见的合并症是静脉炎,静脉炎:由于血管内壁的刺激,造成血管壁发炎。病人常主诉注射部位有烧痛、紧绷 发胀,随着注射部位的血管会产生条索状的红线,触诊时会有发硬、发热的感觉。输液流速可能不变、减慢、或停止,其取决于血栓形成与否,与造成阻塞的状况。我们根据多年来临床护理积累的经验,总结原因、 防范和应对措施如下:

造成静脉炎的危险因子包括:

1、穿刺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

2、操作技术不良。

3、不适当得穿刺部位。

4、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

5、固定方法不当。

6输液的浓度的酸性、碱性太强,或不兼容造成沉淀。

7、病患本身的生理状况,如年龄或疾病造成血管壁脆弱,发炎。

静脉炎可依据其导因,而分为三大类:

1、机械性静脉炎:通常有三大主因:

1.1 不正当的固定方法: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针管的滑动。

1.2 选用的导管管径太粗,刺激血管壁。

1.3 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由于关节活动造成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

2、化学性静脉炎:

药物稀释不足、输液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度过高、留置针材质的差异性皆是造成化学性静脉炎的原因。

3、细菌性静脉炎:

通常与消毒方法不正确、穿刺技术不良、输液套管无菌状态的破坏、导管留置时间过长(通常超过72小时)有关。

静脉炎护理措施:

1、 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2、若PICC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

3、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也可局部用50%硫酸镁进行,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4、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5、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6、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7、若疑似化学反应,需记录,并通知医师。

8、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需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静脉炎的预防措施

化学性静脉炎:

1、依据治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方式。

2、建议使用polyurethane,或硅胶材质的导管针,若有过敏反应,应更换不同材质的导管。

。 3、应熟悉药物PH值、作用、安全稀释量。给药时,需正确给予,注意输液流速。

4、药物最好放在5%葡萄糖溶液或0.9%生理盐水中,可降低发生静脉炎的机率。

机械性静脉炎:

1、选择合适的部位,避免在关节部位放留置针。

2、合理选择导管型号。

3、技术需熟练,注意穿刺技巧,避免穿刺后来回探测血管。

4、使用无菌包装的透明敷料固定留置针,透明敷料的固定范围广且易观察部位。

细菌性静脉炎:

1、留置针需每72-96小时更换

2、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包括敷料。

3、,依据护理规范,正压冲洗导管,避免血块在导管内形成,以免细菌孽长。

4、使用透明敷料便于观察,可防止外界的细菌侵入。若有脱落、翘边或潮湿的现象需更换。

上一篇:脑血管介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预防 下一篇: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激发血管性血友病1例临床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