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场与中国的创新工厂

时间:2022-06-13 11:08:40

创新工场与中国的创新工厂

《华人世界》:我们都知道这是您的第一次创业,那么第一次创业的您是如何带领第一次创业的年轻人的呢?

李开复:这确实是我的第一次创业。我觉得,创新工场的目标不仅仅是成立公司、投资,然后得到回报,而是通过它打造出一种非常好的创业文化。我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些能够代表中国的创业人才,同时用这种创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作为创新工场的负责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很重要。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身作则。我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领导,我就应该做什么样的领导。如果我一直以大老板的身份自居,出差的时候我住五星宾馆,他们住二星宾馆,那我就向他们传达了一个错误信息。

如果你去过创新工场,你就会发现,里面是一大片的工作区域,大家都很有激情地工作,非常有感染力。每个人的创业梦想都会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折成纸飞机挂在墙上。

在创新工场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工作的时候,我的办公室是敞开的,随时欢迎大家进来。办公室没有锁、没有门甚至没有墙,只有一面玻璃,大家随时都可以看到我在做什么。公司有时候会议室不够用,他们会把我的办公室当会议室用,我非常认可、赞赏并支持他们这么做。

平等、公平、透明,这就是我想打造并推广的创业文化,我希望将这些文化带给我的每一个员工。

《华人世界》:您曾经说过,留学归国的这批年轻人在中国创业已经没有特别的优势。而最近有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在海外留学的这批人,学成归国的只有三成,您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的?

李开复:的确,如今中国本土的创业者学习能力很强,同时又了解本土的实际状况、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虽然那些留学归来的创业者学到了国外高深的企业管理知识,但他们与本土的创业者相比已经不再拥有像过去那样巨大的优势,最多只能算是旗鼓相当。真正在国外创业成功的人屈指可数,所以他们还是应该回来,毕竟国内创业的机会比国外大。当然,我讲的只是互联网领域,你要是在国外学的新能源、生物等方面的知识,那学成归国后的优势还是很大的。

总之,我还是十分建议出国学习的。出国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对于那些想学习更深的技术、更深的管理经验、想去了解不同思维方式的人来说,出国还是一个很好的开拓视野的途径。

《华人世界》:出国可以让我们去感受另一种思维模式,但对于我们这种不能出国、土生土长的年轻人,也想去突破既有的思维模式,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李开复首先,我们对于任何事都要先问为什么。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就算它是真理,也要问为什么,只有你理解了为什么,才能真正理解这个真理。

其次是要常常问不!别人要你去做一件事,你不仅要问为什么,还要问为什么不那样做,不然你就纯粹变成了一个跟随的机器。

第三是要去容忍、接受甚至自己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问题。由于每个人的背景、角度、思维方式、主客观因素的不同,每个问题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我女儿去参加学校辩论的时候,我都建议她参加论点中自己不认可的那一方。因为这样可以锻炼逆向思维,让她从另一方面去思考问题。

《华人世界》:创新工场成立了一年多,也孵化了很多的项目,包括之前的点心、豌豆荚,对未来的话,您会着重哪些领域,或者说会对哪些创业者或者项目有比较大的兴趣?

李开复:我觉得移动互联网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移动互联网的项目都值得做,都可以做。我们在一年多前开始启动创新工场的时候,选择投资的是基础软件,当时我们认为智能手机行业即将出现爆发式增长。手机这样的软硬件结合的事物的成长,必须要有一系列基础软件才能够有机会得到最好的成长,所以当时我们就选择投资了操作系统、和PC的同步的软件,同时也包括应用商店、开发者工具、广告平台等。今天我们可以说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这几个领域确实得到了很好的成长,而且在大多数的领域里,我们都已经是领跑者了。

智能手机发展起来之后主要的用户群体是谁?我们认为最大的用户群将是18到28岁的年轻用户,而这些年轻用户更多属于游戏型用户,他们在意的是游戏应用、社交应用、音乐和视频。在这些方面,业界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做,可以说趋于饱和了,所以我们不适合介入。当前我们考虑的是怎样让这群18到28岁的用户们有更好的娱乐体验,这也是下一阶段我们比较看重的。

《华人世界》:您觉得现有的创业者怎么才能创造新的高峰,超越一些现有的巨头?您又有哪些好的建议呢?

李开复:所谓超越现有的,就是超越百度、腾讯的意思吗?我觉得这是件很长远的事情。如果你为这种事情而焦虑,那你就不该创业,现在去想怎么超越百度和腾讯是非常不务实的做法。创业的目标是创造价值,给用户创造价值、给你的股东创造价值。如果你能够创造百度或者腾讯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价值,都应该很高兴了。

你的问题换一个角度,可能是想问百度、腾讯或者其它的一些公司现在已经非常强大了,对于创业者们应该如何面对。其实我并不会特别担心这个问题,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强大的互联网公司了,但是任何一个大公司它都会有很多的历史包袱,也需要同时关注很多不同的事务。尽管它有很强大的品牌和丰富的资源,但当它准备做一个新业务,尤其不是它特别聚焦的业务,其实很少能够取得非常大的成功。所以我的看法是,如果你要做一个新的领域,首先要睁大眼睛,不要进入别的大公司可以一脚把你很容易踩死的雷区。在找到了一个还是相对新的领域后,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地去做你的项目,专注你的用户,而不是整天去想如何超越那些大公司。

《华人世界》:其实中国互联网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就是模仿,还有最近比较流行的微创新,那您觉得微创新能创出伟大的公司吗?或者创出一个巨大的公司吗?

李开复:我觉得一个公司如果只会模仿,而不会微创新的话,那它是不会伟大的。一个“模仿”的公司在模仿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良好的企业文化,非常关注它的用户并在用户成长的基础上虚心地学习和理解,从而越来越满足用户的需求,我觉得这个就叫做“微创新”。其实“微创新”是非常符合互联网精神的。

在10年、20年前,一个软件的研发周期可能是两年、三年,或者更长,然后一推出它可能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软件。但是今天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产品做两、三年才推出,那这个产品一定不是最合适的。如今你的做法应该是先推出一个最低标准、可以被用户接受的产品,让你的第一批用户成为你的“小白鼠”,它们会给你使用后的反馈,也许是直接的反馈,也许是一些用户使用满意度的数据。根据这些回馈和数据,你再来优化自己的产品。比如说你不知道你该用红色还是蓝色的字体,你就给一半用户用红的、一半用户用蓝的,看谁更忠诚,你就知道哪个颜色更好。过去做这种用户调研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金钱,现在都不需要了,因为互联网是你最好的实验室,你就应该用这种微创新的模式来一步步地了解并满足你的用户。

的确,美国有很多因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而成功的公司,像苹果、Google、facebook,但是也有很多靠“微创新”而成功的公司。所以我们不要把模仿和微创新这两个概念捆绑在一起。我觉得任何一个公司努力地在做微创新,努力地在了解用户,它都是值得尊敬的,哪怕它原来是以模仿出身的。

上一篇:从苹果的品牌实战谈饥饿营销策略 下一篇:“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