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及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时间:2022-06-13 10:36:05

椎体成形术及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椎体成形术及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6年2月到2011年2月期间,在我科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分别分析两组患者止痛效果、住院时间、椎体高度丢失率及功能评定等方面。

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患者止痛效果明显增强,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优良率达到85.7%,观察组患者优良率达到89.3%,两组患者优良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方法对患者均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其中椎体成形术对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减轻疼痛作用较保守治疗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保守疗法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072-0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常见的病,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已经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严重疾病[1-3]。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为椎体骨折[4]。本院对2006年2月到2011年2月期间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保守组和手术治疗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06年2月到2011年2月期间,在我科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2例,男性67例,女性45例,年龄45-79岁,平均65.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等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入院后常规卧硬床板,以腰背肌功能锻炼的同时,给予止痛药塞来昔布0.2g po Bid。观察组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术前行X线和CT/MRI扫描。局部麻醉后,C臂机透视下经椎弓根穿刺合适后,缓慢将骨水泥经沿穿刺针套筒注入椎体,注入量为4-6ml,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2-3d。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止痛效果比较。对两组患者止痛效果的分析发现,对照组56例患者中,VAS分值在治疗前为8.47±1.25,治疗后为4.45±1.09,观察组56例患者中,VAS分值在治疗前为8.43±1.21,治疗后为2.24±0.83,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在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VAS分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VAS分值比较分析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568.43±1.212.24±0.83

对照组568.47±1.254.45±1.09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分析发现,对照组56例患者中,住院时间为28.4±4.56d,观察组56例患者中,住院时间为9.63±1.35d。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分析

组别例数住院时间(d)

观察组569.63±1.35

对照组5628.4±4.56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高度丢失率的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高度的分析发现,对照组56例患者中,治疗前椎体高度丢失率为28.12%±5.76%,治疗后为16.98%±3.71%;观察组56例患者中,治疗前体高度丢失率为27.94%±5.41%,治疗后为16.45%±3.34%;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在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椎体高度丢失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治疗后椎体高度丢失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高度丢失率的比较分析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5627.94±5.4116.45±3.34

对照组5628.12±5.7616.98±3.71

2.4 两组患者功能评定的比较。对两组患者功能评定的分析发现,对照组56例患者中,优34例,占60.7%;良14例,占25.0%;差8例,占14.3%;优良率为85.7%。观察组56例患者中,优35例,占62.5%;良15例,占26.8%;差6例,占10.7%;优良率为89.3%。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功能评定的比较分析

组别例数优良差优良率

观察组5635(62.5%)15(26.8%)6(10.7%)89.3%

对照组5634(60.7%)14(25.0%)8(14.3%)85.7%

3 讨论

本研究初步观察并探讨了椎体成形术及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发现,两组患者在功能评分和椎体高度恢复上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椎体成形术由于具有及时减少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在减轻患者症状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受到患者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谭平先.椎体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近期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944-947

[2] 杨永兵.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1):13-15

[3] 谢国平.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12):8-10

[4] 刘忠厚.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5(1):1-1999

上一篇:全麻气管插管前静脉给予利多卡因麻醉对心血管... 下一篇:齐拉西酮对强迫症患者增效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