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科技支撑项目论文

时间:2022-06-13 09:20:22

依托科技支撑项目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工程建设区概况;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模式与机制;奇台县退耕还林工程所取得的经验;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奇台县作为国家林业局领导的退耕还林工程科技示范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奇台县地形复杂,有“两山夹一盆”之说、奇台县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受地形地貌、水文、土壤母质及灌溉条件的影响、两个重点、八种模式:按退耕主体和还林方式,选择组合为八种模式、有利的工程运行机制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生态优先原则作为一项工程实施机制、强领导,精心组织,推动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资金不足,退耕还林地后续产业发展工作进展缓慢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本文介绍了奇台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内容及取得的成果,根据工程的内容及奇台县的实际情况,依托科技支撑项目,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两个重点,八种模式,四种机制”的运行模式与机制,该模式与机制在奇台县退耕还林工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为退耕地的后续产业发展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退耕还林;模式与机制;新疆奇台县

奇台县作为国家林业局领导的退耕还林工程科技示范点,经过8年的工程试点和示范点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总结出了一些典型模式和机制,2000-2007年已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49.4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2.7万亩,宜林基地造林36.7万亩,起到了示范点的作用。

1工程建设区概况

1.1地理位置

奇台县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昌吉回族自治州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89°13′-91°22′,北纬43°25′-45°29′,东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东部与木垒县相毗邻,西接吉木萨尔县,南与吐鲁番市、鄯善县隔天山相望,西北部与阿勒泰地区青河、富蕴两县相接,县域南北长250km,东西宽45-170km,总面积1.93km2。

1.2地形地貌特征

奇台县地形复杂,有“两山夹一盆”之说,天山山脉横贯南部,阿尔泰山系之北塔山坐落北境,中部为冲积平原,平原北部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戈壁区,总体为“南北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地势,从南到北可依次划分为南部山地丘陵、中间平原、北部沙漠和东北部山地丘陵四个地貌单元,全县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31.4%,平原占15.04%,沙漠戈壁占全县总面积的53.56%。

1.3气候特征

奇台县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年内温差变幅大,日照充足,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相对温度小,全县年平均气温4.7℃,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43℃,1月份极端最低气温-42.6℃,年平均降雨量为176mm,蒸发量2141mm,无霜期平均156天,年日照时数2840-3230h,年平均风速2-3m/s,8-9级大风天数平均为32.6天/年。

1.4土壤状况

受地形地貌、水文、土壤母质及灌溉条件的影响,奇台县境内的土壤植被沿纬度呈条带状分布。从南部山区,冲击平原农区,北部沙漠区,再到北山中山地带,依次分布着山地寒漠土、草甸土、灰褐色森林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盐碱土、风沙土及亚高山草甸土、暗灰森林土、山地淡棕钙土等。

1.5水资源状况

奇台县较大的河流共有9条,自东向西依次为白杨河,年平均径流量4420万立方米;根葛尔河年平均径流量410万立方米;达坂河年平均径流量5580万立方米;吉布库河年平均径流量1380万立方米;中葛根河年均径流量8200万立方米;新户河年平均径流量1420万立方米;开垦河年平均径流量1.58亿立方米。地下水分布广泛,水动储量2.66亿立方米。

2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模式与机制

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实践,确定“二八四”工作思路。突出抓住两个重点;尝试选择八种类型的退耕还林模式,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四种工程运行机制。

2.1两个重点:按退耕地立地类型划分,奇台县因地形地貌的多样化,立地类型也很复杂,但根据工程生态优先和重点突出的原则,集中选择以水土流失坡耕地退耕还林和风蚀沙化耕地退耕还林为重点。

2.2八种模式:按退耕主体和还林方式,选择组合为八种模式。

集体林业模式是由乡镇或村级集体开展工程建设,尤其是针对与退耕配套的“四荒”造林任务完成困难情况,以乡镇或村级集体进行荒山荒地造林,把历史上分散割据的荒地集中权属归集体,既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又解决了空壳集体经济的困境,可以一举多得。

联户互助模式是农村相对集中的亲戚朋友关系,在适宜地块实施退耕还林,在联户内部重新分配国家优惠政策和剩余口粮田,这样出现的家族内分工,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产业的专业化;大户退耕模式是在农民积极自愿和政府扶持下产生的,退耕大户在完成自有责任田退耕还林后,承包他人耕地退耕,同时在政府帮助下继续绿化荒山荒地,按照谁造谁有,造林不止、补助不止的政策规定,促进退耕专业户、林业大户的不断产生,继而向私营林场或股份制民营林场发展;公司经营模式是由公司或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承包农民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而政策优惠及相关利益双方协商解决,一方面吸纳了社会力量参与退耕还林和环境建设,另一方面也为农民发展提供了依靠。生态经济模式是以生态目标为根本,从树种选择、林层设置、栽植方式上进行设计,兼顾近、中、远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尤其是部分适生兼用树种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促进这种模式的发展;林经草模式是把基本树种确定后,采用林草、林药、林果、林苗、林花等间作形式,使所还林分在保证生态功能前提下,尽可能兼顾经济产出或为其他产业提供必要的原料,这其中以山区逆温带乔、灌、草混交模式和沿沙漠林药兼作为典型代表,同时形成林业与特种经济,林业与畜牧业、养殖业协同发展态势;生态开发模式主要是在奇台县北部沙漠地带,以退耕还林和荒沙造林相配合,大力开展沙产业和沙漠生态旅游业,这种模式很适合集体或公司开发建设;

2.3四种机制:退耕还林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复杂,因此有利的工程运行机制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奇台县实施退林还耕工程从以下探索机制效果明显。

政策约束机制。退耕还林是国家生态重建、环境保护政策的具体措施,其政策的严肃性与约束力是很充分的。奇台县在制定退耕还林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中全面领会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工程政策内涵,在大力宣传教育的同时,着力强调政策的约束力。在工程实践中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把政策要求变成人民代表的提案,经过基层人大决议,把政策付诸实践。此外,严肃退耕还林政策要求,退一应该还二,退一必须还二,用政策的约束与感召,强化农民的责任义务,尤其是退耕户的责任,利用政策有力的约束机制,推动工程稳步发展。

生态优先机制。把生态优先原则作为一项工程实施机制,贯穿退耕还林工程始终,从任务分解、地块落实、作业设计、工程实践到验收兑现政策,都是在生态优先的机制下进行的,鼓励退耕还生态林,还生态经济林,不鼓励还纯粹的经济林,退耕还林的重点乡镇、村屯、农户必须是退耕后首先能实现生态目标。

扶优扶强机制。对于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响应号召、积极实施工程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对于在工程建设中不断创新,切实体现工程要求,敢于做退耕还林大户的,对于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从政策倾斜、技术指导、资金扶持、计划任务等各方面给予帮助,扶优扶强,对于不积极、不重视、不理解、伸手等靠要的不予扶持。与此同时,扶优扶强还体现在对大户经济的优惠上,这些大户包括林业大户、畜牧业大户、其他经济大户,在保证生态目标前提下,跨村、跨乡无偿划拨宜林地,完成造林、享受政策补助,同时林下的灌草资源为大户发展增加力量,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全民义务机制。环境保护、生态重建是基本国策,同时也赋予每位公民投身环境建设的义务,强调全民义务机制,从根本上要求干部、群众、农民都要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大力开展生态改善、环境建设工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在完成本职工作同时,承担环境建设的义务和责任,真正做到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努力,做好包括退耕还林在内的各项生态环境建设任务。

3奇台县退耕还林工程所取得的经验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推动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科学规划,严格标准,提高工程质量;增加工程科技含量,规范施工,确保造林成活率;坚持生态优先,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实现三大效益;规模造林与封育禁牧并举,突出生态效益;认真抓好退耕还林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选择退耕模式,探索工程机制,发挥试点示范作用。

4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问题

连年干旱使部分造林地灌溉得不到保障,加之鼠害危害一直呈上升趋势,造成部分造林地保存率下降。由于资金不足,退耕还林地后续产业发展工作进展缓慢,不能很好地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包耀贤,张瑞,宋芳云.2001.试论沙区退耕还林还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30(1):79-84.

[2]党伟邦,颜增玉.2008.浅谈东部干旱山区系列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J].农技服务,25(5):89,104.

[2]李亚军.2004.新疆干旱风沙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林药模式的推广应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3(4):3-5.

上一篇:乡镇场长助理工作总结 下一篇:市金融办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