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分析

时间:2022-06-13 08:51:35

浅谈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分析

摘要: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一些见解,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281-01

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新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能够解释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一些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把"解决问题"贯穿到小学各册数学教材的始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

因为数学具有抽象性这一特点,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难以学懂,尤其是解决数学问题更让学生感到神秘。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必须到实践中去运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例如学习了求平均数"解决问题"时,有这样的题目"9个同学做了45个千纸鹤,平均每人做了几个?"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后体会到这也是一个"数学问题""爸爸昨天拿21元钱给我买了3辆小汽车玩具,你猜一猜每一辆小汽车用多少元?"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后体会到这也是"数学问题",教育学生将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2.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2.1 收集条件和问题。识别或收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收集信息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在低年级往往要求学生口述已知条件和问题,到中高年级也可以教给学生用图(如线段图)或表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在适当年级也可适当出现信息不完全或多余信息的题目。

2.2 要教学生学会审题。解决问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解决问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读题必须认真,仔细。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火车中课后练习第5题,参观海洋馆,成人票15元,学生票8元,"三(1)班来了15名学生和一位老师,三(2)班来了14名学生和一位老师。六一儿童节期间,买10张学生票赠送1张成人票。两个班买票共需要多少元?这题很多同学做成15×8+15=135,14×8+15=127,135+127=262,错误原因是没有认真读题,把"买10张学生票赠送一张成人票,没有理解到这句话的意思,所以错了。因此,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明确条件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要紧扣问题找适合的条件。同时要培养学生多积累对词义的积累,比如"甲、乙的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就有难度,这类词句我们应当多培养他们的理解。现在新教材在解决问题内容上采取了多样的呈现形式,多以情境图、对话、表格等形式呈现问题,避免了传统应用题的枯燥乏味,有效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全面了解题意,有的学生知道了文意却忽略了图意,这些都需要多训练。

2.3 分析数量关系。这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无论解决简单问题还是复合问题,都要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之间和已知条件与问题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答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条件入手;另一种是从问题入手。前者比较容易掌握,从问题入手稍难一些,但能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根据所解的问题想出所需的条件,从而较正确地确定"中间"问题,达到解题目的。

2.4 理清解题思路。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继续。就解决一般的问题来说,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小学教学中,解答复合问题时有必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这往往要与上一步的分析数量关系或下一步的解答合并起来。因此,教学时在这方面适当加以训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合作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好处。

2.5 正确解决问题。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最后阶段。如果说前面各阶段主要是思维的过程,那么这个阶段要产生思维的结果,当然这个阶段也是有思维过程的。例如解答每一步要选择哪两个已知数量,进行何种运算,如何使计算正确等,都要深思熟虑,这样才能得到最终的正确结果。

总之,对于解决问题的教学,只要我们各年段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养成"一步一回头"的良好习惯,及时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相信通过循序渐进的知识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增长,会感受到学习应用题是快乐的!

参考文献:

[1] 张桂芳,宋乃庆. 数学课程中的算法知识"集中显性教学"与"分散隐性渗透"相结合[J]. 数学教育学报. 2013(02)

[2] 张桂芳. 整式乘法运算的几何背景图形及其教学应用[J]. 数学通报. 2013(02)

[3] 张桂芳. 浅析多位数乘法计算中的进位错误类型及笔算乘法的教学层次[J]. 小学教学研究. 2012(23)

[4] 韩飞. "一题多解"与高职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 高等数学研究. 2012(04)

[5] 周洪伟. "一题多解"对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作用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 2012(19)

[6] 苏兴震,陆钧. 例谈多解问题的教学误区[J]. 江苏教育研究. 2012(15)

上一篇:语言焦虑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下一篇:浅议初中作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