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障碍因素 推动农村集体资源合理流转

时间:2022-06-13 07:13:22

化解障碍因素 推动农村集体资源合理流转

近些年来,因农村承包合同纠纷引发的上访事件连年不断,处理此类纠纷的行政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也因此受到困扰。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各级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把化解农村承包合同纠纷做为工作重点之一,并为之做了大量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因县(市)、乡两级农经部门的地位有限,常因一些问题而受阻。作者结合2009年农村“三资”清理工作的实际,对集安市近10年来的集体资源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

1. 集安市农村集体资源流转的基本情况

为全面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按照《通化市农村“三资”清理工作方案》的要求,从2009年8月18日开始,集安市对11个乡镇的农村“三资”进行了全面清查、梳理,通过动员培训、清查登记、建立集体“三资”台账和完善管理四个阶段,到2009年12月25日全部结束。经清理,全市农村“三资”总额为209553万元,其中:农村固定资产46379万元;集体资源性资产150321万元;集体资金12853万元。

目前,集安市农村集体资源流转合同6381份,流转金额4766万元。其中机动地流转1544份,流转金额718.5万元;林木类流转3673份,流转金额3406万元;水面流转270份,流转金额211.1万元;“四荒”流转565份,流转金额172.7万元;其他流转329份,流转金额250.55万元。从清理的结果看,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农村集体资源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2.1越权发包集体资源 村委在村民小组全体成员不知情的情况下,仅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将部分村集体用地出售给个人,在签订合同之后,采取欺骗的手段获得镇农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门的鉴证,侵害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表决权和处置权。

2.2未经民主议定程序、合同条款显失公平 村委未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擅自将部分村集体用地发包给个人使用。

2.3承包时限和四至边界不清 有的村委将土地承包给个人经营使用,没有承包年限、四至边界的约束。

2.4随意更改合同条款 有的村委在与承包方签订合同后没有按照合同规定执行,随意更改合同条款,如增加或缩减土地承包年限等。

2.5不经评估,肆意流转集体资源 有的村在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的时候基本没有对土地进行评估,甚至只草拟承包意向书,不签订正式合同。

2.6政出多门,致使合同纠纷不断 如1996年4月10日青石镇石湖村委与承包人刘某签订了山场承包合同,同年4月9日刘某又与集安市水利局水政监察大队签订了水面养殖合同,用以养殖林蛙。至2007年4月10日,刘某承包山场合同到期后,石湖村民委通过竞价的方式,将该山场连同附近水面一并发包给村民王某承包经营。由于刘某与水利局水政监察大队签订的合同未到期,于是,三方由此产生了纠纷。

3.解决农村集体资源流转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3.1尊重历史,重在今后管理 对于部分合同条款不完善的,应予以完善;对于个别显失公平的,应通过调解的方式,努力促成合同双方达成一致,使集体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对于集体经济损失不大的承包合同,只要群众无异议,且发包方和承包方又没有纠纷的,就不要予以深究,以免引起其他不必要的矛盾,但一定要兼顾公平,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资源流转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予以高度重视。这样处理有利于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社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连续性。

3.2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对于个别村级组织越权发包集体资源的,应深入基层调查,充分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对于农民群众反响较大、问题严重的发包合同,要认真对待,致力破解。同时,既要考虑到当时的政策背景,也要考虑到农民群众的权益,更不能忽视废止合同后有关经济赔偿等连锁反映。

3.3以完善为主,稳定合同关系 解决不规范的农村承包合同,应坚持以完善和稳定合同关系为主。对于应该废止的承包合同,在考虑到原承包方投入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赔偿能力;对于一般不规范的合同,要以农民群众没有疑义为主,切勿“一刀切”,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新的矛盾纠纷。

上一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下一篇:发展绿色农业 振兴大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