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愚化的刘备

时间:2022-06-13 07:11:02

刘备本是与曹操抗衡的“枭雄”,小说在诸葛亮出场前基本也是这样来描写的。不过,自从诸葛亮出场后,刘备的形象陡然发生了变化,举两个例子:

赤壁大战后,曹刘孙渐渐形成鼎足之势。为了抗衡一方独大的曹魏,孙刘两方必须继续走联合的道路,于是就有了结亲这么一段故事。《三国志・蜀书》云:“(刘)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裴注引《山阳公载记》多了一个细节:“备还,谓左右曰:‘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乃昼夜兼行。”

由此看来,招亲之时的主角只有两个,一是刘备,二是孙权。再看看《三国演义》是怎么安排的。孙权派吕范来向刘备提亲,说是要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至晚,刘备与孔明商议:

孔明曰:“来意亮已知道了。适间卜《易》,得一大吉大利之兆。主公便可应允。先教孙乾和吕范回见吴侯,面许已定,择日便去就亲。”玄德曰:“周瑜定计欲害刘备,岂可以身轻入危险之地?”孔明大笑曰:“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

玄德参不透孔明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犹豫不决,而孔明根本不顾他的态度,径自教孙乾往江南定亲。亲事已定,要刘备前往吴地迎娶,刘备疑虑重重不敢前往。孔明却再次自作主张了:

孔明曰:“吾已定下三条计策,非子龙不可行也。”遂唤赵云近前,附耳言曰:“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即将三个锦囊,与云贴肉收藏,孔明先使人往东吴纳了聘,一切完备。

于是,刘备根据诸葛亮的安排去了东吴。而孙权压根没想把妹妹嫁给他,只是准备用周瑜的计策把刘备软禁起来。但诸葛亮“锦囊”里的妙计一次又一次击破了孙权和周瑜的把戏。刘备就像民间故事里常见的傻姑爷,一切都听别人的摆布,遇到事情,只会“犹豫”、“怀疑”、“不安”,甚至“吓得面如土色”;而诸葛亮呢,全然不加理会,“大笑”、“径教”之外,便是“锦囊妙计”。

按情理说,一代枭雄刘备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在深入虎穴的存亡大计上,是绝对不可能让自己蒙在鼓里任人摆布的;而三个“锦囊妙计”云云,也实在夸张过度。

再举一个例子。孙权、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之后,又想出一个借道的诡计,让鲁肃去荆州骗刘备。

当鲁肃到来时,刘备唯一的本领就是发问:“此是何意?”“如之奈何?”相反,诸葛亮便毫不客气地扮演起教师爷来。最过分的描写是他教导刘备:“主公只看我点头,便满口应承。”毫不掩饰地把刘备当傀儡。甚至还对着刘备夸口:“(周瑜的)这等计策,小儿也瞒不过!”而接下来就写刘备,“又问如何。”这种过分的描写,连毛伦父子也看不过眼去,批道:“小儿瞒不过,大人倒不晓得!”

我们看看《三国志》的有关记载。《先主传》:“权遣使云欲共取蜀……荆州主簿薛观进曰:‘……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先主从之,权果辍计。迁观为别驾从事。”显然,这次还是刘备与孙权之间的直接较量,至多有个薛观进言,而自始至终都没有诸葛亮什么事。

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浅层看,不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手法――反衬而已,要表现诸葛亮的高超智谋,自然需要周围人们的智商低一些。不过,深入一些看,就涉及了中国文人自古的一个梦想――做“帝王之师”。

(摘自《今晚报》 图/廖新生)

上一篇:跨洋直播的故事12 下一篇:连锁酒店顾客忠诚度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