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养生法——七情养生漫谈

时间:2022-06-13 06:23:16

《易经》养生法——七情养生漫谈

七情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指喜怒忧思悲惊恐这七种情绪状态,分别对应了人体内的五脏,如喜对心、怒对肝、思对脾、悲对肺、恐对肾。

根据《易经》的阴阳理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分阴阳的,因此七情也是分阴阳的,喜、惊、怒都是属于阳,而悲、思、忧、恐则属于阴,因此如果情绪过度,就会阴阳不调。

《黄帝内经》中说“大喜伤心、大怒伤肝”,过分的喜悲对人体的五脏是有伤害的,所以《黄帝内经》就有一条“情胜疗法”,就是以情胜情,如果某种情绪过激,就同样用“喜怒忧思悲惊恐”七情来解决。如何解决呢?这也离不开《易经》中阴阳五行的原理。

七情是五脏的温度表

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碰到各种过激的情绪,首先我们来看“大喜伤心”。大家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范进中了举人之后太高兴了,导致发狂,这就是典型的“大喜伤心”。如何处理呢?就要采用“恐胜喜”,邻居找来范进最怕的屠夫胡老爹,果然,胡屠夫两巴掌之下,范进就恢复正常了。这个原理用《易经》来解释,就是喜,是属于心经的,心属火,而水克火,肾属水,与其相对应的七情就是恐,恐胜喜就是用肾水来克心火,这就是情志相胜的办法。

第二种是“大怒伤肝”,也来看一个例子。一家有两个兄弟分家,他们家的房子南北各有一个大间,兄弟二人都争着要南边的那间。弟弟说:“我马上娶媳妇了,南边那间得归我。”母亲疼小的,就把南边的房间给了弟弟。哥哥大怒之下发了狂,每天都大叫大嚷的,这就是“大怒伤肝”。治疗的方法就是让他想一件悲伤的事,母亲骗他说:“你还在这里疯疯癫癫的,你知道吗?你弟弟今天出车祸了!”他一听,悲从中来,眼泪唰唰唰地流下来,病就好了,两兄弟也和好了。这是因为,怒对应的是肝,肝属木,而金克木,肺金克肝木,大悲克大怒。

同样的情绪还有“大思伤脾”,思属土,木克土,对应的要用怒气来治疗;“大恐伤肾”恐属水,能够克制它的就是土性的思;“大悲伤肺”,心火克肺金,所以喜胜悲,要用喜悦来调治。

可见,七情的藏露关系着脏气的藏露,心情是五脏的温度表。

如何消除心理疲劳

《易经》也有许多关于心理平衡的理论,比如说《易经》中有一卦叫履卦,意思是如果踩了老虎的尾巴,只要不畏惧还是可以转危为安的。

所谓心理失衡,一般指如下三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第一种是心理轻度的失衡,包括心理疲劳和心理矛盾两大类;如果轻度失衡没有得到很好的调理,就会发展成为心理的中度失衡,也就是心理障碍,就会出现抑郁症、躁狂症等;如果还不能及时得到缓解、调治,就会发展成为重度的心理失衡,也就是心理危机,这是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会导致心理趋于崩溃,甚至容易引发自杀。

每个人几乎都会经历心理失衡。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失衡时,当事人可能及时察觉。由于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

以心理疲劳为例。心理疲劳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现代人的“隐形杀手”。心理疲劳是不知不觉潜伏在人们身边的,当达到一定的“疲劳量”时,就会造成心理障碍,甚至引发疾病。

《易经》告诉我们,做事的方法不科学容易引起过度劳累,操心过度就会导致心理疲劳。消除心理疲劳要化繁为简,做事情不是越繁琐越好,简洁反而更出效率。另外,在工作时尽可能走中庸之道,不过激,这也是消除心理疲劳,解决心理负荷的有效方法。

经验表明,人只有生活在融洽、快乐的气氛中,才能有愉快的心境、开朗的性格、健康的心身,才不易产生疲劳,即使感到疲劳也容易很快消除。

不可小视的“心理障碍”

如果在轻度心理失衡时未加以注意,就很可能演变成中度心理失衡,即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指的是,当心理问题不能协调后所出现的心态异常,具体表现为言语、行为、情绪三方面异常。

心理障碍是由各种不良刺激而导致的精神异常现象。我们可以从一个人行为上的偏离程度来判断这个人的“障碍”程度。心理障碍最常见的是两大类,一类是焦虑症,另一类是抑郁症。

焦虑症

人们出现的焦虑情绪(如学生考试前),并不能叫做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持续的、长期的不安感觉和持续的紧张。也就是由于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疾病,比如说心理疲劳继续发展就可能引发焦虑症。

焦虑症典型的症状就是失眠、睡不着觉,这就是因为病人心理持续紧张不安。解决焦虑症的方法就是要进行心理干预,必须请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从药物和情绪上进行治疗。

躁狂症

焦虑症如果再发展下去就是躁狂症,这是一种高亢的心境,也就是病人整天都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之中,比如早上上班的时候,刚到办公室就蹦蹦跳跳,笑笑叫叫的,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来,这就是典型的躁狂症,是一种阳性的心理失衡。对这种症状也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抑郁症

心理障碍的另一种类型就是抑郁症,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病症。这种病症典型的症状就是三低,即心态低、情绪低、生活自信低。抑郁症是心理承受能力低落,患这种病的人往往感到这个世界一片灰暗,没有希望,甚至于不想生存。这就会导致心理代偿功能减弱,最后就发展成重度心理失衡,导致心理危机。

抑郁症是一种阴性的心理失衡,是高度的自闭和内向,这类病人每天都会偷偷地哭,觉得一切都没有信心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人也越来越瘦。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尽快请心理医生进行干预和治疗。

四十岁的“更年期烦恼”

四十岁以后,不少人会出现更年期抑郁症。这是一种心理反应,之所以出现在更年期,是因为这一时期人体的生理或心理会发生急剧的变化,导致生理各方面的功能急剧下降,生理和心理的激烈碰撞导致出现抑郁的症状。

患有更年期抑郁症的患者要加强自我保健,保证顺利地度过人生转折的这一时期。患者的家庭成员更应该对疾病有所认识,注意关心患者,使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年纪大了,更要防范抑郁

抑郁症还有一种类型是老年性抑郁症,这往往发生在老年人退休以后,尤其是空巢老人更是常见。有些老年人退休后,自己守着一间空空的大房子,没人和他说话,老年性抑郁症就显现出来了。其典型的症状是会一个人在背地里悄悄地哭,感觉悲伤、压抑。

老年人抑郁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除了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老年人自己的心理调节更重要,要多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才能避免抑郁症的发生。

上一篇:别让宝宝成为“吸尘器” 下一篇:远去的粢饭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