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字当头,创建有效课堂

时间:2022-06-13 06:01:31

“趣”字当头,创建有效课堂

摘 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趣味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历探究,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能创造高效课堂,开发创造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有效课堂;趣味导入;学习兴趣;学习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3-0075-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对周围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创建有效课堂?我的做法是:

一、 联系生活,趣味导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成功的导入,不仅能“未成曲调先有情”,磁石般吸引住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兴趣盎然,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求感,还能在和谐愉快的心情中敲开科学课堂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食物的营养》一课讲到用碘酒检验淀粉,我让每个学生把手指洗干净,再把碘酒涂在手指上进行消毒,随后让每个学生把饭粒放在桌子上摆整齐。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饭粒和手指都出现了蓝黑色,这是怎么回事?此时此刻,学生都对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产生了无比奇妙的感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再如,教学《大气压》时,我先演示:把一张纸片盖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将水杯连同那张纸片一起倒过来。当我把托住纸片的手撤离后,纸片竟然不会掉下来,杯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学生感到意外,很想弄清其中的秘密。我随即板书课题。这样导入新课效果很好。

猜谜导入法也很吸引学生,例如《镜子》的教学,上课时我先让学生猜谜语:“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教师话音刚落,学生便争先恐后地竞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就在学生为猜中谜底而兴奋的时候,教师的一句话把学生激昂的情绪带到“镜子”的教学中。

新课导入的方法不胜枚举,但是,只有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媒体、实验器材、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认真构思、巧妙设计的导入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二、 亲历探究,自我构建——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全程

儿童有动手参与的天性,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更能提高学习兴趣。如我在教“蜗牛”一课时,精心设计材料及展示时机,通过材料隐含的信息帮助学生建构“蜗牛有特殊的身体构造和运动方式,是为了适应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科学概念。具体步骤如下:①设计有结构的材料。教师为每组学生提供了两只蜗牛、放大镜、线绳、玻璃片等材料。两只蜗牛能保证学生可以做对比观察,放大镜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蜗牛身体各部分组成,线绳是为了观察蜗牛的运动,玻璃片则能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腹足与黏液。②科学设计材料呈现的时机。为提高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序化与层次感,我先提供给学生观察对象——蜗牛,启发学生用肉眼观察蜗牛的身体特征,而后依据学生的探究进展适时提供放大镜、玻璃片、线绳等材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观察的效率与思维的逐步深入。

三、 开发创造思维,升华学习兴趣——注重科学课堂的课堂效益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儿童的见解并非每次都是正确的,偏差和错误是常常出现的,一些无法预料的事件也经常会出现,这时候教师不要轻易地否定他们,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要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磁铁游戏》一课,让学生玩“巧取试管中的铁钉”游戏,不许倒掉试管里的水,又不能用夹子等东西,那怎么将铁钉取出来呢?开始有的学生感到茫然,经过动脑思维,互相启发,将游戏中的问题和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的知识挂钩,从而找到了取出铁钉的办法。他们有的使用磁铁在试管外壁先吸住铁钉,再沿管壁向上移动取出铁钉的办法。有的先用磁铁吸住一根长铁钉,再让长铁钉吸住另一根长铁钉,使两钉首尾相连地悬吊着,然后将悬吊的铁钉伸进试管里吸出小铁钉。虽然第二个办法不能说明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但也是经过积极思维后才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教师也给予这些学生鼓励表扬。这样,学生自己“再创造”的新知自己很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在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趣味,则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饶有趣味地投入到学习中,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科学课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上一篇: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学校工会应做好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