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的成长发展及其培养

时间:2022-06-13 02:41:42

免费师范生的成长发展及其培养

自从2007年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以来,关于免费师范生的研究陆续涌现,主要包括:免费师范生的政策、免费师范生的特点、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基于免费师范生培养的课程设置、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等。研究表明,免费师范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机不够充足[1],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显著高于非免费师范生等[2]。免费师范生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具有一定的特点,面临的问题也具有特定性。只有把握住免费师范生的群体特征和成长发展特点,才更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免费师范生得到更好的培养。

一、免费师范生的群体特征

由于招生区域的规定,免费师范生具有“三多一少”的群体特征:少数民族学生多(30%);农村学生多(59.2%);非独生子女多(72.3%),来自农村的学生基本都是非独生子女;富裕家庭少,经济一般者占67.3%,贫困家庭占21.7%。

1.学习观

免费师范生的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具有自主学习、目标学习、现代学习的观念。12.5%的免费师范生认为学习是艰苦的,65.5%认为学习是每个人终身要进行的事情,8.6%认为学习是枯燥寂寞的,11.7%认为学习是幸福的事情。免费师范生将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主要归因于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认为教师的教学对学习效率的影响是次要的,但认为课程的难易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免费师范生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多样,42.5%的免费师范生学习是为将来的教师工作做准备,40.8%为满足求知欲和自我完善,目的是赢得他人认可的占7.8%,出于父母压力的占8.9%。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间接动机,其次才是直接动机。56.7%的免费师范生认为“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事”是加强对英语、计算机和其他实用性知识的学习,认为是获得好成绩和奖学金的占7.8%,认为是提高综合素质的占17.8%,认为提高交际能力和建立人际网的占16.7%。大部分免费师范生的学习主动性比较强,随着年级增长,取得较好的成绩已经不再被认为是重要的事情,转折主要发生在大二跟大三之间:大一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满足求知欲这种直接内在的动机较为普遍,大三的学生普遍认为参加社团、拓宽人脉是大学中比较重要的。随着年级递升,学生的学习动机由直接逐步转向间接。

2.人生价值观

免费师范生的人生价值目标呈现不同层次,既有实现共产主义、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远大社会目标,也有以个人受尊重、找到理想职业、建设美满家庭为主的个人价值目标,但以个人价值目标取向为主(58.2%),其次为社会价值目标(28.7%),追求一般适应型的人生价值目标所占比率较低(金钱和权力6.4%,与世无争6.7%)。免费师范生认为实现人生价值主要依靠个人奋斗的占70.1%,认为凭借集体智慧的占9.2%,依靠机遇的占6.7%,凭借他人帮助的占2.3%,依靠社会客观条件的占11.7%。免费师范生最喜欢个人奋斗与集体协作相结合的进取方式,个人奋斗也被大部分学生认可,对纯粹的集体协作方式评价较低。当遇到挫折或者价值得不到社会承认时,58.3%的免费师范生会抗争到底,21.4%会转移目标,16%会接受现状,5.3%相信和顺从命运安排。免费师范生认为最能体现人的价值的因素依次是才能、成就、社会贡献、知识、德行、金钱、名誉、地位、权力。免费师范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多数注重事业发展,追求为社会作贡献。但是,社会大环境对免费师范生人生价值观具有较大影响,部分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不高,过多关注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有的甚至得不到社会承认就放弃努力。

3.教师职业观

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持比较正面的观点。18.2%认为教师职业略高于一般职业,57.6%认为一般。43.5%认为教师是平凡而伟大的职业,35.8%认为教师是令人尊敬又稳定的职业,12.3%认为教师是只有奉献和精神上的收获、缺少实惠的职业,认为从事教师职业难以有所作为的占8.4%。免费师范生认为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个性品行,其次是专业能力、教学能力,最后是管理能力及教育理论知识。免费师范生对于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在大一到大二年级间发生转折,大二年级与大三年级分别有25%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是教师的根基,但大一学生只有7%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免费师范生认识到教师除“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者”等角色外,还扮演着“心理健康指导者”和“人际关系协调者”的心理定向角色,但对“学习者”和“研究者”自我定向角色的认识较少。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角色社会期望的认识较全面,认识到社会要求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素养,但对于职业本身的期望不高。免费师范生从教意向比较坚定,如果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不会选择做教师的仅有19.4%。

二、免费师范生的成长发展特点

免费师范生在大学四年的成长发展中,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免费师范生对师范生政策的理解、在教师教育方面的表现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质。

1.生活中的核心问题与表现

大一阶段,免费师范生出现不适应,例如较高的生活成本、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学生之间的物质攀比,但这些问题通过沟通、相互帮助能够较快得到解决。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免费师范生在生活中自我管理能力偏低,金钱的保管和支出、洗衣服、购物等日常琐碎事情的安排缺少规划。大二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但是依赖性仍然比较明显,一些日常问题依然靠他人帮忙解决。小群体活动开始增多,如3-5人结组参加本科科研或者出游等。大三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自我解决问题意识提升,个人自主行为增加,寻求他人帮助的行为减少。大四阶段,独立意识和能力较强,能够比较自主地进行毕业论文工作,特别是独立面对和解决求职事宜。

2.学习中的核心问题与表现

免费师范生大一阶段以接受式学习为主,自主思考程度偏低,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延续中学看书做题的学习方法,不善于反思和总结。面对进度较快、难度较大的大学学习不适应,在规划学习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存在问题,在处理学习和社会工作之间的关系时遇到困扰。特别是,对相关课程的学习价值持怀疑态度,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偏低。大二阶段开始适应大学学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专业知识对于教师职业的重要性,认同教师要有研究意识,参与科研的热情有所提高。大三阶段学习的自主性明显提高,特别是认识到教师职业对各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开始注重全面发展。大四阶段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对教育课程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总之,随着年级增长,免费师范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性变化较大。整体情况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制定的学习目标不高,学习氛围不浓,再加上部分学生确实学习基础较差,多种因素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3.对师范生政策的理解

部分免费师范生入学后对师范生政策存在一定的抵触和不满情绪,大多数学生在对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理解上是积极的。学生报考免费师范生的初衷,经济困难原因占50%,希望当老师占30%,当老师比较勉强的占50%,不愿意当老师的占20%。但是学生对师范生政策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大一第一学期是抱怨期,少部分学生不能正视政策问题,认为免费师范生政策限制了发展。大一第二学期体现为懈怠期,免费师范生认为签订的合同不允许报考研究生,没必要刻苦学习,只要过关即可,学习热情普遍弱于非免费师范生。大二第一学期表现为调整期,开始转变观念,认识到自我观念上的偏差,开始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大二第二学期表现为稳定期,对师范生政策开始客观看待,认识到教师职业的优势,正确面对自我身份。大三第一学期为关注期,愈发关注免费师范生的各种政策,特别是保研、读研、就业求职相关政策等。大三第二学期至大四为理性期,开始客观、理性地对待各种免费师范生的政策,更多地深入分析政策,依据政策规划自我教师职业发展。

4.教师教育方面的表现

大一阶段,由于对教师职业不认同,普遍认为教师职业比较容易胜任,对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缺少兴趣,例如观摩教学技能比赛等有益的活动,在免费师范生群体中难以激起热情。大二阶段,认识到教师职业的优势和较高要求,开始关注自身的不足,对教师教育活动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由于未涉及相关教育类课程,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大三阶段,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较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较高,开始对一些教育信息表现关注。大四阶段,努力寻找各种机会,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对相关的教育信息高度重视,展现出自我观点。

三、依据免费师范生的成长发展特点,采取针对性、阶段性的培养措施

由于免费师范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对师范生政策的理解方面、教师教育方面的表现具有阶段性,应该密切结合免费师范生成长发展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在大学四年的不同阶段,开展效率高、影响深远、典型的活动,集中力量解决不同阶段的核心问题。例如,在大一上学期,促使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师范生身份和教师职业;大一下学期,解决学习动力不足问题;大二年级,发展教学实践能力,多方位体验教师角色;大三至大四年级,树立科研意识,奠定研究型教师的基础。

1.大一上学期,促使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师范生身份和教师职业

首先,通过对学生进行不同层面的引导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出台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计划,意义深远,每个选择作为免费师范生的学生应该有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并不普通,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更不普通。再次,使学生认识到一份协议书不会真正限制你,不要让自己制约了自己。典型活动包括:针对师范生协议书及学生心态问题进行专题辅导;优秀教师以身说法,以鲜活的事件、亲身的经历,使学生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成就和幸福感,鼓励学生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奉献力量;发挥同伴的感染作用,邀请教育实习的优秀学生讲述在中学教育第一线的亲身感受。这些措施能够使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和教师角色的丰富内涵,对教师职业开始充满期待,甚至以身为免费师范生而自豪,正如有学生谈到“不能只把教师当作一个职业看待”。对教师职业的兴趣,是增强教师角色意识的前提,是把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变为行动的先导。

2.大一下学期,解决学习动力不足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使免费师范生认识到大学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转变学习方式,适应大学学习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典型活动包括:与品学兼优的学生交流,使其认识到在大学中要以学习为中心;成立学习小组,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帮助大一学生从高中学习方式向大学学习方式转变;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说明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目标定位;通过列举身边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树立远大志向的重要性;及时鼓励,发现优秀,宣传优秀,通告表现积极向上的学生和事件;要求学生规划学习目标,书写“我的未来我做主”;及时告知激励政策,将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消息及时告知学生。当知道能够免试攻读教育硕士,依然会有出国学习机会,有些学生非常激动,学习动力更足了。

3.大二年级,发展教学实践能力,多方位体验教师角色

解决了认识观念和学习动力方面的问题,应该使免费师范生尽早为将来的教师职业发展培养各种教学实践技能,例如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板演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技能、学生组织管理技能等。典型活动包括:教师基本功训练系列活动,邀请一线教师进行教师教育方面的讲座――如何进行教师职业规划,如何训练教学基本功,班主任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等等;创造机会让学生多方面体验教师角色,如到中学进行教学观摩,开展“中学行”,参观知名中学并访谈名师,组织支教活动;班级讲坛,每次班会让几名学生自选课题进行讲解;给学生提供教师教育阅读材料和硬件设施,配备小黑板,定期将教育期刊发到宿舍;在班刊中专门设立栏目,发表对教育问题的观点等。应该给免费师范生尽可能创造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重视教师角色的体验,多渠道认识教师角色,并且在教育理论学习和专业思想教育中形成对教师角色的认识。

4.大三至大四年级,树立科研意识,奠定研究型教师的基础

研究型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科学研究能力,基础教育领域愈发要求教师具备教育科学研究能力,需要教师能够发现教育教学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开展研究工作,进而优化教育教学活动,这也是当前教师普遍缺乏的,因此,培养免费师范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尤为重要。典型活动包括:举办以“做研究型教师”为主题的班会,举办沙龙“如何成为研究型教师”;建立班级课题申报制度,动员学生参与本科科研,举行沙龙“本科生科研和课题申报指导”;观摩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的论文开题和答辩活动;在教育类选修课程中,设置研究论文作业;特别值得提倡的是,开设小型课程(例如1学分),让学生在已有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升华到理论,获得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体验。

四、对免费师范生培养的整体性建议

基于免费师范生的群体特征和成长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对其培养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相关的师范院校应该重视入学教育,缩短学生的适应期,促进免费师范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尽早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整体规划免费师范生培养体系,实施课程改革,增设针对性较强的小型课程,满足学生职前和职后的需要。

1.改革基础性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满足学生职前和职后的需要

由于免费师范生具有与其他大学生群体不同的特征,师范院校应该密切结合免费师范生的特点,改革基础性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满足学生职前和职后的需要。例如关于计算机课程,由于生源所在地的差异,学生计算机水平相差悬殊,建议根据学生的入学水平实施分层教学,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对实用性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如word排版、ppt课件、excel数据处理、制图、文献检索)进行细致的培养,对于计算机的硬件和计算机的组装等内容进行删减。关于思想政治课程,通常内容比较宽泛,侧重大的观念,但部分免费师范生在基本的价值观、学习观、态度和习惯方面存在缺失,表现为自负与自卑兼具,学习功利主义,没有正确的得失观,这些思想观念问题的解决,在思想政治课中有较大的空间,减少一点空洞的理论和教条,增加关于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问题的探讨,促进免费师范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不但有利于免费师范生的发展,也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效。关于专业课程,一方面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适当降低难度,另一方面应考虑免费师范生的职后需要,考虑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和课程内容,涉及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反映科学发展前沿的内容,特别是要在大学专业知识与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之间建立连接。调研结果表明,免费师范生遗忘了中学的课程内容,没有在大学专业课程内容与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之间建立联系,导致职后教学深感专业知识的缺乏。作为研究型教师,务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对课程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免费师范生往往忽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与专业课程难度偏大、与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缺少直接联系具有一定的关系。

2.整体规划免费师范生培养体系,增设针对性较强的小型课程

针对免费师范生的特点和需求,应该增设教学基本功训练、研究型教师成长之路、班主任技能和班主任艺术、心理辅导与咨询教育等小型课程。一些免费师范生在求职和职后的工作中,反映自身的教学基本功有待加强,现有的培养体系中往往缺少这些针对性的课程,仅仅通过学生自主练习,效果欠佳。此外,免费师范生急需加强班主任技能和班主任艺术,如何解决中学生恋爱、作弊等问题,往往是免费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遇到的难题,更是他们在教师职业中必须面对的。应该加大免费师范生职业规划和理想教育,当前免费师范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在对自身条件、外部环境及职业本身等多方面进行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形成明确的生涯目标,这一过程开始得越早越有利于发展。应该使免费师范生善于发现自己与未来教师角色之间的距离,在距离较大时应该有能力调整和适应。应该对免费师范生加强心理辅导与咨询教育,部分免费师范生存在心理问题,例如认为自己是贫穷的象征,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着自卑心理,特别是一些免费师范生需要走出羞涩、战胜胆怯,勇于发表自我观点。通过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小型课程,不仅解决免费师范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如何面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因为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更是教师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难题之一。

3.尽早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只有尽早让免费师范生体验教学实践活动,他们才能更深入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普通但不平凡,才能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挑战性和创造性,他们才能更有动力和兴趣投身到教师职业的准备中。例如,创设和实施全程渗透、层层深入的四段式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零散接触(零散接触教育教学问题和活动)、全面观察(走进中学,全面了解教师工作)、亲身体验(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全面体验教师教育工作)和研究提升(初步经历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创建多样化和活动化的教师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性、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例如基于问题与任务驱动、基于案例观摩与分析、基于课堂教学模拟、基于专题讲座、基于走进中学课堂,以及基于网络教研等方法和手段。此外,应该让免费师范生打开眼界,具有丰富的体验和感性认识,了解杜郎口中学、凤城六中等国内有影响力的特色学校,感受国际教育教学理论和发展趋势,在一流中学开展教育实习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先进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行为。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免费师范生主要来自西部地区,所经历的中学教育相对传统,一些学生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经过大学培养,师范生对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认同,但如果教育实习学校的理念和做法比较传统,对免费师范生刚刚形成的观念是一次重创,一些经历过教育实习的学生曾“深有感慨”地说“探究教学真的不可行”。建议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安排在教育理念、行为和管理比较先进的中学,以使其更好地体验学校设施、管理、课程教学及学生活动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开拓视野、接受新信息,为将来成为骨干教师以及起到引领带头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使免费师范生得到更好的培养,促进他们在大学期间奠定坚实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使其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作出贡献,是其培养院校共同的努力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免费师范生的群体特征和成长发展的特点进行深入的探查,从而建立更有效的培养体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王婷,覃学健,王德清.免费师范生价值观学习生活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南地区某大学为个案[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7):13-16.

[2]赵宏玉,齐婷婷,张晓辉,闾邱意淳.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结构与特点实证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6):62-66.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上一篇: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契机,加强优质护理管理... 下一篇:试论“自为自知”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