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点上投连险向左?向右走?

时间:2022-06-13 12:52:30

A股市场在临近岁末时再次跨越3000点大关。然而,站在3000点上方。市场分歧却不断加大,乐观人士认为指数仍有冲击更高的动能,谨慎者则在3000点或3000点下方就已经大幅减仓或空仓,等待回调后再次介入机会。究竟在沪指3000点之上应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已经成为近期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热议的话题。

很多购买投连险的客户则开始思考是否该调整账户及时退保,抑或要追加投资?而更多的客户很想知道现在――是否是出手购买投连险的好时机?

收益开始飘红

随着股市走高,投连险偏股型账户及混合型账户收益率持续走高,以目前市场上一款投连险账户的收益率为例,截止到目前,其成长型投资账户今年以来的收益率是53.62%,公司成立以来投连险账户的总体收益率为205.98%。平衡型账户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35%,而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1627%。

产生这种收益率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账户风险收益等级不同,其资产配置目标不同。比如,成长型账户资产配置的目标为股票50%-80%,债券及其他票据投资20%-50%,银行存款及现金0-10%,相对风险收益等级较高;平衡型账户资产配置目标为股票30%-60%,债券及其他票据投资40%-70%,银行存款及现金0-10%。

今年3月份,某寿险公司曾推出两个投连险新产品:进取型账户和增值型账户。进取型投资账户的资产配置目标是:股票65%-95%,债券(包括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债券回购及其他债券和票据等)0-30%,银行存款和现金0-20%。增值型投资账户资产配置目标是:股票10%-50%,债券(包括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债券回购及其他债券和票据等)50%-80%,银行存款和现金0-20%。截止到目前,进取型账户收益率为38.6%;增值型账户收益率为8.93%。

总体来说,投连险在长期投资收益方面优势明显。相关专家介绍说: “投连险是长期保险理财产品,之所以设置风险收益等级不同的账户主要是为了满足客户不同的风险收益需求。对于客户而言,不是某个账户短期收益高就是好,或者风险低就是好,而是要根据客户实际的家庭收入情况、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安排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的选择和配置账户。”

购买的不同方案

目前市场上投连险收益逐步提升。主要得益于保险公司专家理财的优势以及股市的良好表现,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在此时此刻是否可以投资投连险?该如何投资投连险呢?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消费者需要明确下面几个问题:

投资资金的用途是什么?什么时候会用于消费?这两点很重要,投资目标决定了投资周期。投资周期又决定了你采用什么样的投资方式更加合适。

第二个问题是,你适合长期投资吗?你能坚持长期投资吗?人人都想成为巴菲特,但世界上只有一个巴菲特。长期投资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因为只要你选对了一个未来有成长性的市场,长期持有一定会为你带来回报;但长期投资也是一件枯燥的事儿,因为你可能总会听说一些炒股神话,而你的投连险账户的收益却不可能让你一夜暴富。所以,长期投资不是技术、不是窍门,而是一种纪律的遵守,平静的心态再加上坚定的信念。

投连险是一种非常灵活的保险产品,可以说他是一个保险理财的平台,它也是一个长期投资的工具,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风险承受水平的变化随时调整账户,也可以随时进行追加投资或者部分支取,同时,客户可以根据保障额度和保障需求的时间长短通过购买附加险的方式灵活的设计保障计划。当然客户还可以根据风险承受水平变化进行账户问的转换,这种转换都是免费的。

其实,对市场预期较好,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消费者,现在不失为一个开始长期投资的好时期。而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或对市场持谨慎态度的消费者,为了不放弃市场机会的同时降低投资风险,则可以考虑使用一些保险公司专门针对投连险账户开发的“定期自动转移功能”功能,灵活配置自己各账户间的资金比例安排;或者以定期定投的方式购买投连险;而对于对市场走势较为悲观的客户,也可以考虑进行账户转移,将一部分资金从高风险账户向较低风险账户进行转移。投连险销售10周年记

1999年10月22日,在上海的平安“世纪理财”首卖会上,随着平安集团副总王利平女士的手起槌落,一声响亮的锣音宣告了中国寿险由此进入非传统险时代,王也因为现场签下了001号保单而成为中国内地投连险客户第一人。要知道,当时就连台湾也还没有销售过这类产品。到如今整整10周年。

10年前,中国内地第一批取得投连险销售资格的业务员共计700多名,他们都是中国平安保险的人精英。其中一些业务员最近在网上撰文纷纷再现了当年国内第一张投连险保单诞生的过程,诸多细节今天读来仍十分精彩,耐人寻味。

“在平安‘世纪理财’投连险面市的第二天,也就是1999年10月23日凌晨4点,从郊县赶来的业务员们就守在了客户服务中心的大门外排起长龙,都在等待交单。9点整,业务员们进入大厅,公司契约部专设的柜面开始处理第一批投连险保单。2000年上半年,平安在上海的业务员们每月向超过1万名客户推销出了‘世纪理财’投连险。到2000年6月上句,这款1999年末才面市的投连险新品在上海地区的总销量已经达到了3.1亿元。客户总数超过7.1万,平安由此坐拥了上海市场的半壁江山。”

诞生的背景

1999年6月份,央行又一次宣布降息,存款利率也创下了1.8%的历史超低纪录。这对于当时主要依靠吃利差生存的保险资金来说。降息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因为保险公司受制于当时投资渠道的政策限制,除了把钱放在银行外,只能投资国债和金融债券,但在降息环境中面临往后根本还不起承诺的高息保费的尴尬,这被形象地称之为“利羞倒挂”。于是。几乎同时,保监会也将寿险保单原来上限高达10%左右的预定利率下调至2.5%。

同年10月,保监会下发了一纸批文《保险公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金被有限制地允许进入证券市场。保险资金投资证券市场的开闸放行,为投连险的诞生打通了最后一个关键环节。至2001年3月,保监会批复平安在证券基金上的投资比例从此前的“限制在账户里的30%”提高到了最高可达到“账户里的100%”,这无疑是肯定了投连险产品的价值。在平安开始推出第一款投连险产品后,其它公司也相继跟进,10年后,目前国内市场还没有推出投连险产品的公司数量已经微乎其微。

产品本身的“硬伤”

在当今国内保险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时候,投连险短短10年的发展历史,大部分时间不可避免地处处陷于被声讨的地位,除了国内消费者自身的原因外,在产品的设计和销售中,同样存在着不少“硬伤”:

保障功能弱化

纵观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投连险产品,在被保险人非意外身故时,所获得的给付一般是个人账户价值与110%乘以“累计已交保费一累计部分领取的保单账户价值”中的较大者。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即使是在可约定基本保额的几款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客户对于投资的关注度也普遍高于保险保障。保障功能的弱化,使投连险产品与基金的差异逐渐缩小。

销售渠道以银保为主

据统计,国内接近90%以上的投连险产品是通过银保渠道销售,但投连险其实是一款最复杂的寿险产品,甚至一般的专业保险人都很难解释清楚其中的细节,何况银行柜台中的普通客户经理呢。于是,大量投连险保单被不专业的人士卖给了并不需要的消费者手中。

管控粗放

投连险产品主要针对的客户是已经拥有基本保障的中高端客户,并非适合所有人。而目前国内很多公司在销售前并不要求客户提供年收入水平和学历情况,甚至很多公司内部规定:客户一次性缴纳保费20-30万元以上时,才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

坎坷的发展历程

从2001年7月起,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步入漫漫熊途。投连险账户的投资收益也逐渐缩水甚至发生亏损,投连险产品在设计、销售和管理等环节所产生的问题逐渐暴露,导致退保如潮并逐步演变成波及全国大部分省市的“投连风波”。2003年3月以后,第一连险产品黯然落幕。

2004年4月,在保监会出台《个人投资连接保险精算规定》大约一年后,太平人寿开始销售其新产品“太平智胜投资连接保险”,标志着“第二代”投资连接保险产品诞生。随后,瑞泰人寿、信诚人寿等公司也纷纷推出各自的新产品,投连险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

2006年开始,随着国内证券市场再呈牛市行情,2007年的投连险销售更是达到了井喷行情。

2008年至今,随着证券市场再一次的面临熊市,市场上的投连险产品账户也几乎全部出现大面积亏损,购买投连险的投资者们也再一次被深度套牢。

上一篇:丧偶极大影响家庭财务安全感 下一篇:巧买基金远离“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