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苗木培育现状分析研究

时间:2022-06-12 10:44:10

园林绿化苗木培育现状分析研究

摘 要:在整个园林绝对化苗木的培育过程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便是林木良种壮苗的培育。只有林木的种苗做到品质优良,才能确保所培育的森林资源具有优良的品质。而林木良种壮苗的培育又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产业,凝结了林学、农学、生物学与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那么本篇试就当前林木种苗资源培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关键词:园林;苗木;培育;分析

园林绿化苗木资源的培育不仅关乎到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质量,而且关乎到整个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国家的生态安全。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民经济建设对园林绿化的特殊需要,园林苗木资源培育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并形成一定的规模。这为我国培育量多质优的园林工程,营建和谐安宁的绿色化生态体系,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园林苗木培育的现状

园林苗木培育的最初形式是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经营的苗圃、种子园与采穗圃等,而最主要的形式便是苗圃。应该说苗圃的建设一直是伴随着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一同发展的,苗圃所培育的苗木支撑着国家对后备森林资源的培育和全国性的园林绿化的需要。应该说我国的苗木建设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基本上还是能够满足国家对于林业建设的需要,为我国的林业建设和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国的苗木培育有一个鲜明的特点,苗圃的管理性质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国有苗圃。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风起潮涌,苗木培育才逐渐与市场经济接轨,也就是从这时起才真正意义上有了非国有苗圃。所谓非国有苗圃,系指那些通过产权出售、资产重组、民营独资等形式组建起来的苗圃。这些苗圃其资产性质各不相同,有的为纯粹的国有资产,有的为纯粹的社会资本投资,也有的为既有国有资产又有民营资本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苗木培育机构。

所培育的苗木其用途亦有相应的变化。最初只满足于林业企事业单位造林自用苗木,最终让位于面向市场自主培育苗木的经营形式。从用途上讲,从只满足于造林用苗,向造林与园林绿化并举。自这时起,苗木培育便真正开启了市场化运营的新局面。

二、园林绿化苗木培育突显的不足

1.市场开拓不够

当前苗木在培育过程中,能够认真地对市场行情进行调研的确实不多。这样一样,因为缺乏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就往往造成所培育的苗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什么样的苗木是市场正在需要的,什么样的苗木有潜在的市场,都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培育的苗木,无论其苗木的品种还是数量都不可能与市场的需求相一致。不是供过于求,就是供不应求。总之是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原因在于市场信息是千变万化的。对于这种富于变化的信息就需要及时而敏锐地将其捕捉到。而苗木培育过程的市场信息不对称,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没有一个有效的平台,让苗木的培育与市场对接起来。苗木培育的信息与市场信息得不到及时有效地交流,因而出现这种情况。

2.技术力量不足

在苗圃建设的初期,从事苗圃育苗的人员没有多少是文化水平高的。这些人大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凭借着经验在培育着苗木。因此说,在这些经验主义者的面前,是没有什么育苗技术可言的。当一批批的专业技术人员被分配到林业企事业单位之后,应该说苗圃育苗工作的环境是不被这些人看好的。对这些有着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来说,他们虽说向往着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能为他们带来事业上的成就感,但是苗圃大多数情况下远离中心城镇,他们更愿意到中心城镇工作,因而只好放弃能够发挥他们专业特长的苗圃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育苗是林业企业事业单位的其中一项工作,而这项工作并非在哪个林业企事业单位都会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单位甚至只想向苗木要效益,实际上对苗木培育工作及技术人才的培养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势必要导致技术力量的薄弱。

3.投资效率不高

和草本的农作物相比,木本的苗木的生长周期太长。也正是因为如此,经营绿化树木不能像经营农作物那样在短期内见到效益。这样一来在资金的投入上,林业就不占优势了。经营林业在短期内见不到成果,而对于林业的投资,在短期内就得不到回报。当然这只表现在对成熟的林木的经营方面,然而,对绿化树木的经营如此,就必须会影响到对苗木的经营。经营苗木是为了造林和绿化,而绿化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生态环境的安宁与和谐。而绿化树木经营的周期又长,回报又迟,因而最终会影响到对苗木培育的投资。

即便是现在的情况有所改变,一些人也开始将投资的目标锁定了苗圃。但其着眼点还是培育当下里市场紧缺绿化苗木,究其实质仍是短期行为。因为这没有对苗木的培育从长计议,最终仍不利于苗木的培育。

三、园林绿化用良种壮苗培育急待采取的措施

1.搭建起市场营销的新平台

绿化苗木的经营与其他产品的经营是一致的,必须要强化市场调研。要对当下国内苗木市场进行准确的调查研究,要做到对苗木市场行情有一个充足准确地掌握。为了能够让市场调研做到经常化,有必要建立起市场信息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利用网格,及时对市场信息进行有效捕捉。再通过对市场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加工和处理,让真正的市场行情信息浮出水平。据此,有针对性地培育苗木。另外,要培育特苗木产品。要将其做成品牌,要让属于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中开辟出一版新的领地。

2.构筑起培育人才的新路径

现有的苗木培育机构的环境要努力改善,并通过这种改善了的环境吸引人才。要多渠道开展育苗人才的教育和培训,要通过到高校培训或聘请专家讲学等多种方式来加快育苗人才的培养步伐。另外,要真正做到留住人才,还要在人才的薪金上做好文章。对于育苗这种极特殊人才,必须以高额的薪金留住人才才行。

3.培树起管理创新的新模式

苗木经营的机构可以尝试法人治理结构,让这个过去被称为苗圃的领地焕发出新的管理生机。也就是说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苗圃真正地变成一个独立的企业。这个企业的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要建立规模大一些的苗圃具有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并建立起权力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管理创新。只有实现管理创新,才能有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闫大成.经营新思路林木苗木销售收入创新高[J].农业知识2008年23期.

[2]吴钰萍.透视苗木新品种市场[J].绿化与生活2002年04期.

[3]张建国等著.林木育苗技术研究[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4]张钢,米锐.国外苗圃栽培措施对树种抗旱性影响的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1996(06).

上一篇:中职新教师教育情感转变案例研究 下一篇:浅谈中学体育课中的游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