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大涨 房利美房地美飙升10多倍 中投抄底“两房”债拨云见日

时间:2022-06-12 07:41:34

美股大涨 房利美房地美飙升10多倍 中投抄底“两房”债拨云见日

在楼继伟出任财政部长后,海外投资年回报率3 . 8%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董事长3个月内无人接替。那么,一个部级的职位、全球最大的财富基金之一的董事长为何如此难产呢?

中投成立于2 0 0 7年,管理资金价值1.55万亿人民币,该公司的宗旨是为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谋取更高回报。从巴西到澳大利亚到俄罗斯,众多外国政府与企业一直对中投大献殷勤,寻求得到它的投资。

这样看上去,中投似乎风光无限,但也因为其负责投资的外汇储备资金巨大,它的一举一动都倍受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中投目前仅公布了截至2011年的财务报告,从2007年到2011年底,中投海外投资年度回报率为3.8%。如此低微的投资回报率把中投推向了风口浪尖,这也成为其接任董事长“难产”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中投作为一个纯粹的投资公司,获得收益就是一把最好的标尺,但它作为目前中国惟一的国家级的投资机构的特殊身份,某些海外投资或多或少都有非财务因素。中司总经理高西庆此前曾表示:“虽然我们有一些投资失利的案例,比如对黑石和摩根士丹利的投资,但实际上,我们整体的投资是超过了董事会设定的基准,而且在与这两个公司打交道中,我们赢得了很多东西。”

这一暧昧不明的投资思路,又让中投的成绩不能完全以收益率来评价。但如果不以收益率来评价,就很难找到客观量化的评价标准,而模糊的评价标准也让中投的行为不被大众所理解。尤其对于其持有的大量美国“两房” (房利美、房地美两大贷款机构)债券,这些年一直备受争议。庆幸的是,在最近“两房”股票的大涨中,这团笼罩在中投头上的乌云才开始慢慢散去。

争议不断的“两房”债

在2008年遭重创的“两房”一度濒临破产,两家公司股价出现坠崖式的下落。并于2010年从纽交所暗淡退市,转到场外电子柜台交易市场交易。

在此过程中,“两房”一共发行了约5.2万亿美元的债券,其中有70%以上被美国政府和本土的机构投资者持有,不到30%的债券为海外投资者持有。中国是海外持有最多的。中国究竟持有多少“两房”债券,尚无权威渠道予以确认。大多观点认为,目前中国投资者持有“两房”债券可能在4000亿美元左右,主要应来自三个方面:外管局、大型商业银行及中投。

因此,大洋彼岸关于“两房”的任何新动向,都受到中国关注。

自2010年7月8日“两房”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以来,对“两房”债券安全性的担忧,一直弥漫全球。据《投资与理财》查询,在争论最为激烈的2010和2011年,国内大多媒体几乎是清一色的批评声,不少媒体一度认为“两房”的债券一定会血本无归。关于“两房”的每一次争论,都拨动其债券持有者的神经,而中投只能在媒体的口诛笔伐中,不断出来解释。

数据显示的结果却是大大相反。以“两房”为主要部分的美国普通机构债券市场指数,在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和2009年,累计收益率10.7%,2010年以来收益率为3.9%;以“两房”为主要部分的美国机构类房贷抵押债券市场指数,2008年和2009两年间累计收益率14.9%,2010年以来收益率为4.6%。

虽然“两房”债券的收益正常,但担心“两房”破产,国人对持有“两房”债券的批评,这些年从来没停止过。

“两房”股价柳暗花明

在经历长期的煎熬后,“房产基金”终于等来了柳暗花明的一天。

受益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强劲复苏,“两房”的2012年年报、2013年季报已出现明显好转,其股价近期也开始在场外电子柜台交易市场(OTCCB)大显身手,5月更是出现井喷式的上涨。根据OTCBB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年5月底,房利美股价从0.255美元上涨至4.08美元,累计上涨1500%;房地美股价已从0.263美元上涨至3.75美元,累计上涨1326%。

不过,今年两家公司首季财报中的不俗表现,似乎已经宣告其长达5年“噩运”的结束。投资者预计未来“两房”支付的股息能够超过政府1870亿美元的注资,从而摆脱政府控制。

待售房屋的低库存、低利率以及逐渐增长的需求都对美国的房价构成支撑,而真正推动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消费者信心的恢复。房利美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许多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很好的出售房产的时间,且大多数人相信房屋价格还会继续上升。

“两房”股价大涨,显示了投资者看好“两房”未来的发展。只要“两房”不破产,中投持有“两房”债券也是个不错的生意。

事实上,不论是当年的处在价格低谷“两房”债券,还是现在跌跌不休的股市,都是下跌中才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不知道当年大肆抨击中投的那些媒体们,面对着中投抄底“两房”债券的成功,又会写出怎么的报道?

纵观中投买入“两房”债券的经历,我们或许会发现,在2008年“两房”遭遇断崖式危机,所有人都不看好“两房”债券时,中司低价买入“两房”债券。

这与巴菲特的“别人恐惧的时候买入”投资理念不谋而合,它也许是中投的简单投资大智慧,普通投资者或许也可借鉴。

上一篇:政策底显现 市场底难寻 下一篇:看罗杰斯“黄金七十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