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浅谈

时间:2022-06-12 06:47:13

“生本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浅谈

【摘要】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在思想上虽然比较活跃,思维也相对敏捷,但是分辨是非的能力仍然较差,很难用政治眼光或从经济发展角度去判断事物,而且对文化与国民素质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尚不能从根本上去理解。为此,我们应该以“领路人”的身份,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教育为先,知能并重”,以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成才,进而提升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

【关键词】生本课堂理论实际参与实践

依据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能力和素质是在知识的掌握、建构、内化、运用的活动中形成的,如果说,能力是知识内化的综合体现,那么素质则是知识的积淀和升华。尤其是在倡导“生本理念”的今天,我们要在摆布好“教”与“育”关系的同时,更要重视“知”与“能”的并举。这样才能切实发挥学科功能,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社会提供良好的课程环境,引领学生去观察思考社会和参与社会实践,以便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得到共同提高。

一、打破陈规,构建生本理念课堂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传统教学模式所注重的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而且是将三者融为一体的。因此,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放下“师道尊严”、摒弃“死记硬背”,这样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亲历和体验当中去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很多教师往往却很难跳出这个“圈子”,例如,学习《经济生活》时,涉及到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知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经济常识,对于哲学的“辩证统一”关系根本不了解,而出于习惯,一些教师总是要求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理解它,当学生实在理解不了时,就强制性要求学生背记。这种不合时宜的知识教学,无形中加重了学生负担。

为了避免这种“说教”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应主张“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思想,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除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人文关怀外,还要变“一言堂”为“多样化”,既要基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判断思维和辨别能力。

由此可见,构建生本理念课堂模式,可以使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来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促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精选巧用,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思想政治课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一直都是“枯燥”“乏味”“空洞”。实践表明,单一的谈讲只能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应该一改传统,巧借知识或案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社会的生产过程,总要在一定的经济制度下进行,学生只有了解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知道社会主义经济特点,才能深切感悟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进而懂得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参与意识。尤其是学习《经济生活》中的“市场经济理论告诉我们,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是市场发挥作用的核心机制之一,也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主要体现。没有竞争,人们的思想无法更新,生产技术无法改进,劳动生产率无法提高,资源无法获得优化配置,优胜劣汰无法体现,社会也将难以发展。”等观点时,我们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意识到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一切获得成功的人,无不是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在现实竞争中不懈努力的人。

三、知行合一,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现在的高中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有思想、有主见。因此,我们应该把社会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大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 让受教育者在亲身体验中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将这些情感体验转化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当中,采取知行合一的教育手段,能够让老师从教转向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让教育并重、知能并举,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整合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应该把“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去,让生本理念在构建与实施的过程中熠熠生辉。

上一篇:浅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下一篇:自我价值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