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思克利夫形象再解读

时间:2022-06-12 06:28:57

希思克利夫形象再解读

摘 要:作为《呼啸山庄》的头一号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的形象有着特殊的意义。爱情本是人类至纯至真之爱,在他的人生里爱情却成了折磨人的力量,成了比魔鬼更可拍的东西。他的爱情不仅没有得到社会认同也没有形成自我认同。

关键词:人性;自我确认;他者认同;希思克利夫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83-02

小序:一个身份卑贱的男人用他奔腾呼啸的激情热烈而执著的守护着他的心上人。他们相依为命地度过了苦难而幸福的童年生活,相知相恋的感觉像野火一样蔓延……然而正当爱情之花鲜艳盛开时,她却为了荣誉,地位选择了背叛,嫁给了富有的邻庄小主人。面对情人的负心,他处心积虑的折磨他人也折磨自己,亲手导演了一场自我毁灭的悲剧。

一、凯瑟琳,照耀他生命的唯一光明

他的名字由heath(长满石节灌木的荒原)和cliff(悬崖)二字合成,本身就给人“冷酷”的感觉。然而他的一生都处在尴尬与错位中:从卑微的情人到绝望的恋人到深情的仇人,每时每刻他都在一种揪心的疼痛中饱受折磨。难道爱情对他就只是一只被注了魔咒的毒苹果,为何他越是反抗,所受的伤害越大?

难道他就是命里注定要忍受地狱般痛苦和悲哀的忧郁男孩?当他“衣着破烂,脸色阴沉,皮肤黝黑”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别说是辛德利,就是一个旁观者见了也难生怜悯之心。他这样一个吉普赛式的流浪儿拥有的只是强烈的自卑感与压抑感。恩萧先生对他再在好也难抹去寄人篱下的凄凉。于是当这唯一的屏障消失后,他让及时浮出水面的爱情成了生命的全部支撑,为此他默默的承受一切痛苦,很自然地让凯瑟琳成了照耀他生命的唯一光明。相同的处境,共同的苦难使他和凯瑟琳结成同盟,并达成无限默契。如柏拉图所说,“人们所以彼此以精神相爱,必是他们在一起领受同样的痛苦,同在悠长的时间里,肩负着愁苦之束缚而携手越过顽强的大地。他们因相互怜惜而相爱。因为:爱即是悲悯。如果肉体因欢悦而结合,那么灵魂因痛苦而结合。”正是在这种深刻的痛苦里,他们才有了灵与灵的交流,才有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基础。而这时的希思克利夫尽管身份卑微,但他是神圣爱情的保卫者,他是快乐的。“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两人在一块儿一大早就奔到荒原上玩一整天,至于事后的惩罚变的无非是让他们好笑的事罢了”(耐莉语)。无论是什么压迫在两小无猜的孩子身上都算不得什么。幸运的是他们能在一起,那怕是在一起接受毒打,生活依然因充满期望而倍觉甜美。相似的命运像一根纽带把他们连得更紧了,相同的生活趣味和反抗目标,使他们的友谊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都将对方视为生活的需要,于是凯瑟琳实实在在地成了照耀他生命的唯一光明。

二、报复:自我确认的唯一方式

于是面对情人出乎意外的背叛,希思克利夫显得不知所措。他从来未曾真正拥有的人格,尊严,爱情,价值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凸现出来,并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我嫁给他是会降低身份的”恋人诚实的话语无疑打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脉流。当一个人敏感而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等在对比中处于明显的劣势时,往往会以极度的自尊来掩饰自卑,从而保护自己。这种人性尊严的极端转化通常伴随着内心深刻的孤独与无助,他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三年后,他衣锦还乡。“十分笔挺的仪表使人想到他一定进过部队,他的面容在表情上和神色上都比林顿先生老成多了;那副面容看来很有才智,并没有留下从前卑贱的痕迹。一种半开化的野性还潜伏在那凹下的眉毛和那充满了黑黑的火焰的眼睛里,但已经被克制住了。他的举止简直是庄重,不带一点粗野,然而严峻有余,文雅不足”。很显然从外表上看是来者不善。种种迹象表明他已今非昔比,一种仇恨与压抑之情是掩饰不住的。从此他以一个绝望的恋人开始了一系列的复仇活动。哪怕是在恋人弥留之际他还在谴责她的残酷无情,背信弃义。这本该是一个壮美凄绝的场面,他却以残忍的方式向她做了最后的诀别,用咒骂和指责包裹着快要爆裂了的感情。他对她的爱由于压抑和扭曲反而变得更加疯狂,以至于夹杂着苦涩的恨。相爱而无法结合,无法结合又苦苦相爱成了他最大的痛苦。一旦失去了她生存即是地狱,活着也是受罪。她的死使他心灵上的悲痛和渴求变成幻觉,这个幻觉像幽灵一样一直折磨着他,使他坐卧不安。在家时他感觉她在外面,在野外是又感觉她在家里;闭上眼睛是感觉她在窗外;有时又觉得她的头靠在他的枕上……他和她总是隔着一个世界。沉痛的悲伤使他的脸变得像石头一样呆板。凶狠的目光由于长期缺乏睡眠而显得黯淡,干涩。他的嘴唇被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封住了。此时报复构成了生命的每一个环节,他的每一根神经每一个细胞都作了全身心的投入。企图以报复包罗万有,在呼啸山庄他以比辛德雷更为残暴的手段来对待哈里顿,以一种魔鬼似的满足看着哈里顿的野蛮和无知,以哈里顿的痛苦为自己的快乐。从此美丽的山庄变得让人压抑,令人窒息。他亲手在这里炮制了一座人间地狱,人与人之间冷若冰霜。尽管他用暴力和阴谋一心想把两个年轻人变成唯命是从,任他摆布的奴隶,但是小凯茜越是受到压制,反抗越是强烈。哈里顿在她的启发下也竟敢违抗希思克利夫的命令,与他结盟一起反抗。这样一来,他多年处心积虑的要把哈里顿变成一个愚昧无知的努力的阴谋也终于彻底破产了。虽然,他做了两个庄园的主人,但在形式上的胜利并没有给他胜利者的。他想要的永远失去了,剩下的只有空虚和落寞。当我们看到小凯茜置他的报复于淡淡一笑“你无论把我们搞得多惨,我们一想到你的残忍是从你更大的悲哀中产生出来的,我们还是等于抱了仇的,你是悲惨的”时,难道不觉得是对他的一种讽刺吗?一个曾经残酷的把不因该报复的人当成报复的对象的人竟然得到对方的宽容!当时的他又该以怎样的心态来接受这种宽容!当爱和恨都花做一团寂寞的死灰,只有孤独像海绵一样吸尽他的痛苦,他的灼热,记忆的漩流不断冲击着他的心扉,生活的痛楚啃咬着他石头一样的人,没有人爱他也就罢了,现在庄子里的人根本恨都懒得恨他,根本不屑于和他作对。这样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可他毕竟是一个温柔而执著的男人,他亦有他的痛楚:“我的报复为的是向世界夺回我早先被剥夺的财物,为什么我深爱的凯茜在我从见天日之际又化作虚幻撒手而去呢?既然‘死者长已矣’,为什么整个世界充满她可怕的纪念物?我的报复为的是赢得庄园人们的尊敬,为什么连后一代的小凯茜也咬牙切齿的朝我叫嚣‘没有一个人爱你’!小凯茜和哈里顿爱得如痴如醉,酷似当年的凯瑟琳和我,以至于我再也不忍心去拆散他们,可是,为什么他们属于我恨之入骨的林顿和恩肖的儿女呢?”这段深刻而真挚的内心独白便是作为复仇者的他对整个人生的深情反思。他反抗报复的结果却违背了自己的心意。他曾让金钱地位伤透了心,可当他赢得这一切时,他还是孤孤单单的一无所有。他所做的每一步不过是为了找回人的尊严,然而每一步都使他的生活走向偏执,狭隘和孤独。他一开始就是一个孤儿,接着是单枪匹马地报复,最后又孤独寂寞的死去,孤独终其一生。到了最后他连破坏的力气都没有了。在他为发泄心中的怨气,为了破坏而破坏已经有点精神变态了,可那时他还有活着的唯一目的:复仇。可当这一切都实现后,他们反而变得没有意义了。尽管他那么执著,那么深沉,可无论他怎样努力也没有赢得人的高贵,他只在痛苦,迷惘中流连,匆匆过客,他的一生几乎全在复仇的煎熬中度过。人世间许多美好的事物都被他那双复仇的眼睛烧得惨不忍睹。可是,他一生残忍的拼杀弥补不了他所失去的一切,反而是对自己的背叛,对美好人性的背叛。他只能放弃报复在对情人的苦苦思念中死去,在爱的幻影里暂且安息。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同样存在可能与不可能的冲突。生命原本是一个不圆满的轮回。他不过是以一种放纵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希望通过报复别人来糟蹋自己,折磨自己。生活中我们常常处于麻醉自我的需要,为了破坏而破坏。可是当这种疯狂发泄的目的达到后我们反而感到更深刻的失落。可我们又怎样去说服自己去安于世俗对生命尊严的侮辱呢?徘徊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试图寻找一种近乎不可能的可能,人的高贵是否就在这里呢?希思克利夫将疯狂的复仇当作自我确认的唯一方式,而复仇本身意味着对手或自我的消失,也就从根本上取消了他者关照,这注定了他的复仇只会使自我丧失得更彻底。

三、爱情:他者认同的始终不在场

在人的生命中 ,一颗孤独的灵魂往往需要通过寻求另一颗灵魂的共鸣而证实自己的存在价值。希思克利夫把他生命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凯蒂身上。他对周围一切人刻骨的仇恨和变态的报复来自他那受挫折的爱。他对凯瑟琳的爱是一种彻底排他的、封闭的爱情。对他而言,财富与所有权利的欲念是随着爱的失落、恨的膨胀而发展的。同样对于凯瑟琳来说,她并不关心她的死是否会使希思克利夫难过,她所担心的只是死亡会割断他们之间的联系。他们二人都感受到,背叛他们两人的关系无异于背叛了生命中至为贵重的东西。爱成了人的尊严完美体现。正如有评论家指出的:“无论艾米莉想要述说什么和怎样述说,她的原始材料终究是个爱情故事,她是从爱写起的,结果她写到了孤独,写到死亡,写到了灵魂,写到了人类。凯瑟琳为爱而丧身,希思克利夫为爱而孤独。这是一个超越了道德和法律的爱情,简直没有人间的色彩,爱情的阴暗诸如暴虐、自私、仇恨、优郁、残忍、痛苦、丧魂失魄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他们的爱情所以遭遇如此惨痛的失败还在于他们违背了生活的基本准则。因为人生的意义总是要在关系中体现的,人是不能单独存在的——人在群体中被认同或是认同他人是人的社会必然性,也是不可逃避的。说到底,我们总是为别人而活,为别人所能认可的情感而活。他们自闭式的爱情非但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连他们自己都没法勇敢面对。他希望以世俗的方式将他们的爱情合法化,可结果不但给身边的人带来痛苦,也让给自己遭到彻底的毁灭。他所有的失败与痛苦都来自他无法正确定位自己与别人的关系。紧张与不和谐是他人生的主旋律,而人的尊严正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立起来的。虽然他只能在不断地失去中遗憾了,但他整个人生的意义其实已经体现在对这种关系的强烈抗拒中了。在他们两个人的世界中,他们是完满的。但是他们首先应该是社会的个体,爱情是社会赋予个体的,它必须在他者认同中才会具有更坚实的现实基础。

小结:尼采说“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情致和乐趣;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也要有声有色的演好这幕悲剧,不要失去悲剧的壮丽和快慰”,此话反映出在现实的困境中人如何去成全自己。《呼啸山庄》不仅渲染一种矢志不渝的爱情,还表达了一个坚贞不屈的人生信念。人的高贵有时正掩藏在某种卑劣之中,有时或许因其卑劣而显得高贵。正如希思克利夫的名言:“虫子越是蠕动我越是想挤出他的肠子来”而对于来讲,他的报复愈是猛烈,愈见其深刻。因为爱之深,恨之切。他所有的仇恨是根源于苦涩而执著的爱。从人的本性上将,高贵与卑劣不等同于善恶的两极,它只是获得人生精彩的不同方式,一样可以熔铸生命的辉煌。我们也不必总把人看成是道德的演变,作为个体的人,应该是自为的。

参考文献:

[1]艾米莉·勃朗特著.呼啸山庄.方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2]维吉尼亚·沃尔夫著.小说及文艺批评集.译林出版社,1982年.

[3]阿诺德·凯特尔著.英国小说引论(第2卷).牛津大学出版社,1951年.

[4]杨静远选编.勃朗特姐妹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上一篇:基于组件化的后勤仿真模型研究 下一篇:基于网络的双模式答疑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