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中高年段学习适应性状况和教育策略初探

时间:2022-06-12 06:11:06

小学生中高年段学习适应性状况和教育策略初探

【摘要】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生学习适应不良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学习适应问题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一方面它制约学生的学习进步,导致学业不良;另一方面,它严重制约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遗憾的是,不少小学教师目睹着学生因为适应性的问题而出现成绩的下滑,无奈长叹,束手无策。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小学“减负”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法和以及行动研究法探究小学生中高年段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特征,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现状,初探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适应性 教育 策略

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发展学习兴趣,提高学习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强弱水平,关系到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能否顺利娴熟掌握学习技巧,关系到学生获得新知识、新能力的牢固程度、广度和深度,关系到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选择、调整和改造的能力。因此研究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探索学生学习适应性调适的规律,提高学生的适应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一、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分析

1.学习适应性随着年级的增长有显著提升。在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中,年级对学生学习适应性影响显著,随着年级的上升,到六年级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身心适应等因子对学生的影响效果则显著。这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总的趋势相一致。

2.身心发展不均衡。在影响小学生学习适应性主要因素中,心理原因的三个因素独立性、情绪调整、学习习惯方面有明显的提升,也就是说在心理方面有显著的成长,但是在身体因素方面,虚弱症状、体质过敏、起立性调节障碍、轻微脑损伤、视力及听力障碍方面虽有改善,但是成长缓慢,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均衡。

3.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小学生适应性的提升。由亲子、同伴、师生关系构成的人际关系和学习适应性有一定的关系,研究显示,人际关系和学习适应性之间呈正相关,即人际关系得分越高,学习适应性就越好。因此,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

4.关注家庭教育,加强亲子关系是小学中高年段亟待关注的问题。在人际关系的调查中,亲子关系的得分显著低与其他两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教养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身心适应方面影响都十分显著,小学阶段是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自我中心性减少了,学会了角色扮演技能,开始考虑把别人的合理需要当做亲社会行为的依据。父母亲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将功影响的学习适应性。

二、小学学习适应性教育策略初探

根据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的调查结果,结合之前的理论研究,提出小学开展学习适应性教育的实施策略。策略将有助于极大的提高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心理素质健全发展。

1.单一的适应性教育课程。单一性课程就是将某个模块的基本内容编制为专门课程。它将适应性教育的基本内容系统地、完整地呈现出来,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系统向学生传授有关学习适应性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用高效的学习方法,拥有健康身心。抓住小学阶段成长的关键时期,测量显示适应性程度较低的三年级和面临小升初的六年级,设计适应性教育的校本教材。

2.渗透式教育课程。在小学课程中的一些学科如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等学科可以很好的渗透适应性教育的课程。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渗透适应性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一门直接介入学生心灵世界的课程,因此负有直接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崇高的使命。”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了解学习适应性,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体验式培训。精神科学教育学的鼻祖狄尔泰认为,体验是一种认识人的精神世界的方式,是主体与对象的融合、主客统一的方式,在体验过程中,主体全身心地进入对象之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只有体验的东西,才能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融化为生命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体验是进入生命的惟一通道。”

4.提升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改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中主动地学习知识,培养情感,提高能力。另外,要注重校园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不仅要美观,还要注意方便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这对于增强小学生对学校的亲近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会有微妙的促进作用。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让小学生真体会到改善学习适应性所带来的成功感。例如,教师可以树立一些学生成绩进步的典型,并积极宣传;举行“比赛”活动,如“看看谁的方法妙”、“学习好点子征集”等。

5.加强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在影响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中,身体因素方面,虚弱症状、体质过敏、起立性调节障碍、轻微脑损伤、视力及听力障碍方面虽有改善,但是成长缓慢,显示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均衡。学校应该加强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进而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6.关注家庭教育。家长要注意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早期培养,家长从孩子入学之初就要关注他们良好学习适应性的培养。家长要从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改善孩子学习适应性。家长要全面改善孩子在家庭中的学习环境,主要包括舒适的物质环境、高雅的文化环境、有规律的学习环境、积极进取的生活环境等。

三、结语

学习适应性是组成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部分,笔者根据调查的结果,针对学生产生不适应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措施,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指导学法上下功夫,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出现不适应学生转化、中生优化的局面。但是转化不适应学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一项带普遍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阶段是学生踏入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重要的时期,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等应更多地给他们予关心、帮助和指导,使他们能顺利地渡过这一关键时期,并为他们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奠定坚实的基础。今后我打算继续这方面的工作,为转化不适应学生,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尽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

[2]崔威魏,孟庆茂.学习适应性测验结构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心理科学.1998(21).

[3]陈威.小学儿童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A.C.马卡连柯著.家庭和儿童教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

上一篇:优化教师的性格 下一篇:浅谈美术教学课堂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