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白鹤拳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2-06-12 05:51:57

永春白鹤拳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因此,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许多学校都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而体育校本课程更是一枝独秀,它是基础教育课程当中最能反映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之一。从学校的实际情况调研可知,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是,由于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体育课内容贫乏,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使得中小学生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中小学生整体体质下降趋势严重。因此,学校的体育教育,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要从全面育人的目标出发,通过体育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就决定了体育校本课程必须具有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功能,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智力发展、身心素质、美育素质、爱国主义精神、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基于以上所列的现状与体育的育人要求,经过调研,结合学校的传统、师资及学生的情况,大家一致认为将永春白鹤拳作为校本课程具有可行性、可实践性等特点。

一、永春白鹤拳起源

白鹤拳自创始形成、传播发展、衍化变革,以至形成完整技术理论体系,迄今已三百余春秋,它是福建南拳中较年轻的拳派,是祖国南拳百花圃中一朵鲜艳明媚的奇葩。这一拳派,最早在我县——福建省著名侨乡——永春县流行,而后传到德化、大田、永安、福州、福清、泉州、同安、厦门、漳州直至台湾等地,故又称“永春白鹤拳”。

而在当代,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扬永春白鹤拳的武术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民健身做贡献,在政府和广大的武林同道的共同努力下,在永春境内,先后成立和创建了永春县桃城镇桃源武术馆、永春怡云武术研究会、永春白鹳白鹤拳研究会、永春白鹤拳孝德研究会、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永春联兴武术研究会、北溪(永春)白鹤拳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构,培训了数以万计的学员,多次与海内外永春白鹤拳社团组织进行广泛的交流,促进了海西文化建设,弘扬了闽南文化,更是成为永春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悠悠历史,浓厚氛围,将其作为校本课程,响应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号召,即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和调整,它的根本是构建学校的自身特色,走一条基于学校的特色化道路。众多创建特色校本课程的成功经验证明,特色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体育校本课程更是学校的特色窗口。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学校的传统优势,进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的对象。永春县华侨中学永春白鹤拳校本课程的开发。

2.研究的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在校本课程选定之前,2009年1月学校对学生体育运动的需求、兴趣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100名(男、女生各50名)。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96份(男生47份、女生49份),内容包括“您知道世界健康日吗”、“平时是否喜欢运动”、“平时会做哪些运动(学校体育课程除外)”、“参加锻炼的目的”、“选择锻炼项目的理由”等问卷题目。

三、结果与分析

1.结果

(1)参加锻炼的目的。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大多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并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基础,同时想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

(2)缺少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学业繁重压力大,达43.8%,其次是运动场地器材因素,占41.6%;3、缺少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主观上惰性,无兴趣是主要影响因素,缺乏指导。

基于以上的调查,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体育校本课程不仅要富有“地方特色”以激发兴趣,又得有利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利于学生未来全面和谐的发展。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这将大大减少了该课程具体实施过程的阻力。最终,我们选择了永春白鹤拳,将其细化,简单化,这样学生既可在学校进行锻炼,又可在家里操习,既可给父母亲戚做表演,又可教父母习练,使之成为家庭成员交流的纽带,增进家庭生活的和谐。

2.分析

(1)具有较强的强身健体价值。白鹤拳以“发扬传承中华武学文化,促进全民健身”为宗旨,是以四肢肌肉活动为主的全身运动项目,具有很好的锻炼价值。永春白鹤拳内容丰富多彩,有徒手拳法,有操持器械各法,又有点穴技法。它的套路动静有法、虚实分明、快慢相间、起伏有序、脉络贯通、神气流畅、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形神兼备,轻盈灵巧、潇洒飘逸、弹抖劲力足、技手变化多。它讲究“内外合一”,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意守丹田、以意引气、意到气到、气到劲到、以气催力、吐气生威、攻防并重、运手务柔、著手须刚、讲究“子午虚实、吞吐浮沉、刚柔缓急、后发先至”,拳法结构严谨清晰,攻防意识鲜明,手法短桥多变,步法走闪灵活,劲力饱满刚脆。经常练习能够增强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的力量,促进儿童骨骼的生长,增强内脏器官的机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神经系统得到很好的训练,提高身体的灵敏、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而白鹤拳操也成为了青少年阳光健身好形式。2011年9月27日,学校又迎来几位特殊的客人,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刁铁民率考察团一行6人在省市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本校调研阳光体育开展情况,对学校利用本地社会、家长资源,开发白鹤拳操的做法大为肯定。28日,中央媒体新华社《“每天锻炼一小时”应保质保量》(新华社记者吴俊宽、王浩明、胡苏)专门发了报道。

(2)专家加盟,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课程计划成功与否,教师的素质、态度、适应和提高是一个关键因素,事实证明,一些课程计划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不是课程本身的问题,而是教师本身的诸多缘故,因此,课程实施的一些技能、方法、策略需要通过一定的培训。

基于此,学校聘请永春白鹤拳名师怡云武术研究会会长苏瀛汉以及苏君毅两位老师作为武术指导,对全体体育老师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专业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互相交流,创编了器械套路《太公钓鱼槌》和徒手套路《白鹤展翼》,并结合高中生心理、生理特点,创编一套《白鹤拳拳功操》,因其取象于名,寓意其中,便于记诵,易于领悟,利于习练,又不受场地、季节限制,也不受年龄限制,具有大众性,操作性高。

此操开练后,深受学生喜爱,也曾多次参加艺术演出,如2010年的元宵节文化表演、广场舞文化艺术表演、海西生态健康游-泉州绿色之旅活动开幕式广场文艺展演等,反响热烈,屡受好评,引发各媒体争相报导,记者陈惠华于2010年5月6日在《海峡教育报》上发表了《“工夫操”:不一样的课间操》的报道,记者龚万哲于2010年10月27日在《东南早报》上专门做了《家乡的武术进课堂了》的报道,2010年9月《体育教学》还发表本校王建兴老师的文章《白鹤起舞阳光健身》的特约文章。

(3)具有品德教育价值。李小龙和他演练的《永春拳》,以及日本的空手道,皆源自永春白鹤拳。永春拳在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声名远播,东南亚、欧美国家不少人慕名来到永春学习正宗的白鹤拳。对家乡白鹤拳资源的开发,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对家乡倍感自豪,不失是爱国爱乡教育的难得好题材。

“成人比成材重要,成长比成功重要”,在当今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培养道德与人格的力量,保证人文精神来指引并确定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世界课程改革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人文学科的分量,道德与人文教育也应是我国现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的又一重要取向.而通过白鹤拳的练习培养与磨练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智力的发展,同时因参加演出需要,如学校的文艺演出、县广场文化周和元宵节以及市文化艺术节等演出,使学生树立了群体意识,培养了组织性、纪律性、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和审美情趣。

四、结论

总之,白鹤拳运动及文化教育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科学性、安全性、操作性很高,是一种具有较强教育意义的运动。同时,我们也坚信永春白鹤拳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着文化传承创新的战略意义。

上一篇:普通高中体育课外活动俱乐部选项制的运作方式... 下一篇:数学算法初步中的结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