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6-12 03:36:04

探讨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建设一个完整可靠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制和管理规章;形成一套规范科学的内部安全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培养一支能管会管高度负责的专业队伍。本文分析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几年占总的GDP 比例增长率都占有较大份额。随着施工难度与工程量的不断加大,进一步提高了施工现场各工种、工序的危险系数,而许多企业考虑到项目的施工成本,往往会裁减监督管理团队的人员配备、缩减项目的安全投入,以至于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频发。对此,为保证项目的质量安全、施工安全、使用安全,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

一、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国内许多建设项目,由于参加单位的部分领导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没有结合所建项目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安全施工管理体系,有些施工企业没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有些单位虽然有,但也未完全按照制度来执行,没有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到具体的人及岗位,造成管理脱节。具体表现在:某些施工现场虽然存在多处安全隐患,但安全监督人员没有进行严格的检查,造成的后果是同一性质的安全隐患从施工开始到竣工都没有得到整改。还有部分项目经理对安全监察工作不够重视,表面上强调安全,但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却敷衍了事,这种情况发展到一定地步,就会引发安全事故。

2、 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还没有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与建筑安全生产相适应的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也相对滞后,存在着大量重复及交叉管理的问题;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职责不清,管理目标不够明确,对违章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也不强,从而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不到位等。

3、 安全投入不到位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建筑行业内的竞争更加激烈,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能够顺利中标,竞相压低工程造价,造成的后果是如果按正常的途径进行施工,连保本都会困难,此时他们会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生产的成本,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他们采取的办法是减少安全管理的人员及支出,降低安全保护的投入,比如有些施工现场脚手架的搭建甚至不能跟上施工的进度,造成高处作业时无防护,有些模版工程不按规定进行搭设等等,经常会引发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

4、 监理工作不够到位

目前,我国的监理市场还不正规,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做的不够到位,没有真正落实自己的职责,起到安全监督的作用。有些监理人员一人跨区担任多个工程项目的总监,有些监理员同时担任多个工地的监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监理不能够详细了解自己的工程项目,又如何能做好自己的监理职责?当然也就不会对所监理的项目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还有部分监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不熟悉,不能及时发现安全的隐患,或者发现后未及时进行整改,都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另外也有些监理单位担心影响以后的任务承包,对业主只抓进度不顾安全的现象持迁就的态度。

二、加强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的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设安全监督制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及考核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及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重大事故隐患登记、整改、销案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处理、结案制度;建筑施工企业风险抵押金制度;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起重机械设备及大型安全设施检测合格、登记备案制度;危及施工安全工艺、设备、材料淘汰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监督报监备案制度;施工企业安全评价及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达标认定、评定制度;安全文明工地评审及季度通报制度;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安全生产任职考核制度;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制度;建设行业安全生产联络员制度;建筑工程安全生产预警提示制度;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层级监督与重点地区监督检查制度;建筑工程安全重特大事故约谈制度;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登记档案评查制度;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2、增加安全编制,增强监管力量,逐步完善监管手段

政府要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高度重视,采取了多项措施解决监督部门的经费、人员、工资等问题。一是新增监督人员编制,充实了监督队伍,提高了监管水平。二是改变以往分片包干、条块管理为现在的统一负责、统一管理、统一安排、统一监督、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水平。三是解决了安全监督人员的工资,变以往安全监督员的工资均由质量监督站发放为财政拨款,稳定了监督队伍,增强监管力量,并在逐步探讨完善监管手段。

3 认真审查报备方案,完善安全报备

对报备的每一幢工程,均对其安全监理规划、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特别是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外脚手架、模板支撑、施工用电、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安拆、卸料平台搭设等)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认真的审查,从源头上把好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尤其是工程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安全关。在工程的实体监管过程中,严格按照备案资料实施动态监督管理。

4、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

建筑工程项目的参建企业,应充分认识到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与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在实际进行施工时,应根据施工组织计划与设计图纸,全面分析、掌握施工现场各岗位、工序的危险系数与安全防护要求,购入功能完备、质量安全、数量充足的安全防护用具、设备,威胁区域、施工部位应设有相应的警示标志、防护设施,特殊工种、危险工序的生产操作则需要严格审核其在岗人员的执业资格,待装配好相应的安全用具后才可进行施工。此外,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应重点检查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以此保证安全防护体系的有效使用。

5、充分发挥监理机构的安全管理职能

对于工程监理机构,应加大调查、审核力度,尽可能地选用信誉良好、规模较大、技术较强的监理单位。对于施工中的监理活动,应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由施工企业协同完成安全监督、管理任务,对于已发现的质量问题、安全隐患,应及时告知施工班组、上报施工单位,责令进行整改,待验收合格后,才可继续进行施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作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依法强化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避免和减少建筑安全伤亡事故、以及维护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今后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只要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企业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坚持齐抓共管、与时俱进,那么就一定能开创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实现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和长效化目标,并为建筑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全胜,周季良,马秋林.我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与建议浅析[J]. 建筑安全. 2008(05)

[2] 方东平,黄新宇,黄志伟.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1(02)

上一篇:论工程管理中应注意的技术应用 下一篇:探讨幕墙钢结构的焊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