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造林中苗木培育及栽植的研究

时间:2022-06-12 03:21:05

关于造林中苗木培育及栽植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园林绿化工程的不断发展,苗木栽培管理也越来越重要,在当前的苗木栽培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极待解决。因此,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苗木栽培管理在园林绿化施工与管理方面的运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苗木;培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S7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我国,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着显著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在增强。因此,作为环境保护中重要一员的树木成为了人们的重点培育对象,所以苗圃就应运而生。借鉴外国先进的林业发展技术,是我们当前国内林业发展的需要,再此期刊,我们要加快林业发展的步伐,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渗透我国的林业发展状态,以及我们当前的发展需要,选取好的,摒弃坏的,在不断的摸索探究中,研制出符合我国林业发展状况的具体措施,实现我国林业发展的最大利益。

一、做好苗木栽植的前期准备

1、首先就是对土壤的分析与化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苗木的快速生长,对此我们要了解栽培地的土壤条件,根据所栽培的苗木种类与土壤条件进行合理的土壤改良,以满足苗木生长的需要。这项工作一般是在9~10月份进行,对20厘米耕层土壤进行分析,包括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土壤pH值、土壤病虫害等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调节土壤结构、合理施肥、调节土壤pH值、土壤熏蒸以杀死病虫等措施,改良土壤,确保能够给苗木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其次是在移苗前要进行除草,然后进一步翻地、耙地及旋耕,疏松土壤,为苗木的生长创造一个无杂草的生长环境。耕翻要选择在适耕期(土壤干湿条件适合)进行,以防止造成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同时结合施肥或土壤pH值进行相关的调节。或者在耕翻前施用有机肥将土壤结构进行改良,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性,对苗木的生长也更为有利,在实际的操作中土壤的pH值调整,我们主要采用石灰和石膏。施肥量和施用石灰的量要根据土壤分析结果进行判定,同时还要保证施用均匀。

二、苗木繁殖与林木栽培管理

1、苗木繁殖

长梗郁李萌蘖性强,根蘖很多,簇生成丛。繁殖以分株为主,播种、压条、扦插、根插、嫁接都可以。

1.1分株繁殖

一般在春季萌发前或秋季落叶后进行。把整个株丛挖出,分成几部分,然后重新栽植,栽后灌足水。

1.2扦插繁殖

扦插可分枝插和根插。硬枝扦嫩枝扦插成活率高,生长快。硬枝扦插一般在早春发芽前进行,选一、二年生的粗壮枝条,剪成12-15cm长的插穗,插入苗床,扦插深度为插穗的2/3-3/4,保持土壤湿润。由于长梗郁李的根容易产生不定芽,也可直接用根插繁殖,根插可在早春进行。掘取长梗郁李的根,剪成10cm左右长的根段,平埋入苗床内,覆土厚度为3cm左右,然后覆草或地膜,以保持土壤湿润。当萌发出不定芽时即可去掉覆盖物,应加强苗期水肥管理,及时除草。

温度: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两个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覆盖扦插苗床(苗垄);扦插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湿度:扦插后必须保持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证插穗鲜嫩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质。但没有生根的插穗是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来维持其体内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须通过喷雾来减少插穗的水分蒸发:在有遮荫的条件下,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因为插穗要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和生根的物质来供给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50~80%,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网:晴天时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网,第二天上午9:00前盖上遮光网。

1.3播种繁殖

播种前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挑选,种子选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播种能否成功。最好是选用当年采收的种子。种子保存的时间越长,其发芽率和发芽势越低。选用籽粒饱满、没有残缺或畸形、没有病虫害的种子。

播种前土壤预处理:翻耕土壤30cm,旋耕、碎土、每亩施基肥磷酸二铵8千克,作垄,拣除多年生杂草宿根。播种前分别做土壤防除病虫害处理。每亩使用克百威3%颗粒剂3千克,混10倍细土拌入表层6cm厚土中;每亩使用1.5千克五氯硝基苯40%粉剂和1.5千克福美双可湿粉剂,拌入表层3cm厚土中。

催芽及播种:催芽可分为秋季播种种子处理、春季播种种子隔冬埋藏预处理和种子室内催芽处理。

秋季种子处理及播种。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浸泡种子5昼夜,每日换水1次,捞出种子控干,混入1倍种子体积的河沙,保持种沙湿度为饱和含水量的60%,堆放于通风的冷室内,每日翻动,于圃地冻结前播入预先做好的垄(或苗床)上,播种量每延长米25克或每延长米150粒,顺垄单行条播,播垄顶中央,使用原垄土覆盖,覆土厚1.5~2.0cm,镇压,灌水。翌年幼苗出土前进行化学除草。

种子隔冬埋藏预处理法。在10月下旬开始,温水浸种2昼夜,水量是种子体积的5倍以上,捞出种子,充分控水,混入种子体积2倍的河沙,种沙湿度调到饱和水量的60%,投入隔冬埋藏冰冻窖,春播前5日,取出种沙混合物,检查种子萌动状况。裂口率低于可发芽种子1/3时,需筛出种子白天晾晒、翻动、喷水,夜间低温(0℃以上)处理,促进裂口率达到播种要求。处理过的种子适于当年春季播种。播种方法与秋季播种相同。

种子室内催芽处理法。春播前12~14周开始,温水浸种2昼夜,捞出种子控干,混入种子体积2倍的河沙,种沙湿度调到饱和水量的60%,种沙温度不能始终在零度冰冻中,宜保持在-3~3℃间,有冻有化。每周翻动1次。播前1周检查种子裂口率,不足可发芽种子1/3,需筛出种子,日晒、翻动、喷水,夜间低温(0℃以上)处理,促进裂口率达到播种要求。处理过的种子适于当年春季播种。播种方法与秋季播种方法相同。

播种后的管理:在深秋、早春播种后,遇到寒潮低温时,可以用覆盖及灌水防霜,以利保温保湿;幼苗出土后,要及时移除覆盖,并在每天上午的9时半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时半之后让幼苗接受阳光照射,否则幼苗会生长得非常柔弱;大多数的种子出苗后,需要适当地间苗:把有病的、生长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幼苗在出苗结束后6周,每亩可喷拿扑净20%乳油,60ml乳油加水30千克,处理垄上杂草。

苗期移栽:幼苗出全5~7周后,留苗密度每延长米30~40株,多余幼苗可实行间苗。随间随移,一般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结束语

更新造林技术的良好发展是促进林业建设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更新造林的栽植中,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进行合理的种植,合理的种植可有效的促进工作人员对林木的管理,并且可优化林业的产业结构,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在有效的管理中,促进生态化的建设,实现林业经济与生态经济双增长。促进更新造林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永远,李明秀,牟瑞龙,等.几种药剂配方对红富士苹果病害的防效实验[J].落叶果树,2010(2):12-14.

[2]于秋生,王淑萍,王莉莉.苹果褐斑病的防治[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2009(4):34.

[3]张大通,李颀,易翔宇,等.洛川苹果园害虫管理标准化现状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2(3):120-122.

上一篇:如何提升计量检定工作整体水平 下一篇:影响林果苗木繁育嫁接成活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