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开挖面快速植被恢复的方法与效果比较

时间:2022-06-12 12:31:33

山体开挖面快速植被恢复的方法与效果比较

摘要:山体边坡开挖面快速植被恢复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厚层基材喷混植生方法在山体开挖面的生态防护特别是高陡岩质边坡的植被恢复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结合水利水电、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造成的边坡植被恢复与生态防护问题,介绍植被恢复的护坡原理、技术方案、植物组合配方的难点解决对策与效果比较。

关键词:山体边坡;植被恢复;方法比较

房地产开发和高速公路兴建、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这些建设开发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特别是沿海省份丘陵地带众多依山傍海开发的楼盘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原地貌植被的破坏不可避免,弃土、弃石、开挖等会给和谐的自然环境留下大量的边坡而形成难看的山体疤痕。这些地貌的创伤破坏了天然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潜在着山体失稳滑塌的危险,给临近的建筑物带来极大威胁。为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边坡绿色生态防护越来越受到建设部门的重视,而高陡岩质边坡的植被恢复更是边坡生态防护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好高陡边坡的绿化防护,是再造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边坡生态恢复技术实质上就是以绿色植物为主的植被恢复技术,是利用植被涵水固土的原理稳定岩土边坡、同时是美化生态环境的一种技术方法。其主要工程措施有钢筋水泥框架法、客土植生带法、纤维绿化法、生态多孔混凝土绿化法、厚层基材喷射法等;对于一般岩质边坡,采用厚层基材喷混植生护坡技术进行生态防护是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但有些施工单位往往对植物种籽的配置组合重视不够,使得人们对生态防护的持久性、防冲刷固坡作用大打折扣,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1 常用边坡绿色防护设计方案与植物组合配置

作为一家专业的园林绿化建设集团,本公司近年来在绿色防护技术开发应用过程中,特别是对岩质边坡开挖面的快速植被恢复方面,根据不同的边坡立地条件、坡面岩石性状等,改变以往采用单一草本植物组合和相同基材进行喷混植生的做法,成功研发了针对不同边坡采取相应的生态防护方案和不同植物种子组合进行生物防护的生态护坡方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1.1 边坡防护方案设计

1.1.1厚层基材客土植生护坡。先在坡面打锚杆挂镀锌铁丝网,再喷射基材及植物种子[基材厚度为8~10cm,锚杆长0.8m,采用¢14mm螺纹钢筋,铁丝网网孔尺寸90mm×130mm(编织网)或50mm×50mm(勾花网),线径¢2.0mm]。适用于坡率为1:0.5~1:1的稳定微、中风化岩质边坡,一般用于多级边坡的下部一、二级坡面。

1.1.2 中层基材客土植生护坡。先在坡面打锚杆挂镀锌铁丝网,再喷射基材及植物种子(基材厚度为6~8cm,锚杆长0.8m,采用¢14mm螺纹钢筋,铁丝网网孔尺寸90mm×130mm或50mm×50mm,线径¢2.0mm)。适用于坡率为1:0.75~1:1.25的稳定中、强风化岩质边坡,一般用于多级边坡的中部各级坡面。

1.1.3 薄层基材客土植生护坡。直接在坡面喷射基材及植物种子(基材厚度为3~5cm)。适用于坡率不陡于1:1.25的稳定全风化岩质边坡及贫瘠土(砂)质边坡,一般用于多级边坡的顶部坡面,以及1~2级边坡的坡面。

1.1.4 框架内坡面绿化。对于框格锚杆、大导管注浆砼支撑梁进行工程加固的边坡,框架内坡面采用BAG植生袋护坡、基材客土植生护坡和喷播植生护坡3种措施进行生物防护。

对于框架内岩质边坡,在坡率等于或缓于1:1时,采用BAG植生袋护坡;在坡率陡于1:1时,采用厚层基材客土植生护坡。

1.1.5 坡脚矮墙绿化。坡脚矮墙采用种植槽内栽种爬藤植物(爬山虎:飘长1.0m)、垂吊植物(迎春:飘长1.0m)2种方案进行绿色遮挡处理。

对于一般土质边坡,通常采用刻槽喷播植生护坡、铺当地草皮+点缀性栽各种灌木两种措施进行生物防护方法。对于框架内土质边坡,则采用刻槽喷播植生护坡即可。

1.2 植物组合配置优化设计

我们在施工实践中发现,以往采用单一牧草喷混植生的做法,有些边坡在生态防护施工后,看似达到了生态防护的目的,表面上植被恢复了,水土流失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时间一长,短则一年半载,长则2~3年就会发生衰退现象。这种现象在我们施工的京福高速公路福州段、南平段以及厦门马峰山体育公园的个别岩质边坡尤其明显。由于植物之间的恶性竞争或外界环境不能满足植物生态习性的要求,致使植物生长势逐渐减弱,群落开始逆行演替,刚刚恢复植被覆盖的土地又会退化为裸地,形成水土流失现象,不能完成世代交替。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人们为了加快植被恢复过程,往往违背了自然演替规律,在选配植物时,大多只考虑单个物种的生态习性,缺欠考虑物种间的竞争关系,忽略了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贡献。而且草本植物在水土保持功能上也有一定的缺憾,表现在:①根系较浅,固坡护坡效果较差;②群落易发生衰退,二次恢复很困难;③管理费用高;④外来物种的大量采用,对生态安全有较大风险。

随着实践经验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灌木绿化具有的优势。灌木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旱、保水、保土、防风沙、降尘土、抗盐碱等优点,而且生长快、耐贫瘠、对土壤环境要求不高,和草本植物相比,优势相当明显:①灌木类木本植物根系的先端部位能向土壤内部延伸,在吸取其营养的同时固持风化土层,增强边坡的稳定性。②维护管理作业量小,灌木对水、肥的需求少,适应性强。③对小气候的改善作用明显,能缓和阳光的热辐射,使酷热的天气降温、失燥,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同时由于灌木的生物量比草本植物大,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多,吸滞烟灰粉尘,稀释、分解、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也较多,能更好地净化空气。但单一的灌木群落也易产生表土侵蚀,对初期的水土保持不利。因此,在边坡防护过程中,植物种类的选择以草本植物与灌木配合为宜,二者结合,可起到快速持久的护坡效果,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

上一篇:到银河系中“遨游” 下一篇:顺木之天 自得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