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皮的核心是包容与爱

时间:2022-06-12 10:06:03

上世纪末60年代,因为反战主题而兴起的“全方位政治、音乐、艺术、流行”的嬉皮文化,曾经引起全世界的侧目。

50年后的今天,嬉皮文化的形式相比初始大大不同,基本上已经很难再从服装或者言行来判别什么是嬉皮。成天穿不花钱的文化衫的同学可以是嬉皮,翘课去听演唱会的年级第一也可以是嬉皮。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多多少少都有着那么一点嬉皮的色彩。只不过有的很明显,一举手一投足都散发出嬉皮气息,而有的则较深沉,隐匿在灵魂深处。但是,你如果要问我嬉皮的具体定义,我只能两手一摊说声“sorry”!

很多年轻人错误地以为嬉皮就是叛逆,必须要干点出格的事才能证明自己的拉风,比如吸烟。

一直以来,在很多影视以及文学作品里,烟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道具,比如《古惑仔》里陈浩南的Marlbom,再比如《人约黄昏》里女鬼的Era。

于是,大量的少男少女被撩拨了,桀骜、自我、忧伤、悱恻……种种文艺的词被他们强行地加在自己身上,对号入座,或者不对号也入座。

很多年前,吸烟意味着成熟和反叛,虽然现在这个定义仍未发生质的变化,但是外界环境更为宽松,其象征意义相对减弱。但是,这个宽松度是针对成年人而言的,如果是未成年人,只怕是“成熟”立刻隐退,“反叛”倒戈向前。

尤其是女孩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烟从一个广泛的男性符号,转化成了几个分众符号。很多女性认为,烟是隶属于小资的物件,吸烟则是一个姿态的体现方式。

对此,我很想大煞风景地说一句:站在影视赏析的角度,吸烟只是电影导演的一种美学手法和造型手段,其出现和运用绝大多数都是导演有意安排的。

我们都是普通人,过着两点一线或者三点多线的生活,何必生生地给自己制造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呢?

在这个嬉皮淡薄的国度,处于一个嬉皮并不当道的时代,找不到一个纯粹的嬉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与其吞吐着烟圈红了眼抒发不为人知的忧伤,还不如掷下烟头背上书包尽到一个学生应有的本分。

嬉皮,只是一个说法罢了,剥去形形的外衣,“包容与爱”才是核心!

上一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车工实训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 下一篇:关于公园景观设计中雨水资源利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