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的实用性

时间:2022-06-12 06:21:40

探求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的实用性

一、园林植物配置对园林建筑的作用

1.软化园林建筑生硬的质感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园林建筑作为一种硬质景观,为了软化其生硬的质感,经常需要通过植物这种“软”的园林构成要素来协调人游园时的心理感受,借以体现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虽然“山”与“水”都是灵动而赋予变化的,但植物却融汇了自然万物中最有生命力的载体,通过其独特的形态、色泽和质感,能够使建筑物生硬的轮廓包容在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之中。此外,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物的线条大多比较平直,而植物的枝条却呈现出可以随风舞动的弧线,色彩也是随季节变化的,这种色彩和线条的变化配合建筑的“平直”,可以达到一种“曲”与“直”、“静”与“动”的均衡。

2.丰富园林建筑空间层次,增加景深

由植物的枝干、茎叶形成的界面同样可以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这种界面与由园林建筑所形成的界面相比,虽然不似建筑物或者构筑物那么明确,但却别有风味,能够形成丰富的层次和空间。如扬州片石山房,园中的植物配植疏密相间,与园中建筑虚实呼应,高低相称,植物“软”的界面与建筑“硬”的界面相互配合,呈现一种软硬相携、动静相宜的和谐之美。此外,在园林建筑所围合的空间中,由于建筑面积和高度的限制,很容易出现景观层次性和空间领域感不强的缺点。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在园林设计中通过乔、灌、草的搭配构成植物界面,与建筑围合的空间虚实相应,丰富景观的层次,增加空间景深,突显建筑围合的空间感。

3.给予园林建筑以时空交错的季节感

李玲在《庭院空间的植物造景》中曾提出了植物可以通过季相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丰富园林建筑的季候感。因为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园林中则可利用植物季相变化的特点赋予建筑以律动的乐感。陆游的“花气袭人知骤暖”正阐明了各种花木的生长、盛开或凋谢因时令的变化而更迭。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特点,适当配置于建筑周围,使固定不变的建筑具有生动活泼、变化多样的季节感。

4.体现文化意蕴,突出主题

苏雪痕在《植物造景》中曾指出植物配植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在景点命题上体现植物与建筑的巧妙结合,在不同区域栽种不同的植物或突出某种植物为主,形成区域景观的特征,可增加园景的丰富性,避免平淡和雷同。如拙政园的“海棠春坞”的小庭园中,一丛翠竹,三两湖石,几丛沿阶草,体现了主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清高寓意。可见,园林建筑四周花木的配置,以植物为命题、以建筑为地标来营造意境,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不同建筑空间内的植物配置

1.小空间内的植物配置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小空间内的植物配植常出现于私家园林中或皇家园林的一隅,以近距离为主,常用于房屋的前庭和后院,视距短、景物少,要求配植形态独特、颜色适宜的花木。有时还配以玲珑剔透的湖石,以白墙为衬,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在阳光的照射下,白墙上映出深浅不同的阴影,构成各种生动的图案。通过相关书籍的查阅,我们可以发现较小的庭院常用的花木有竹、山茶、芭蕉等。为控制树形、不使枝叶过分繁密,宜经常修剪。此外,还常在白墙面上种植攀援植物点缀,使其不那么单调,增加空间的色彩和层次变化,如网狮园内撷秀楼后院的凌霄的配植。

2.大空间内的植物配置

赵鸣等在《山西园林古建筑庭院植物配置初探》中曾提到过大空间的植物配植,多采用树形高大的乔木,使之在构成园林轮廓线、加强建筑物之间的构图联系、划分园内空间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狮子林山上的白皮松不仅可以起到主题的作用,还将山上宽阔的空间划分成逐个私密的小空间,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此外,采用多种乔、灌、草的交错配植,形成植物群落,落英缤纷,也可起到步移景异的空间变换的感受,丰富了视觉空间的层次和景深。

三、结语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园林建筑除了满足游人休憩方面的要求外,还应充分融合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注重与植物造景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出园林建筑人工美与植物自然美的融合。

作者:孙迪 单位: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

上一篇:探求我国园林建筑的结构 下一篇:浅析园林建筑创建中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