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设计与课堂讨论

时间:2022-06-12 05:08:08

问题设计与课堂讨论

恰当的历史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有效开展课堂讨论的载体,也是有效开展课堂讨论的关键。那么,如何来设计出“恰当”的课堂讨论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紧扣教材,要有利于解决教材的重难点

历史教材是师生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抓住一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设计出围绕教学重、难点的历史课堂讨论问题,使学生通过学习、思考、讨论和交流,掌握重点,理清难点,从而达成对历史新知识的认识、理解、感悟。

如在学习“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节时,在“如何正确理解评价思想?”这个问题上,笔者就先请学生们阅读以下的材料:

材料一甲乙两同学对思想产生了争论,甲认为思想就是指个人的思想;乙则认为思想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个人的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同志晚年由于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分析,提出了“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十年赶超英美,跑步实现共产主义”等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口号,并出现了“”、“十年内乱”的严重错误,导致社会主义经济的停滞与困顿!

材料三需要指出的是,本人从来不认为思想只是他个人智慧的产物。早在20世纪40年代,当思想这个概念被提出来的时候,他就认为,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他只不过是―个代表。

材料四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决议案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

材料五全国解放后,还是坚持了这个观点。在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选自朱汉国主编的《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相关材料进行讨论,回答:

1、材料一中对甲乙两同学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试阐述你的观点。

2、材料二中“同志晚年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分析”,是否属于思想?

3、根据以上材料,讲一讲,应该怎样正确认识个人与思想之间的关系?

由于讨论问题的提出真正触及了学生的思想实际,抓住了学生思维的难点,既解决学生存在的思想认识误区,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结合生活,要有利于解决学生的疑点

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历史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面向学生生活的课堂讨论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真正让学生感到历史学习与研究现实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规范和要求。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如在学习文化史内容时,经常会碰到“佛教文化”,如果仅凭学生现有的知识去理解佛教文化的深刻内涵是有难度的,所以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们一起讨论设计了以下讨论问题:(1)我们的家长信佛吗?(2)家长信佛的原因是什么?(3)他们去哪些佛教寺院参加哪些具体的拜佛活动?(4)为什么要开展拜佛活动?(5)搜集一些与佛教有关的日常用语、佛塔、佛寺、壁画等等。让学生们先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到课堂上来进行讨论。

因为学生们自始至终参与了“佛教文化”调查主题活动的确定和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而且调查研究取材于学生身边的生活现实,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活生生的历史,有助于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点,有助于正确领悟佛教文化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又因为学生们“准备充分”,所以课堂讨论时积极性很高,感到“有话可讲”。

三、拓展思维,要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的各种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历史是一门讲究思辨的学科,所有的历史学习活动要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必须经过学生个体的思维活动才能达成。所以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必须考虑是否能够充分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寻求课堂讨论与发展学生思维力的最佳结合点,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充分而且有效的展开。真正实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例如:在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节时,请学生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和重大影响,笔者提供了以下可以供学生们讨论的材料:

材料一有人说:“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的风源,经营机制是资本主义的。”

有人对于特区还要不要办下去产生了疑问。

有人对改革者提出了这样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质问:“是推行资本主义化的改革,还是推行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二(1990年)柏林墙倒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接一个地垮。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每一天都传来令人震惊的巨变消息。在11月7日这个神圣的日子里,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列宁格勒斯莫尔尼宫前面,俄罗斯的三色旗和苏联红旗打作一团,有人当场把苏联国旗付之一炬……

材料三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材料选自马立诚凌志军的《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和书上知识分析讨论邓小平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南巡之旅的?

2、《南方日报》和《深圳特区报》均以“东方风来满眼春”来报道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主要内容。结合相关材料,你怎样认识对这一现象的?

通过分析讨论具体、生动的材料,学生体会了由感性材料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上一篇:隐性知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试论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