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城镇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思路探讨

时间:2022-06-12 05:05:40

龙岗区城镇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思路探讨

摘 要:地籍管理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业务和城镇国有土地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该文以龙岗区城镇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为工程背景,探讨了基于GIS构建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业务功能模块设计,系统总体设计和主要模块的相关设计思路,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GIS 地籍管理 信息系统 业务功能模块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188-04

地籍管理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业务和城镇国有土地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地籍管理是随着土地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各种形式的变更、出让、出租等越来越频繁,政府和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必须掌握快速、动态变化的地籍信息。因此,必须改变原有的靠手工操作、图纸管理的模式,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图文办公,实现地籍信息的采集、处理的自动化,实现不间断的数据流。从而使地籍信息方便、快捷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高效地保持地籍信息系统的现势性,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1 城镇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任务

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其中包括城镇地籍测量数据(包括宗地、地形、地类入库)、纸质地籍档案数据检查整理及手工录入、原发证纸质档案影像扫描及入库、地籍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连接;保证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影像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之间良好的数据转换;就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要求的数据标准和要求与外业测绘承担单位做好一切相关衔接工作。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目前应用系统的框架结构主要有两种方式:基于三层体系结构的C/S模式和B/S模式。

C/S(Client/Server)结构,一般运行于局域网,面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强,是应用较为成熟的软件体系架构。C/S三层体系结构把客户端应用程序的核心业务逻辑分离出来形成中间层应用服务器,客户端应用程序只负责用户界面表现,核心业务处理调用中间层应用服务器的方法来完成,应用服务器再操作数据层的数据。C/S模式的应用系统一般具有丰富的用户端界面,具有较强的交互性。

结合龙岗区地籍管理的情况,新开发的应用系统采用以B/S结构为主,C/S结构为辅的技术架构。一般应用系统采用B/S模式构建,对应用性能、交互性要求比较高、图形处理部分的应用系统,采用C/S模式来构建。系统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2.2 硬件体系结构设计

为了保证系统能够正常高效的工作,系统必须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网络体系结构。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

地籍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大,涉及到的业务多,而且还需要处理图形数据,因而整个系统需要数据库服务器、业务处理服务器、图形工作站、前端工作站、高速扫描仪、绘图仪、土地证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所有设备都连接在局域网中,设备的基本配置如表1所示。

2.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龙岗区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包括有土地登记管理、图形数据管理、属性数据管理、资料扫描、公告管理、系统管理、查询统计、地籍档案数据接口等功能模块组成,其中各个模块有包含多个子模块,考虑到篇幅限制,后面将详细阐述土地登记子模块,系统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

3 土地登记管理模块设计

城镇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目标是从根本上提高现有地籍日常管理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国土管理工作,其中实行高效的土地登记管理是系统主要目标之一。按照新土地登记办法,从土地登记发证业务流程上分析,土地登记管理包含的流程如图4。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与实施,对于土地登记需要增加预告登记、异议登记、地役权登记等业务流程。

3.1 土地总登记

土地总登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土地总登记应当通告。公告期满,当事人对土地总登记审核结果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经人民政府批准后办理登记。

3.2 初始登记、变更登记

流程图如图5所示。

具体办理过程如下:

地籍调查前置:申请人通过自我举证提供申请材料,在土地登记受理前预先将地籍调查成果进行预处理,处理的内容包括图形空间数据及地籍属性数据。

窗口受理:窗口办理主要是接受客户设定宗地的申请,客户填写《土地使用权登记申请表》,办理人员收取相关的办件材料后,对客户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在界面上选择类型新建一个电子办件,系统转至窗口受理界面上,流程开始办理。审查不合格的,开具土地登记不予受理或暂缓受理决定书。

受理时,联系方式最好填机,便于缮证后通过短信来通知用户领取证书。

资料扫描:将申请人提供的原始材料利用高速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进行扫描,并导入扫描资料库。

地籍经办:经办人进行权属审核,符合登记要求的进行各种信息的录入,如果有图形处理要求的转到图形处理环节,最后填写经办人意见。

初审:审核提交的材料,在审批表中录入初审意见。

核准:公告无异议后提交市人民政府核准。

3.3 抵押登记

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土地抵押权变更登记流程流程图如图6所示。

具体办理过程如下:

窗口受理:申请人提交抵押登记或抵押变更登记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受理人员判定符合抵押登记条件的,建立抵押登记项目,流程开始办理。不符合抵押登记申请条件的,不予受理,并出具不予受理通知。

地籍经办:依据资料信息,录入抵押相关信息,生成土地登记审批表。

初审:初审人员对登记的资料信息进行审核,确认登记合法有效,并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初审意见。

审核:局领导对录入的登记信息和初审意见进行审核,填写审核意见。

审批:提交市人民政府审批。

注册登记:经办人员将抵押合同约定的有关事项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上加以记载,并向抵押权人颁发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结果发放:窗口发放人员,录入相关申请人(领证人)信息,发放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3.4 地役权登记

地役权登记、地役权变更登记流程图如下图7所示。

具体办理过程如下:

窗口受理:申请人提交地役权登记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受理人员判定符合地役权登记条件的,建立地役权登记项目,流程开始办理。不符合地役权登记申请条件的,不予受理,并出具不予受理通知。

地籍经办:依据资料信息,录入供役地和需役地宗地信息,以及地役权登记的有关信息,生成土地登记审批表。

初审:初审人员对登记的资料信息进行审核,确认登记合法有效,并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初审意见。

审核:局领导对录入的登记信息和初审意见进行审核,填写审核意见。

结果发放:窗口发放人员,录入相关申请人(领证人)信息,发放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3.5 注销登记

流程图如图8所示。

具体办理过程如下:

窗口受理:申请人提交注销登记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受理人员判定符合注销登记条件的,建立地役权登记项目,流程开始办理。不符合地役权登记申请条件的,不予受理,并出具不予受理通知。

地籍经办:依据资料信息,录入注销登记的有关信息,生成土地登记审批表。

初审:初审人员对登记的资料信息进行审核,确认登记合法有效,并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初审意见。

审核:局领导对录入的登记信息和初审意见进行审核,填写审核意见。

审批:提交市人民政府审批。

注册登记:经办人员将注销登记的有关事项记载于土地登记簿上。

3.6 其它登记

其他登记包括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和查封登记。

3.6.1 更正登记

更正登记流程图如图9所示。

具体办理过程如下:

窗口受理:申请人提交更正登记申请书及相关材料或国土局提出更正,受理人员判定符合更正登记条件的,建立更正登记项目,流程开始办理。不符合更正登记申请条件的,不予受理,并出具不予受理通知。

地籍经办:依据资料信息,录入相关信息,生成土地登记审批表。

初审:初审人员对登记的资料信息进行审核,确认登记合法有效,并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初审意见。

审核:局领导对录入的登记信息和初审意见进行审核,填写审核意见。

结果发放:窗口发放人员,录入相关申请人(领证人)信息,发放土地证书。

3.6.2 异议登记

异议登记流程图如图10所示。

具体办理过程如下:

窗口受理:申请人提交异议登记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受理人员判定符合异议登记条件的,建立异议登记项目,流程开始办理。不符合异议登记申请条件的,不予受理,并出具不予受理通知。

地籍经办:依据资料信息,录入异议登记信息,生成土地登记审批表。

初审:初审人员对登记的资料信息进行审核,确认登记合法有效,并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初审意见。

审核:局领导对录入的登记信息和初审意见进行审核,填写审核意见。

结果发放:窗口发放人员,录入相关申请人(领证人)信息,发放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3.6.3 预告登记

预告登记流程图如图11所示。

具体办理过程如下:

窗口受理:申请人提交预告登记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受理人员判定符合预告登记条件的,建立预告登记项目,流程开始办理。不符合预告登记申请条件的,不予受理,并出具不予受理通知。

地籍经办:依据资料信息,录入预告登记相关信息,生成土地登记审批表。

初审:初审人员对登记的资料信息进行审核,确认登记合法有效,并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初审意见。

审核:局领导对录入的登记信息和初审意见进行审核,填写审核意见。

审批:提交市人民政府审批。

注册登记:经办人员将预告登记的有关事项记载于土地登记簿。

结果发放:窗口发放人员,录入相关申请人(领证人)信息,发放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3.6.4 查封登记

查封登记流程图如图12所示。

具体办理过程如下:

窗口受理:申请人提交查封登记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受理人员判定符合查封登记条件的,建立查封登记项目,流程开始办理。不符合查封登记申请条件的,不予受理,并出具不予受理通知。

地籍经办:依据资料信息,录入查封登记相关信息,生成土地登记审批表。

初审:初审人员对登记的资料信息进行审核,确认登记合法有效,并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初审意见。

审核:局领导对录入的登记信息和初审意见进行审核,填写审核意见。

审批:提交市人民政府审批。

注册登记:经办人员将查封登记的有关事项记载于土地登记簿。

4 图形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图形数据建库后,要建立数据更新机制,确保系统数据的现势性。图形数据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地籍图形数据日常更新,为建立图形数据日常更新机制提供工具。图形数据库包括宗地和地形数据二大部分内容,采用统一更新机制,在地籍数据的日常更新过程中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地籍库中现有数据的修测更新、一种是对新测或补测数据的入库更新,具体流程图如图13所示。

4.1 地籍数据修测过程

(1)选择一定的空间范围(如街道范围、街坊范围、划定范围等),将该范围内的指定地籍数据进行下载,系统在下载的同时将每条要素都打上了一个标签,下载的数据主要包括地籍库中的地形数据、宗地数据(包括界址点、界址线)、登记数据等,下图是下载过程图;2)利用地籍数据采集更新软件对从地籍库下载的数据进行修测,在修测的过程中该软件同时可以结合权属核查内容进行更新;3)利用地籍系统中的上传功能,选择上一步更新好的地籍数据,根据下载和编辑过程中数据的标签状态进行更新。

4.2 新测和补测过程

1)地籍数据采集更新软件通过接收DXF、DWG、MDB等格式或者新建项目,生成一个本地测量数据库文件;(2)测量人员可以通过该项目进行地形数据的采集、宗地数据的绘制、权属核查数据的录入和修改,同时可以打印宗地草图、权属核查表等内容,处理好的数据最后必须经过杰思科地籍采集更新软件进行综合检查;(3)利用地籍图形系统的上传功能将上一步处理好的地籍数据进行转换,生成一份预入库数据,这个时候可以先对预入库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检查;(4)最后利用图形子系统中的上传功能将检查好的预入库数据进行上传。

5 结语

利用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基于主流GIS平台、大型数据库系统及内外网络环境,构筑强大、高效、开放的土地资源管理基础平台,形成以权属调查和土地登记为核心的地籍管理业务流程。用管理信息系统代替手工工作,完成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修改、变更登记、日常统计,实现地籍管理业务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体现了地籍管理的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效益等优越性,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加快决策速度,实现快速动态监测,最终实现地籍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并通过地籍管理信息共享交换、综合利用,极大提高了地籍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倬杨.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分析[J].科技资讯,2013(1).

[2] 闫岩失.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

上一篇:浅谈目视化管理在FSC车队项目的应用 下一篇:农村初中七年级数学自主学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