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科普说明文的“语文味”

时间:2022-06-11 11:40:25

教出科普说明文的“语文味”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科普说明文篇幅短小,中心鲜明突出,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生动有趣,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教版教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选编科普说明类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将其上成单纯的科学知识课,应关注语文学科的特点。科普类说明文如何上出“语文味”呢?

一、了解文本价值,激发学习热情

1.提升科学素养,培养探究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科普说明文不仅带给学生科学知识,文章的字里行间还充满着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和渗透,它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对动物、植物生命的珍爱,对宇宙行星的幻想,可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探究的精神,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反对迷信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课内指向课外,架起阅读桥梁

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知识与能力是一只鸟儿的双翼,缺其一翼,鸟儿便会折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适度拓展,创造性地设计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活用说明方法,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

一旦学生的科学兴趣被激起,他们探求更为广泛的科学知识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所以,课内说明文的阅读应该架起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例如《恐龙》一课,教师要利用课堂,利用课内的知识来激发学生探索课外更广阔的天地。前面相关恐龙的知识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因此播放一段有关恐龙生活、灭绝的录像一定能把学生的探究欲望推向高潮。放手让学生浏览“恐龙之最”“恐龙之谜”,为学生提供“中华恐龙园”“恐龙博物馆”“恐龙世界”的超级链接,让他们收集资料,以自己的观点,猜测一下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布置学生找出更多的资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很多学生家里有图书,也有光盘,还有模型,因此我在课后开展了一次“恐龙知识展览”,发动学生去做一些材料的收集工作。在交流中,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听得也很认真。

二、有效提取信息,提升阅读能力

1.概括整合,提取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孩子学习科普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文本采用的说明方法、表达顺序、独特的语言等。

(1)圈点勾画明重点。例如学习《石头书》一课时,我们可以提出: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本特殊的书――石头书。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明确石头书的特点:一页一页、有字有画、有知识,然后思考“石头为什么像书呢?”请学生画出石头像书的地方。通过勾画,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重点,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设计图表提信息。运用表格是提取信息的有效手段。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快速提取有效信息。例如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表格。

这样的图表一目了然,直观清晰,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提取有效信息。

2.品味语言,明确方法

(1)品味语言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征。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词句进行咬文嚼字,让学生充分感受说明文准确用词的意识。例如《恐龙》一课中有一句“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句中“大多”一词,思考能否把“大多”去掉。类似的词语可以让学生反复咀嚼,进行对比研读,深入思考,从而认识到说明文语言表达的严谨、精确性,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2)品析语言悟方法。科普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因此,我们在教学科普文时,应该巧妙渗透、引导学生品味其丰富的具有表现力的语言。例如《恐龙》一课的教学。

生:我从“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这句话知道了梁龙很长。

师:我注意到了你把“二十多米”这个数字读得很重,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个数字写出了梁龙的长。

师:也就是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梁龙的长是吧?你知道吗,这一种说明方法,叫作列数字

教师不是刻意地去讲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而是引领学生饶有兴致地去阅读文本,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心领神会,进而“豁然洞开水底天”,对说明方法有所领悟,有所习得。怎么悟?通过朗读让他们朦胧地感受说明方法,并通过品析词句,形象地感受说明方法。

3.揣摩顺序,训练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科普说明文教学,要致力于从整体和局部上梳理和把握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结构,这对学生今后说话写文章有条有理是大有裨益的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依托。

例如《恐龙》一课,可给课文画个概念图(如下)。这个概念图,再现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恐龙的生活年代――恐龙的种类――恐龙的亲戚――恐龙的食物――恐龙的繁殖――恐龙的消失

三、读懂科学知识,读出盎然情趣

1.指向性读

对于叙事性的科普说明文,我们可以采用指向性朗读的方式,读懂知识。课堂上教师要明确读书的任务和指向,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内驱力,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被加工整理,然后再消化,理解,吸收。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在初读时要求学生画出表示“小骆驼”的心情变化的词语。再读,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骆驼”心情变化的。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后,读得很认真,很专注,在这样的梯度朗读中习得知识,习得语言。

2.情趣性读

情趣,指的是情感和趣味。小学低中年段的科普文,往往是童话题材,如《跟踪台风的卫星》《水上飞机》等,语言诙谐风趣,生动,是学生练习朗读的很好的平台,可以采用赛读、角色表演等方式读懂知识,读出情感,让知识和情感共生。例如教学《跟踪台风的卫星》一课时,整堂课以朗读台风和卫星的对话为主线。教学时,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角色,在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狂怒”“狂暴”“暴跳如雷”等词语,并通过插入台风肆虐的录像,使学生深切体会台风的狂暴和气势汹汹,抓住“偏偏”“没门儿”“嘲笑”“自豪”等词语,读出气象卫星的自信与坚定。这类课文大多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呈现角色形象的,这些对话充满了童真童趣,品味其中的语言,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形象活灵活现。

四、学会读写结合,培养创新思维

这类课文的教学可以根据年段要求和教学实际在学文的基础上进行片段扩写、改写、仿写、续写和编写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在读写的过程中有机渗透科普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唤醒学生的童心,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将科普教育和语言、思维的训练融合在一起。

1.仿写有例

例如《水上飞机》一文中,水上飞机在介绍自己的兄弟的时候用了这样一段话:“我还有很多兄弟。有的可以随时从海上起飞,参加战斗;有的可以给航行中的船只输送物资;还有的能从海中汲水,去扑灭森林大火……”这段话的句式比较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学习时,我们既可以指导学生仿照其中一个句式再介绍一种水上飞机,也可以让其借助省略号发挥想象,给予现实生活中人物的介绍方式,模仿这一段的总分写法,按照“我叫( ),我的本领可大了,可以( )”的句式来学写几个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水上飞机的句子。

2.续写有据

例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要善于凭借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丰富、充实课文的内容,拓展课文的空间,深化、升华课文的主题。“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它会怎么说,怎么做?”这道题明确地提示我们,在学生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了有关动物常识,品悟到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后,还应该让学生“续写”。续写的指导还是应该从课文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设计有趣的合理的场景,紧紧围绕小骆驼的驼峰、眼毛、脚掌的特点和作用来展开,拓展延伸,寻求合理基础上的自主、创新。

总之,教学科普说明文,应关注文本语言,指向学生表达,充分挖掘文本语文教学价值,教出科普说明文的“语文味”。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语文教师。

上一篇:中小学英语课本情景剧教学浅析 下一篇:浅议高中政治开放性作业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