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间教室都是生命的原野

时间:2022-06-11 11:28:02

每间教室都是生命的原野

客观环境的艰难,让每位扎根乡村的教师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然而,只有少数教师能够突破困局,将精神的感人泪水升华为智慧的灿烂笑容。

她却做到了后者。

虽然她也有许多让人掉泪的故事,但她却不是那种凄凄惨惨悲悲戚戚的乡村教师。

她充满活力,乐观开朗,勇于专业追求,不仅扎根乡村教室,更努力探索如何让山里娃也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

认识她,是在2007年。那时,她是一个曾经外出打工又回到校园,一个曾经迷茫又不甘堕落的乡村女教师。那年暑假,她自费参加了在山西运城召开的新教育实验年会,不仅教育激情被再度点燃,更觉得寻到了教育的方向。会后她回到自己的教室,立即开始了寻梦之旅。

身为山区教师,她的月收入迄今不足2000元,但她倾其所有“武装”着自己的教室。积沙成塔地攒了6年,如今她的教室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3千多册经典童书、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台式电脑、手提电脑、网络、投影仪、电视机、影碟机、扫描仪、封塑机、打印机……她说:“一个爱打扮的女子,买到美丽的新衣会感到幸福,而一个爱上讲台的老师,打扮自己的教室同样会感到幸福。”

身在乡村学校,她的学生们拥有令名校学生艳羡的学习生活——

每天早晨6:50,师生们开始雷打不动的半小时晨练,晴天登山、雨天跳绳。天气晴好,一边锻炼,还一边在晨曦里吟诵诗歌、演唱歌曲,在山顶诵读、讨论。

放学前半小时、晚餐后1小时的傍晚时分,则是阅读时间。天气不好,师生们就在教室里静静看书,否则要么到花坛边读书,要么干脆到校外开展阅读分享。

入夜,她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孩子们争着分享所得,展示自我。不分台上台下,师生其乐融融。她以前教过的部分学生也时常返回学校传经送宝,因为他们已被聘请为小小辅导员。

在白天,当然按学校的课表上课,只是在迅速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外,她的班级还有更为丰富的“特色课程”——

周一,电影课程。从低年级的《大闹天宫》《狮子王》,到高年级的《放牛班的春天》《孔子》,孩子们入迷地看,生动地写,一叠观影心得笔记见证着几十部电影带来的成长。

周二,旅游课程。音乐课和午休之后,用来“游览”祖国各地:欣赏当地民歌,了解当地民俗,讲述当地传说,为“旅游”过的地点出版一份旅游手抄报……师生在教室里基本“神游”了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孩子们精彩的旅游手抄报,也贴满了教室。

周三,童书共读课程。她和孩子们共同阅读着《草房子》《100条裙子》《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等经典童书,心灵被纯真与美好不断滋养着,共同的语言和密码、共同的价值和愿景在潜移默化中创造着。

周四,预习课程。为下周的功课进行全面准备。

周五,书信课程。她的孩子们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孩子们在信中向父母交流汇报一周来的学习生活,这不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更是幸福人生的奠基,帮孩子学会交流、赢得亲情、懂得感恩。

周六、周日,艺术和自然课程。她免费为孩子们开办表演、舞蹈、剪纸、书法、劳技5个兴趣班,孩子们自由选择参加。于是,有时排练童话剧,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体验各种角色,有时师生结伴走进山村,了解家乡,阅读大自然这本无字书。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还越来越多地开展环保、绿化、交通设施等考察活动,让孩子们学会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在了解家乡现状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丰富的课程,润泽的课堂,立体的阅读,长期的坚持,使得她的这群最普通的山村学生们个个身手不凡。十多位孩子的写绘作品发表在《家教与成才》《中国教师报》等十几家报刊媒体上;省、市、县里举行的写作、书画、文艺大赛中,十多位同学获得一二三等奖;全镇运动会上,连续多次获得同年级组精神文明代表队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一名、团体接力比赛第一名;县里举办的“探寻红色三湘——做四有新人”征文活动中,全班18位同学囊括了年级组全部奖项……

而她也没有想到,许多“额外的奖赏”由此接踵而至:2008年,“第二届运达喜来登乡村教师奖”;2009年,新教育“十佳教室”班主任;2012年7月,新教育“完美教室缔造者”,同年9月获得湖南省“最美乡村教师”称号,12月又被《教师月刊》评为“2012年度教师”……

教学之路从不会一马平川,她当然也会遭遇各种困难,但她却一直笑得灿烂:“我只是发现了,我这么普通平凡的山区一线教师也能找到真正的幸福:真正明白自己站在讲台上的价值之后,我面对的挑战越大,创造的价值越大,赢得的幸福越多。”

她,就是敖双英,一个网名“桃花仙子”的山区女教师。尽管身处偏僻山区,她却运用教育智慧,把窄小教室扩展为辽阔原野。她和学生们的生命,正在这同一片原野上尽情绽放。

上一篇:课堂教学评价:内部评价的要义与价值 下一篇:语用焦虑与实践突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