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

时间:2022-06-11 10:38:39

浅议中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进行研究与探索,就是要改变阅读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落实,片面强调阅读的技能,忽视阅读整体性的把握,忽视学生主体意识、主动探索精神和可持续发展学力的培养。以课堂教学为研究主阵地,使阅读课堂不仅成为获得知识和阅读能力的场所,而且成为学生开发智力、体验人生、陶冶情操的地方。同时,围绕"以人为本"的主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延伸探究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形成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语文课程标准》的阐述中可以看出,一是就语文学科特点而言,强调语文课程的出发点、培养目标、学习方式;一是就学生特点而言,强调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究性和个性化。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语文之根,是学习之母。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情操的陶冶都依赖于阅读。而"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探索研究、理解发现作者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以自身的经历、体验去感受、理解、鉴赏,从而得到锻炼、促进和提高。教育家施瓦布曾指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内容。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学常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这固然没错。但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这种目的性相当鲜明的教学却与目的、重点有了相悖的地方。过分强调目的性,同时也就削弱了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因为在学生不熟悉课文的情况下,探究阅读还未开始,我们就把目的直接告诉学生,实际上就圈定了学生的思考范围,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有的教师甚至习惯于"主题先行",明示文章中心,然后架空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的指向性就更加清晰。但无形中,学生思考的范围变得相对狭小了,质疑的空间也就相对缩小了,创造的欲望继而减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的能力的培养,更无从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如明确目标后不让学生自主的结合课下注解进行探索性的理解,在精彩的讲解也无济于事,也只能是夹生饭,学生能力更无从培养。而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教师在指导中,使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深切的学习体会和所得,从而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是要引导学生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强调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在交流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在交流中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高阅读学习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给教师的建议》)。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究事物,而不应该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语文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方法多种多样,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走访专家、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当然,重视探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接受性学习不重要,也不意味着记忆、理解等层面的学习没有必要了。恰恰相反,接受性学习是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前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对知识本身进行怀疑、研究,并指导学生做好预习笔记。如教学《在山的那边》一课,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我的疑问有:'一颗飘来的种子,怎么会在我心中扎下深根呢?'、'为什么山会铁青着脸呢?'、'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呢?'"学生在预习中提出来的一些问题有些难免会很幼稚,甚至背离了文本的内在含义。不要紧,课堂上教师可以纠正,重要的是: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

探究式阅读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研读境界,在自我与文本、教师等多重对话当中陶冶其审美情趣,拓延精神空间,开掘创造潜能,促进自我主动发展。阅读批评可以就文本本身展开,也可以通过相似或相近的文本进行对比展开。发展性探究式阅读特别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而兴趣的培养是实施本课题的关键。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因此,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文本中的内容,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形成愿学、想学的心境。

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重要条件。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平台上,给每个学生有平等参与的机会,有发现问题、发表见解的权利,尊重学生在探究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时,教师以诚恳的态度热情激励,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去探究,在教师的期待与鼓励中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体现阅读的主体性。

学生必须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的阅读能力,才能自主地阅读、探究。因此要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与技能,将学生的能力训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这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基本立足点。在阅读教学探索实践中,适时地把"钥匙"--自主阅读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上一篇:环保局长日记(2006) 下一篇:新世纪.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