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睿:告别《草样年华》之后

时间:2022-06-11 10:17:59

新作文・高中生适读・人物

孙睿,作家、编剧。主要作品:长篇小说《草样年华》《草样年华2》《草样年华3》《活不明白》《我是你儿子》《跟谁较劲》,小说、随笔集《朝三暮四》《长大不成人》,电视剧《我是你儿子》。

在众多以唯美、伤感等颇具浪漫主义气息的青春文学作品中,孙睿的小说更多的是以现实主义的半自传体书写而成,他笔下的故事可以串成一个记录80后成长的大主题、大故事――《草样年华》。立足大学四年的青春记录,使孙睿在众多青春书写中脱颖而出,到而立之年时,孙睿率先完成对青春的总结和反思。这种对80后一整代人,甚至是对所有青春过的人都适用的反思,可以说《我是你儿子》是水到渠成,《跟谁较劲》则达到巅峰。

在《跟谁较劲》中,孙睿将2000~2010年这十年间,一个少年所度过的20~30岁这段人生最精华的经历尽致呈现,真实地记录了80后内心深处的种种“较劲”――20岁跟学校较劲,25岁跟老爸较劲,30岁跟自己较劲。孙睿是在以编年体的形式书写一代人从叛逆到成熟、从浮躁到平静、从“垮掉”到回归的青春之旅。

在提及这本小说的创作初衷时,孙睿说:“人近三十,有一种紧迫感,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职业上就是,急需一部自己满意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前者离我更近一些,在一年的时间里更容易实现,所以我选择了写小说。”

新作文:在《跟谁较劲》中,你把青春写得很“较劲”,现在对80后、90后有很多标签,比如“鸟巢一代”“纯棉一代”“尿不湿一代”等,和这些标签比相比,如果说80后是“较劲的一代”似乎更准确。你认为80后在哪些方面比上一代人更加较劲?

孙睿:80后身上有股“轴”劲儿,开始我以为这是一种天然的品质,现在我慢慢发现,其实这是因为80后都是独生子女的原因。80后是独生子女的一代,每个人都“孤独着”或者是“独裁着”长大,成长过程中家里的好吃、好玩的都归了自己一个人,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不会谦让,也不肯谦让,所以在面对理想、工作、爱情的时候,也不会谦让、不甘谦让,由此表现得貌似执著,其实是没学会放下,一旦不合自己的意思,便开始较劲、死磕。

新作文:你曾说过80后是看着日本漫画长大的一代,现在“不着调”,90后又是看着80后的书长大的,就更不着调。你觉得80后写的书真的没有任何营养吗?

孙睿:还得看是什么书。不仅80后的书,很多50后、60后、70后的书,也只是一种商品。商品是一次性消费的,用完就完了,剩不下什么,而艺术品是让人和它短暂接触后,能在心里留下痕迹。我说的没营养,就是80后写的很多书只是商品,当然,我相信每一代都会有执著于“艺术品”的人。如果只有商品,没有“艺术品”,这个国家的文艺就完蛋了。

新作文:小说《跟谁较劲》的开篇就写了童年时代一年四季的乐趣,这些是你的亲身经历吗?结尾又写了小城市的市井生活,作为在北京长大的孩子,你是怎样去了解小城市的生活节奏的?

孙睿:差不多都经历过,现在我依然对亲近大自然的玩法感兴趣,人、天、地融合在一起,会让我觉得没瞎玩,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我姥姥家在河北,我在那儿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有同龄的兄弟姐妹,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后来都长大了,再见面,还会想起小时候一起玩的场景,觉得很温馨、很生动,同时也有了很多感慨,觉得那时候真是天真无邪,玩起来心无旁骛,不像现在,无论是工作还是玩,都不能很专心了,会有各种杂念,不纯粹了。

我天然地对小城市或者是小人物感兴趣。我爱看小津安二郎、侯孝贤、贾樟柯的电影,他们都是在拍小人物,拍人和人、人和土地的关系。中国除了北京、上海、广州,其他地方都算小城市了,在北京待久了,去了外地,哪怕是省会城市,也会觉得那里的生活节奏慢,慢得有人性,人是在生活,不是在像机器一样运转着。我喜欢这种节奏,所以会去观察并深入其中感受,每年都会有一段日子在这种地方待待,吃吃那儿的饭,坐坐那儿的车。而在北京的人就不行了,北京太大了,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平均也得一个小时,如果堵车,时间更久,人完全是被上满了发条,身不由己地奔波。可能我天生就是一个懒人,所以,我选择了自由职业,不用按时上下班,更亲近小城市。

新作文:在《跟谁较劲》中,你表达的是一种成长的阵痛,最后破茧而出,认清自己。写完这本书,你觉得成长是否有避免痛苦的捷径可走?

孙睿:似乎没有能避免痛苦的捷径吧。就像无论身体好不好的人,也总要感冒、生病一样,身体好的人次数少点儿,但不可能一辈子不病,所以,伤痛也是成长中的必然产物,只是伤痛的深浅、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我是没见过哪个人乐呵呵地从青春期过来的。而且,苦,是佛教的四圣谛之一,人生是逃离不开苦的,但认识到了苦,便能让自己不那么苦了。

新作文:你还说过,“一个快乐比痛苦多的人是当不成好作家的。”你的痛苦又来自哪里?

孙睿:痛苦当然来自于自我和外界的矛盾,比如理想难以实现、想买的东西买不起、讨厌的人经常出现在眼前,这些事情让人心里有了情绪,情绪需要发泄,于是便成了文艺作品。但是最近我发现,大师级的艺术家,虽然也有痛苦,但是他们更懂得爱。只有懂得痛苦的,才能表达痛苦,知道爱了,就能痛并爱着。

新作文:在《跟谁较劲》中,主人公何小兵是通过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获得了资本,让他可以为梦想买单。在何小兵奋斗的路上,你似乎更强调他心灵的成长和顿悟,跟自我较劲。为什么没有把小说写得更励志一些,描写他各种行动上的努力呢?

孙睿:其实写了不少何小兵在行动上的努力。比如他喜欢弹吉他,想把音乐当成追求,他会每天坚持练琴,虽然还在上大学,但此时他已经是在“奋斗”了。他为了能一个人更亲密地感受音乐和心灵,甚至不搭理女朋友,这跟现在的上班族因为加班无法和女朋友见面是一回事儿。何小兵不喜欢大学的专业,退了学,潜心玩音乐,和白领从不喜欢的公司辞职而转投喜欢的行业也是一个道理。但现实有时候就特奇怪,你想在某件事上好好发展的时候,偏偏不让你发展,等你打算放弃了,突然向你敞开一扇门,说“进来吧”。

新作文:你说自己和何小兵一样,上大学的时候动过退学的念头,只是没有行动。是因为如此才给何小兵安排了一条不同的人生路吗?

孙睿:在上研究生以前,我没有一天觉得上学是快乐的。我不喜欢学习的一个原因就是,没碰到我喜欢学的东西。从小学的第一天起,到大学毕业,我没有一天不想着早点儿结束学校生活,所以不知道不想退学的人是什么心理,我只能把想退学的人写像了。后来在电影学院上了研究生,我终于找到自己喜欢学的东西了,终于能主动学习了,进校门终于不用再硬着头皮了,这时候再回想我以前的“退学情结”,发现了其人性化、合理化、必然化的地方,而不简简单单是“叛逆”“较劲”“活着就是折腾”这几个词所能概括的。

新作文:你把音乐对人的那种神奇的触动描写得非常精准,“突然觉得心里的一扇门被推开了”,在写作和拍电影的过程中,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可不可以具体说一下?

孙睿:有,但无法具体表达清楚。真的就像“突然觉得心里的一扇门被推开了”,这时候你会呼吸到平常无法呼吸到的新鲜空气,并渴望呼吸到下一口,于是你只能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了。

新作文:你在新书首发式上,说非常感激田壮壮老师,没有他对你的指引,你的小说中不可能有现在这样充分表达视听语言的飞跃,“像是有摄像机戳在那里一样”。你现在也在尝试做导演,你认为你的创作经验在拍摄电影的时候是否同样有所助益?

孙睿:我更认为理工科的背景对我帮助更大。现在中国的很多影视作品不好看,人们都知道是剧本不好,而剧本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逻辑。知道逻辑所在,才知道该往哪儿思考。三年高中理科,五年大学工科,让我知道了“因为,所以”,而不是“想当然”。

新作文:你在中学大学时代有过追星的经历吗?在小说中你也写到了何小兵有种追星的心理,实际上他追求的是一种摇滚音乐的梦想。在追星这个话题上,能给中学生提些建议吗?

孙睿:追。高中的时候,高峰、曹限东、高洪波、北京国安,买他们的海报,场场必看。大学的时候,许巍、老狼、朴树、郑钧,这些人的专辑我都是出一张买一张。人在认清世界前,心里没谱儿,需要填充,不明事理,但知道明星,星能给你力量,星能让你觉得世界的美好,星能让你把自己在那时候必须找个落脚点的情感落在实处,于是你也不管星到底靠不靠谱,开始追他。追星的小孩,是纯真的小孩,是心灵丰富的小孩,是相信真善美的小孩。等知道了比星的魅力更有魅力的东西时,必然就不追了,这时,就面对更广阔的世界了。

新作文:从《草样年华》到《跟谁较劲》,你觉得自己在写作和生活上的态度有什么样的变化?再回头去看,想对那时候的自己说些什么呢?

孙睿:从《草样年华》到《跟谁较劲》,写作跨度是9年。岁月是最大的神偷,岁月也拾金不昧,物归原主,是你的东西,一定会还给你。现在比9年前愤怒少了,自以为是少了,但比9年前更坚强、更开阔了。

对那时候自己说的话,引用一句许巍的歌词:“那一年,你正年轻,总觉得明天肯定会很美,那理想世界就像一道光芒,在你心里闪耀着……”

对未来的自己说的话,引用一句文艺青年总爱说的话:“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在路上。”■

孙睿语录

1.每个生命都是有其自身价值的,然而许多生命在结束前却尚未实现其价值。他们只是随着历史的车轮社会的脚步,在漫无目的地完成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期间,他们丢掉个性,失去理想,埋葬幸福,丧失自我,甘于平庸,他们只是历史洪流中的匆匆过客。

2.大学不是一点儿好处没有,它能洗去人的浮华,同时让人意志消磨,多愁善感,酒量大增。

3.伤感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而我的伤感却像自来水,一旦阀门打开便源源不断。

4.幸福好像长在我们的屁股上,每个人看到的只是他人的幸福,却对自己的一无所知,只会彼此羡慕。

5.死了的人永远地死了,活着的人不会永远地活着,所以我们要好好地活着。

6.长大的标志,不是你开始抽烟喝酒就算长大了,也不是你失了身就算长大了,也不是你有了老婆孩子就算成人了,也不是你读书破万卷阅人无数就成熟了,也不是你酒喝不动把烟戒了的时候就长大了,而是你开始低下了头,无论在行走还是坐着的时候,当头颅微微低下成为你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姿势你就真的长大了,总仰着脑袋的一定小屁孩,以为自己很牛x,其实差远了。

7.当我同一个人争论的时候,说明有兴趣与他讨论;而沉默的时候,不是因为被说服,而是对他的思想嗤之以鼻,不屑与其叫板,费那劲儿干吗,他爱咋想咋想去吧,愿意当傻x,我不拦着。

上一篇:昨日之日 第4期 下一篇:像一株植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