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不知道凯里在哪里?

时间:2022-06-11 08:54:56

中小城市发展的边城样本

黔东南的“原生态”不应只是旅游概念,它其实是为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提供样本,告诉人们规模大,马路宽、楼房高不是唯一选择。

“贵州除了没有大海,什么都有。”这是贵州省省委副书记王富玉的说法。但人们对贵州的印象,长期以来仍然停留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上;周边的云南、四川,分别有“七彩云南”、“天府之国”的美誉,贵州则只有“一只瓶子(茅台)、一个瀑布(黄果树)、一栋房子(遵义会议旧址)”贵州下属地市的知名度就更低了,说到“黔东南”、“黔南”,人们总以为是指示地理方位,却不知道这是贵州两个自治州的名字。

所以贵州人急于让世界了解自己的迫切感就好理解了,本年度贵州举办的最大的宣传活动,应该说是7月23日开幕、持续12天的“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节”。仅从媒体报道的规模看,全国有百家电视台参与报道,加上平面媒体,来了200多家国内媒体,还邀请了包括半岛电视台在内的国外媒体。

此次活动的主角是立志成为“旅游大州”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东南州是贵州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其下辖的镇远古镇,比凤凰早两批被评为历史文化名城,名声却远不如凤凰响亮。苦于缺少一个强力概念的黔东南州,这次则找到了一个兴奋点:“原生态”。

王富玉书记理解的“原生态”,一个是历史、民族文化的原生态,一个是自然风光的原生态,他自豪地说:“我这地方的条件应该说非常好,不需要建人工景区,大自然、老祖宗给予的足矣。”要靠“原生态”把人气吸引到贵州来,最快的办法还是搞旅游开发,这无可厚非;不过,正如被请来黔东南进行考察的学者余秋雨把“原生态”上升为“中国文化的生命线”,由此思路出发,“原生态”仅作为旅游概念使用,无疑是被低估了。

“谁保护得好谁就笑到最后”

凯里是黔东南州的首府,距贵阳有3个小时车程。凯里的市容和多数中小城市差不多,感觉不到是个少数民族地区。这里有“五月花美食”,在建的一个高层楼盘被命名为“时代广场”,在记者下榻的酒店,有名为“TOP”的KTV。要看原生态的东西,得到下面的县。见多识广的余秋雨老师下去之后也说,“这里的欢快指数高于中原大地”,这种区别于汉民族的文化和生态确实有着特殊的力量。

王富玉书记说,贵州不能走工业文明的路子,黔东南走文化旅游、农业就能行。黔东南是深圳华侨城集团响应国资委号召重点帮扶的地区,今年3月华侨城与黔东南签署了文化旅游帮扶合作框架协议,此次文化艺术节当然责无旁贷参加。王富玉对华侨城组织的记者团说,现在不爱听扶贫这话,也不要建几个希望小学就说是扶贫了;而是希望华侨城参与贵州旅游开发,黔东南要靠文化旅游发财,这里“文化不穷,旅游资源不穷,人也不会穷”。王书记还说,黔东南有后发优势,前途无量。这里虽说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屏障,少为人知,但也正因为这样,民族文化的、自然风光的原生态才得以保持;而且黔东南人保护民间文化的热情,比丽江的纳西族人还强,“谁保护得好谁就笑到最后”。

余秋雨把黔东南人民崇拜自然的生存方式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他举岜沙为例子,岜沙人以树来象征人的生命,人一出生就种一棵树,死后用树木做成棺木,埋在原来那棵树下,再种上一棵树。这样,树成为人生命体的象征,人只是树的生命的一小段而已,人因此也不卑微了,因为跟树一样长青了。他觉得这种生存方式就是哲学,“比现在我们知道的各种生命开始和结束方式更精彩”。黔东南“没有被污染的生活方式”以及作为文化母本的意义,就是余秋雨所总结的黔东南的特殊力量:“黔东南虽然不能解决全人类的问题,但是可以来忏悔,明白人应该谦虚地面对一切自然物,他们用那么低消耗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一生。”

“为差别而欣喜”

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建伟抽空到镇远古镇走了一趟,他的感受是,黔东南和他的家乡湘西很像。事实上,黔东南有关方面也打算营造大边城的概念,希望游客到凤凰游玩之后能顺带到黔东南来。镇远和凤凰确实很像,穿城而过的河水比凤凰的还宽,河两岸本来也是吊脚楼,但现在修成了砖瓦房。如果镇远能保留原来的风貌,再加上这里三教合一的文化景象一被余秋雨称为“诸神的狂欢”,认为表现了对陌生文化的一种欢迎和接纳,魅力应该不下于凤凰。

从镇远的例子来看,无论是“原生态”还是“边城”,其实还不仅仅是可资利用的旅游概念,它们还是保持市镇个性的重要因素。所谓“原生态”、“边城”,可以置换为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张在元的“原地城市”概念,或者是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教授董观志的“文化原产地”概念。

张在元认为“原地城市”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交通不便,远离发达城市,原生自然环境、地道乡土景观、地方生活方式保存完好;当地居民具有浓厚的地方意识,非常热爱家乡;少数民族聚居地,宗教、语言、文字、服饰、风俗、观念以及建筑风格沿袭传统。在他看来,在全球化时代,“发达城市”与“原地城市”应拥有平等并存的地位。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实在太快了,不少城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丢掉了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导致千城一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区别只在于体量的太小而已,就像网上曾经有过的一个说法,“每一个人的城市都在沦陷”。此时,“边城”或者“原地城市”的样本意义就显得尤为珍贵,它让人们知道,城市的发展并不是只有规模大、马路宽、楼房高这一条路。只有保持个性,才能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城市中呈现出唯一性、不可替代性。

余秋雨在演讲中提出的“固守差别”可以说为“原生态”、“边城”概念提供了文化依据。按照亨廷顿的观点,文明的冲突源于抹杀差别,差别或者说多元化才是和谐的根本,人们应该“为差别而欣喜”。在此前提上,他赞赏黔东南的建筑采取那么低调的色调,跟山河连为一体,保持着对大自然的谦恭,其实也是对其作为样本的意义的赞赏。也因此,他说如果看到白生生的马赛克在当地出现会感到愤怒,就不是矫情了。

上一篇:理想城市的中国逻辑 中国式理想城市 下一篇:靠不住的网游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