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深层原因探析

时间:2022-06-11 07:39:32

中国通货膨胀深层原因探析

[摘要]中国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在于圜内经济以企业的高租金和劳动力的低成本共同架起的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导致国际收支的超大顺差,进而导致中央银行长期持续的货币超发。其结果就是日渐累积起居民大众低收入与市场货币流通量的巨大失衡,从而形成了月益显现且难以遏制的通货膨胀。这是一种特殊的租金推动型通胀,其根本的解决方法也在于通过降低租金水平,恢复国际收支平衡。

[关键词]通货膨胀:租金推动性通胀;国际收支顺差过大;货币超发

[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10-0034-03

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已越来越令社会高度关注。2011年7月,中国CPI已达6.5%,PPI已达7.5%,均创下了近37个月的新高。通货膨胀在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压力,而是一种令人困惑的经济现象。实际上,自2009年以来,通货膨胀就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政府特别是人民银行更是采取各种措施稳定物价、避免通货膨胀,如人民银行持续地发行央行票据,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今已达到了21.5%的惊人高位,且又连续数次提高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等等。然而,所有这些措施都收效甚微,通货膨胀还是难以抵挡地来了。

虽然本轮通货膨胀是从2009年开始引人瞩目的,但通货膨胀压力早已存在,甚至在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的经济任务。把视线放得更长,就会发现实际上通货膨胀是长期以来中国经济都难以克服的顽症,改革开放以来,每隔几年通货膨胀就会出现一次。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的通货膨胀是隐性通货膨胀的显性化,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将长期压制的物价的一次集中释放,90年代的通货膨胀是卖方市场条件下的需求拉动(特别是投资需求的拉动)所导致,那么,进人新世纪以来,已经是买方市场的中国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压力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为什么这么多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都阻止不了通货膨胀的到来呢?

一、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通货膨胀是长期以来货币超发的结果,但这只是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中国人民银行并不希望超发货币,不仅如此,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都在通过公开市场回笼货币,通过上调准备金率和利率来紧缩货币。那么,社会经济中流通的大量货币又是从何而来呢?

1.外汇占款是近年来中国货币大最发行的主渠道。一般而言,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有两个渠道:国内信贷与外汇占款,二者发行的货币共同构成为基础货币(储备货币),再经货币乘数的作用而形成为M1、M2等层次的货币供给。正常条件下,国内信贷是主要渠道,外汇占款是次要渠道,但是近10年中国货币的发行情况却正好相反。我们来看下面的具体数据①:

在下图中储备货币与M1、M2的近乎同步的增长关系,可以看出近10年的货币乘数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货币供应的超常增长只能解释为基础货币的超常增长。再从图中储备货币与国外资产的关系可以看出,在2001年,外汇占款还仅为基础货币的一半左右,而到了2005年二者就已经处于相当的水平,而在这之后的年份,外汇占款竟然超过了基础货币。这说明,国内信贷的渠道在近年来一直是处于货币回笼的状态,基础货币的超常增长完全来自于外汇占款的超常增长。

另外,从上图中还可以看出,2009年中国货币供给增长加速,而国外资产增长放缓。国外资产的这一变动是因为全球经济的不景气,2009年的货币增长加速则是货币乘数的变动导致的,即银行系统中的货币大量流入社会,从而形成了巨额的货币供给。但从长期看,货币乘数是相对稳定的,更缺乏趋势性的变动,货币供给的持续超发只能解释为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

2.外汇占款的超常增长来自于国际收支顺差的累积。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3万亿美元,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如此庞大的外汇资产难以运用,目前被迫大量用于购买美国的短期国债,时刻面临着汇率变动的风险,标准普尔将美国政府债券的降级更是给中国的外汇资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可见,外汇储备的增长并不是当前中国政府的主观愿望,而是长期国际收支顺差累积的必然结果。

从1994年开始,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状况从未改变,最新统计的今年第二季度,依然实现了经常项目顺差696亿美元,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670亿美元,2011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再增长了2777亿美元。如此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在中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条件下,必须由企业结汇给银行。银行持有的这些外汇资产在银行间的外汇市场上,就会形成对外汇的超额供给与人民币的超额需求,从而导致人民币的升值。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不得不在该市场上以人民币购入外汇,而中央银行的这一行为过程,就形成了其外汇储备的增加与货币的超额发行。因此,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经由外汇占款的渠道形成了中国货币的持续超发。

二、汇率与投资储蓄难以解释国际收支顺差的成因

关于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一般有两种流行的观点:一是人民币汇率的低估,二是国内外投资储蓄的失衡。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1.人民币汇率的低估难以解释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既然以汇率低估作为原因,首先就必须给出汇率所谓合理的标准。什么是合理的汇率呢?一种说法是使国际收支基本均衡的汇率水平是合理的。这一说法虽不能说有什么错误,但是如果用于解释国际收支的失衡就会形成循环逻辑,毫无意义。合理汇率的另一说法是当前广泛被采用的购买力平价,但以其解释国际收支的失衡同样是站不住脚的。

第一,按绝对购买力平价,人民币是否被低估很难衡量。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合理的汇率应当使经汇率折算后的两国物价水平大致相等。但是各国的产品及其价格千差万别,连找到两国共同消费的商品篮子都是完全不可能的,总体的价格水平就更难以衡量。例如,美国的房子与中国的房子是根本不同的两套房子,其价格根本不具有可比性;美国的饭店与中国的饭店提供的食品和服务也具有极大的差异性;美国的汽车虽然可以认为与中国的汽车大致相同,但是用车成本又完全不同;部分国际品牌的服装在中美两国都有出售,但这样的服装在美国是作为必需品大量消费,而在中国则是作为奢侈品很少消费。从综合的角度,根据美国美世咨询公司公布的《2011年全球生活成本调查》的报告(该报告从衣食住行、家庭用品、娱乐等生活各方面,对全球214个城市进行了调查比较),北京的生活成本已经超过了纽约。这更说明了人民币根本就没有被“低估”。实际上可以比较的,只有大宗商品的价格,但各国的主要大宗商品市场都已经与外汇市场联动,按这个比较的话,货币的购买力永

远都是合理的。

第二,按相对购买力平价,人民币被低估与事实不符。由于绝对购买力平价的计量上的困难(事实上认为购买力平价成立的计量研究几乎没有),有一些研究者用相对购买力平价(即两国相对通胀率=汇率变动率)来衡量汇率水平是否合理。但是有关这方面的计量研究发现,只有通胀率超过20%,相对购买力平价才可以被观察到。另外近年来,中国的通胀率一直是高于美国的,这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无法解释人民币的所谓“低估”。

第三,人民币的汇率变动没有对外汇储备产生重大影响。按照人民币汇率低估会导致外汇储备增加的逻辑,低估得越严重,外汇储备增加得就会越快,反之亦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人民币汇率在2005年以前是非常稳定的,经过2005年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始了一直到今天的缓慢升值过程。那么根据上面的逻辑,在2005年前后我们就应该观察到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的放缓,至少在2005年之前和之后外汇储备增长的速率应该不同。但是我们观察上表,从2001年一直到现在,外汇储备的增加速度一直很稳定,因而至少在目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程度之下,我们观察不到汇率与外汇储备也即人民币超发之间的明确关系。

2.国内外的投资储蓄失衡也难以解释中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所谓国内外投资储蓄失衡是指中国的储蓄大于投资,而美国正相反,因而中国贸易顺差而美国贸易逆差。这一理论的逻辑在于:一国的居民将未消费的收入以储蓄的形式存人金融系统,再进入企业以形成投资,因此封闭的经济体中,储蓄一定等于投资,而在开放的经济体中,则金融系统可以将一部分储蓄投入外国的企业,而使本国的投资减少,对本国与外国产品的购买也就减少,形成顺差。逆差国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这一理论逻辑上的问题,在于其完全基于国民收入的恒等式来进行分析,因而只能说明储蓄投资缺口与贸易差额的数量关系,而无法说明二者的因果关系,即无法说明是储蓄投资缺口导致了贸易差额,还是贸易差额导致了储蓄投资的缺口。另外,即便二者之间的确存在着因果关系,但是储蓄投资的缺口在贸易方面体现为顺差(逆差),这一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也必然在国际金融账户上体现为相同数量的逆差(顺差),这与中国长期的双顺差现状明显不符。

三、居民低收入造成了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

1.低收入必然导致低进口。低收入必然导致低消费,也必然导致作为消费内容之一的进口也是低水平的。这是国际经济学中的常识。不过这一现象与中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地位相联系,还可以发现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结构上也会形成中国进口的低水平。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当然这一工厂只是生产中低档产品的工厂。高档产品的工厂在欧洲和日本,而美国则是创新产品或技术的制造者。中国居民由于低收入,不仅消费数量不多,消费档次也不高。那么,当中国居民消费时,就会主要选择国内生产的中低档产品,而较少选择欧、日、美的高档产品或创新产品。这就进一步导致了中国进口的低水平。

2.低收入与高租金导致高出口。低收入并不必然导致高的出口水平,比如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居民的收入低。出口水平同样也低。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低收入就可以导致高出口。这一特定的条件就是生产技术工艺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产品普遍为国际市场所接受。在这一条件下,低收入实际上就是低的人工成本,而低成本就会导致低的产品价格,从而扩大产品在世界范围的销售,形成大量的出口。中国多年来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劳动力低成本支撑起来的。从另一角度,中国企业既可以选择出口也可以选择在国内销售,因此中国高出口的另一原因就是内需不足。内需不足当然与低收入有关。但同时,经济中的高租金也进一步加剧了内需不足。如中国居民面临三大支出压力:住房、医疗、教育,而这三方面的供给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垄断,垄断就存在着租金,而住房、医疗、教育都是必需品,其支出都是刚性的,因此高租金挤压了居民的其他消费支出,加剧了内需的不足。

综合来看,在中国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居民的低收入同时导致了低的进口水平和高的出口水平,因而也就形成了巨额的顺差。这在中国人民币的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就会形成为以外汇占款为渠道的货币投放,形成货币超发。

四、高租金是居民低收入的根源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居民的低收入呢?深入分析即可看出,因为企业面临着高额的租金,而这些租金挤压了居民的收入。这可以从总量与结构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从总量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发达程度依然不高,人均收入在全球的排名在100名之后,显然是很低的;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居民收入来源于企业收入(企业收入的加总就是国民收入),因此从企业收入的支出结构就可以找出居民收入低水平的原因。

企业向社会提品和服务,通过交易而形成为企业收入。从宏观的角度,企业收入大致有四个去向:政府税收、企业利润、雇员收入与企业的投资采购。其中企业利润除了供股东消费外,绝大部分还是转化为了企业的再投资。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政府税收、雇员收入与投资采购三部分。

1.政府税收。政府税收是强制性的。从每年财政收入的增速远远超过GDP的增速角度,可以知道政府税收的总体规模是巨大的。税收在征收之后又有三个去向:公务员收入、政府投资、转移支付。其中的政府投资规模极为巨大,这没有人会有异议,相比之下转移支付基本可以忽略,本文集中分析公务员收入。公务员收入分为公开收入与灰色收入两部分,中国公务员的公开收入并不高,但是灰色收入普遍认为是比较高的。虽然灰色收入很难从统计数据上得到,但是从每年公务员考试的录取比例就(高达上千人乃至几千人取一)不难想象其水平高低。从已查处的诸多实权高官所占有的巨额“来源不明”资产,更可见其灰色收入高得惊人。公务员为什么可以获得灰色收入呢?显然与其手中的权力有关。因此,其灰色收入从经济学角度讲,就是租金,就是向企业的寻租行为导致的租金收入。其来源,或者是政府税收间接转化而来,或者是企业获得的各种形式的税收减免。其灰色收入实质是租金,其贪污受贿等各种黑色收入就更是权力的租金,就不必再加论证了。

2.雇员收入。雇员收入是通过劳资谈判而确定的,因而其水平高低就取决于双方的谈判能力以及雇员可以为企业作出的“贡献”。企业如何判断这一贡献的大小呢?当然是创造利润的能力,或者说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就中国企业的普遍状况而言,技术(包括研发、生产、品牌等相关的技术)显然不是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中,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上文已经分析,这是通过居民的低收入

实现的。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由于中国已经在多年前实现了从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转变,因此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销售能力或拿项目的能力。当然,对部分企业(例如房地产企业),也存在低价取得资源的优势。

从上面的分析中不难理解,为什么除少数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可以获得高工资之外,大多数普通员工的收入是低水平的。因为大多数普通员工既不会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价值,也缺乏足够的谈判能力。当然在企业中也有高收入的员工,但这部分员工或者可以为企业取得项目,或者可以为企业取得资源,因此的谈判能力也很强。那么这部分员工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殊能力呢?自然是身份特殊,或者是关系特殊。因此他们无论是企业内部的正式员工,或者是企业外部的隐性员工,其高收入的实质都是佣金收入,而他们依靠特殊身份与关系取得的佣金在实质上也是租金。同时,由于这部分租金的存在,也挤压了普通员工的工资收入。

3.企业的投资采购。企业采购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房屋、机器设备、原材料能源。其中,机器设备是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易,在总量上互相冲抵,对其价格不做讨论。最主要的是,土地房屋与原材料采购,由于垄断因素而使其偏离了合理水平。这其中:土地的供给是垄断的,房屋供给是部分垄断的,能源中的煤虽然不是垄断的,但是煤转化的电是垄断供给的,石油供给也是垄断的,石油化工产品和各种矿产的采掘也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由于垄断力的存在,这些产品的定价都处于较高的位置,这些垄断企业所取得的垄断利润(即超额利润)实质上也就是其它企业向其支付的租金。

五、中国当前通货膨胀是租金推动型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际收支顺差与固定汇率导致的货币持续超发,而其根本原因则是经济中的高额租金挤压了内需,挤压了居民收入。因此,中国的通货膨张既不是一般新凯恩斯主义分析的需求拉动、供给推动型的,也不是货币主义分析的纯货币型的,而是租金推动型的。租金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就是国内经济的高租金挤压了居民收入,从而使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形成成本优势,进而形成巨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在中央银行维持汇率稳定的条件下,导致中央银行被迫以外汇占款的形式持续超量发行货币,形成通货膨胀。

因此,从降低需求和提高供给的角度来控制租金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是南辕北辙,从控制货币角度来遏制通货膨胀则是舍本逐末,必然力不从心。实际上,要遏制租金推动型的通货膨胀,降低租金的水平才是根本解决之道。只有降低了租金水平,才有可能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国内需求,增加进口;同时收入的提高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迫使部分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退出国际市场,减少出口。进一步地,国际收支的逐渐恢复均衡释放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通过外汇占款发行货币的推力消失,从而才有可能消除货币的长期持续超发,从根本上遏制通货膨胀。

上一篇:瞿秋白与共产国际 下一篇:从官僚体制的视角分析公共投资规模的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