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朗读·多朗读·会朗读

时间:2022-06-11 05:26:09

爱朗读·多朗读·会朗读

朗读对于培养学生语感、课文记忆、同化诗文情感、迁移知识技能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小学生处在接受语文系统教育的起步阶段,他们的语文智能、语感、情愫等都处于发展期。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朗读训练,帮助小学生全神贯注地融入作品之中,对于促进小学生的正常成长、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都非常重要。本文将从任务驱动、情境创设和多样训练三个维度来具体谈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能。

一、任务驱动,生动有趣增加朗读时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必须要以明晰的任务或问题来激发和维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已有经验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实践表明,由于缺乏一定任务的驱动,学生往往会因为没有朗读目的和目标而陷入茫然状态,致使朗读变为学生“念书歌”“念经”等消磨时间的工具。因此,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小学生朗读技能的核心课程,在朗读教学时,应当积极进行任务汇编,让学生在任务的指导和驱动下全神贯注地朗读,认认真真地进入作品之中。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早》时,为了不让学生抱着应付心理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朗读和学习,教师设置了多个朗读任务,以驱动学生的朗读热情,延长朗读时间,让学生在本课教学中能够获取充分的朗读体验,具体的任务如下:

1.朗读第一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并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以及自己不懂的词汇,并做上记号。

2.朗读第二遍:尝试有感情且正确地朗读课文,并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

3.朗读第三遍: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课文的基本脉络,读懂课文写了什么。

4.朗读第四遍:精读课文,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并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与同伴分享感受。能够理解“早”的真正含义。

二、情境创设,融情入景培养朗读情感

人是有感情和意识的动物,如果任意选择一个不加思考和修饰的环境供给学生朗读之用,我们很难相信所有学生都能精心朗读,都能愉快朗读。调查显示,没有教师太多参与和介入的早读由于课堂氛围始终如一,学生不仅心神不宁,小动作频繁出现,而且朗读也只停留于口头的上,没有真正融入语文文本的熏陶和滋养之中。所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温馨、宁静且又富于竞争的朗读课堂,是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朗读,提升全体学生朗读水平的关键。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两首》时,由于古诗文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并不常用,学生无从获得实践的体验和训练,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很容易将其他文体的朗读方式照搬过来,结果导致朗读停留于认读上,不仅断句错误明显,而且这种机械化的朗读也不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文中的意境所在。因此,教师的积极引导,各种情境的创设和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引导学生朗读《江南春》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类似诗文,如《春晓》《春夜喜雨》等,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增加学生对本课的认知,并带着学生有感情且有节奏地朗读这些诗文,以帮助其寻找感觉,让学生在这种熟悉的情境中接触《江南春》,读出诗文写今怀古的独特韵味。又如在教学《春日偶成》时,教师可以先营造一个温馨的春天情境,如看一段有关春天的宣传片,展示有关春天的美好图片,再出示名家朗读进行示范和引导,最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模仿朗读。

三、多样训练,形式丰富提高朗读技巧

朗读的目的在于学生语感的养成,在于学生语言智力的发展,更在于学生朗读技巧的提升,它与写作一样,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和探索,对语文朗读的停顿和连读、重读和轻读、抑扬和顿挫等基本规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在实践中不断训练、检验和践行这些朗读技巧,并不断更新和改造,以切实提升自身的朗读技能。

仍以上述的《古诗两首》朗读教学为例,首先,这是古文,学生不可能通过一遍或者两遍的朗读就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就能明晰诗文的结构特征,学生必须反复进行朗读和推敲,再结合已有经验和教师的引导才能实现。其次,不管是《江南春》还是《春日偶成》,都要求学生在朗读中要注意诗文朗读的正确读音、节奏、停顿以及感情的渗透,而这些东西也是“熟能生巧”之物,需要学生反复朗读才能获得。再次,朗读是贴近诗文作者、理解诗文含义、感受作者情感的基本形式,需要学生在不断朗读中与作者沟通,与文本沟通,与教师沟通,才能真正进入这两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朱熹认为,孩子从小就必须开始学习朗读,养成朗读的习惯,还要通过朗读对课文的一字一句进行细致的理解。可见,朗读不仅是小学生学会正确阅读和理解文章含义和感情基调的主要方式,还是学生学好语文、发展智力以及实践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小学语文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学生朗读欲望,以情境焕发学生朗读激情,以训练培养学生朗读技能,不断提升学生朗读水平。

上一篇:观察生活 放慢脚步 下一篇:与创新者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