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常忠真正的力量来自内心

时间:2022-06-11 04:13:46

教育是人类的根本。攀岩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对于青少年来说,攀岩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好方法,通过攀岩,让他们更多地了解自己,体验各种成功、失败、坚持、放弃、紧张等不同感受。这是刘常忠对于攀岩运动的解读,也由此拉开了他的攀岩教学之路。

我和攀岩有奇缘

1995年中考前夕,晚上睡觉梦见自己手沾白粉印,梦境中好像指引自己做一个老师。我中考的第一志愿是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父辈们的意愿),在第一志愿落榜后,鬼使神差地进入南方工业学校(江西赣州),读地质专业。我很快被攀岩教练选上,成为一名攀岩运动员,并获得了好成绩。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攀岩之路,我现在成为一个攀岩教练,想想当初的那个梦,还是应验了。

我2007年从国家队退役,2008年开始做攀岩培训。我是一个很固执的人,要么不选择,选择了就要做好,坚持到底,这种“坚持”并不是苦苦的支撑——苦逼自己,而是选择一种相互信任。即使遇到很不好的情形,还是选择相信它,这其实是一种信念,有了信念,人才能不败!每个人获得这种坚定信念以前,总是需要经过各种煎熬,我也是这样。

退役后,我突然多了很多身份,也面临很多问题。这一年我成家了,孩子马上出生,家庭需要照顾。这一年我还是上海体院的本科生,我可以考虑留校做老师,但需要家里支持,继续深造再读研究生;要么选择朋友帮助,另求他路;要么选择自己创业,我选择了后者。可以看得出来,其实我是被迫退役的,正如我前面所说,在我的心里,没有“退役”这两个字,只要有条件,只要身体应许,我就会参加比赛,不管年龄有多大,其实我从未退役。对于一个一直想参加比赛,又不能比赛的人来说,这真是一种巨大的痛苦,这种状态我学会了珍惜,不像以往会考虑很多成绩因素,能参加就是一种莫大幸福。这种经历也影响我后面创业中诸多决定,所以,我坚信,有信念,不会输!

我的第一次培训课

2008年5月,我选择在上海恒毅攀岩馆培训授课,岩馆老板刘哥也比较支持,第一期学员8个人,大多都是我的朋友。第一次培训,我更多地是用专业运动员的方式来教他们,一个字——练!后来发现,即使很容易的技术,他们很难学会。课程最后的结论是,我是动作实力派风格,不善言辞!有很多技术,不知道怎么教。这次培训班对我影响很大,我第一次思考,为什么他们学不会?攀岩有哪些技术,我会哪些技术,怎么教他们,先教什么,后教什么,等等。第一次意识到教和练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在第一个攀岩培训班结束后,突然有一天,一个女学员过来找我报班学攀岩,这是她第一次攀岩,每次攀爬超不过3米高,于是我打算在岩壁底下教她,可是我发现,即使在一尺高的地方跳下来,她也可能摔跤受伤,她没有任何运动经历。两个小时的课怎么办啊!这次我要头大了。我需要尽快寻找有没有比直壁上四点平衡还要简单的攀爬动作,找到适合她的训练方式。后来我只有让她双脚站地上,练习基本平衡动作,两个小时的课程就这样化解了,这个学员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信心了。我开始不断完善自己的课程课案,完善自己的攀岩技术体系。

培训班做了几期后,我开始被邀请到其他城市培训。一个偶然机会,我被邀到苏州做培训班。每堂课有很多内容,教了很多东西,包括理论,结果发现,他们理论知道了很多,但水平却少有进步。这段时间,我的培训讲得很多,学员练习较少,我又被冠上“理论派”的帽子,教学水平还是不行。

在你要打破某种状态之前,不管你做什么,总会被人议论被人说的。首先是价格。在2008年之前,没有人专门花精力去做攀岩培训,很多都是岩友之间相互交流,或者岩友自发指导新人。所有攀岩馆培训班价格也很低,两百块钱,6堂课,每次课两个小时,还没人学,那种状态下,没人想做培训,也没人敢把培训价格提高。我们培训班价格,1500元,12次课。因为这样,很多岩馆开始调整培训价格,因为这样,渐渐才有人把攀岩教练当成一项事业去做。

在这之前,中国有很多攀岩书籍,网上有很多前辈的攀岩心得,但缺乏技术类的教材。很多人觉得攀岩很好教,反正就是定几条路线,就是爬,每个人都会定线。我们做培训,我们需要给学员各种不同的指导,我们需要理论依据,在这种状况下,我开始整理我的攀岩心得,研究攀岩技术体系。我要感谢我的所有学员,我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使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的课程,修复我的攀岩技术理论体系。最终,一本《岩之有道——刘常忠教攀岩》和大家见面了,这只是我对攀岩运动的理解,以及对攀岩技术的一次归类总结,我只是把我的经验和大家交流,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也正因为这种心态,才能促成这本教材面世。

中国的第一所攀岩学校

2008年攀岩培训班做了好几期后,我们第一次对外宣称“刘常忠攀岩学校”。之所以没叫俱乐部,是因为“学校”有厚重感,俱乐部更具商业意义。果然,此消息一出,在岩界犹如重磅炸弹,很多朋友问询我。其实“学校”只是一个称号,我们还不具备做实体的能力。

从攀岩学校创立之初,我们就期望能培养杰出的攀岩人才,自2008年第一期全国青少年寒假训练营以来,我们连续举办5期全国青少年暑期训练营,我们的学员,大多都是全国青年锦标赛各组别前三名的选手,也是未来竞技攀岩的主力军。

通过一年培训积累,我们的名声出去了,2009年,我拥有自己第一家攀岩馆——杭州五环先锋刘常忠攀岩馆,现改名为恒毅杭州刘常忠攀岩馆。同时“全国青少年暑期攀岩训练营”在杭州开班。2010年,我们得到苏州独墅湖高教区的支持,拥有第二家攀岩馆——苏州独墅湖刘常忠攀岩馆,这算是我们攀岩学校的根据地了,从此以后,结束了以往“借鸡下蛋”的状况。2011年8月8日,我们成功申请2012年全国青年锦标赛在我们的苏州攀岩馆举行。2012年8月,我们马上拥有第三家攀岩馆——深圳通来刘常忠攀岩馆,它位于深圳车公庙皇冠科技园体育运动中心内。

任何事物发展,最终都要归结为一个符号,一个代号。从我开始做攀岩培训开始,我就开始考虑这件事,叫什么名字,用什么 logo作为代号。从“刘常忠攀岩学校”的称号,到刘常忠攀岩培训、刘常忠攀岩训练营、刘常忠攀岩馆,到刘常忠攀岩,我想最终归结为“LCZ”,我的名字缩写。我们的logo代号是一只向上攀登的蜗牛,也是我名字LCZ的缩写。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选用蜗牛做标志。我告诉他们,真正的速度是看不到的,真正的力量是在心里。蜗牛虽然很慢,但有信念,最终会到达胜利的终点,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标志。人的这一生,如果不主动走出去,尝试新的东西,不会有机会获得新生,总是蜗居在自己的壳里,只有死路一条。

生活是我们发展的方向。我一直认为,做什么或者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选择的事物,你对她的价值理念,以及对她的信念。攀岩是一项运动,我们要运动,要健康,更要更好的生活,攀岩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希望攀岩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快乐、健康,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基本尊重礼节,我想这些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未来,我们会一直坚持做攀岩馆,做青少年教育,搞攀岩学校,培养杰出攀岩竞技人才。曾经,我们希望自己快速发展和壮大,那是为了满足虚荣。我希望我们的攀岩学校不是叫一年,而是叫一百年,只有好的理念才能长久发展,才会受到尊重。我们不需要太快发展,开心、被人认可最重要!

上一篇:混凝土桥梁:裂缝、成因、预防、措施 下一篇:上海泛彩:助力印刷包装供应链中的颜色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