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特:做自己擅长的事

时间:2022-06-11 02:22:01

这是诞生在拉丁美洲的一个真实的童话故事。

1986年8月21日,博尔特出生在牙买加小城特拉沃尼一个乡村家庭。父母经营着一家杂货店,卖些米饭、蔬菜和鱼类,母亲是一名裁缝。博尔特自小因非常调皮,而被医生诊断有多动症,医生一直告诫其父母,要在路上好好看住这个小孩。

为了不让博尔特惹事,父亲曾打过他的屁股。小时候的他,经常和哥哥去打板球,并逐渐喜欢上了这项运动。作为牙买加最热的运动,成为一名板球选手无疑是所有牙买加孩子心中的梦想,博尔特也不例外。

10岁那年,博尔特开始接触真正的专业训练。老师总认为他是喜欢偷懒,看他不是早退,就是迟到,无奈下只好让他改练田径,因为这相对会轻松些。

在训练的头几年里,博尔特训练非常刻苦,但他并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成绩。这让急于求成的博尔特信心开始动摇,“每天训练结束,看着秒表上的成绩,我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离开田径场。”

2002年世界青年锦标赛,15岁的博尔特终于迎来自己运动生涯中的首次爆发。200米夺冠成为小博尔特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牙买加人出色的短跑天赋引起了著名教练米尔斯的注意。

米尔斯希望博尔特能够在200米和400米上有所作为。因为博尔特的身高1.96米,体重达到88公斤。传统理论认为,短跑运动员理想的身材应该是腿部短而强壮,以提供起跑和加速所需的巨大爆发力,并且有“短跑项目拒绝1.9米以上的身高”的论断。不过倔强的博尔特并不领情,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擅长的,于是转战强手如林的百米赛场。

教练米尔斯给博尔特指出的明路:狠练前30米,30米后以超大的步幅来获得优势。冲起来后,博尔特将是无可匹敌的,最后时刻的冲刺速度则是他与生俱来的优势。所以,能成为百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绝不是如外界所说的“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是付出了别人不曾付出的艰辛。

博尔特说过,米尔斯是个好教练,是他前进的巨大动力。因为米尔斯极难被取悦,每次博尔特觉得自己表现完美时,米尔斯就会告诉他,并不是这样的。博尔特打破世界纪录后,他冲教练嚷道:“瞧!棒极了!”米尔斯又说,嗯,还不够好。只要每次博尔特觉得自己表现出色,米尔斯就会适时地泼些冷水。

2009年8月16日,柏林世锦赛上,他以9秒58的成绩改写百米世界纪录时,比在北京奥运会夺冠时创造的9秒69快了0.11秒,而他的前辈用了28年才做到这点。柏林也见证了博尔特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三次刷新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的飞人,再次打破世界记录,他也证明了天赋异禀的自己,刻苦训练努力的结果。

今天,人们会像记载历史那样写下博尔特过去23年的点点滴滴,甚至博尔特的每一个微妙的变化都会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英雄故事。牙买加国旗、食物甚至是随性的舞蹈,也跟着这位田径名将跑遍了世界。在接受访问时,这位当今世上跑得最快的男人一本正经地告诉媒体:“为了让我的名字被写进历史,我会一直争取胜利。”

想想当下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像博尔特那样,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特长、天赋和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擅长的事,适合自己的事,并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去创造人生最大的奇迹。

责编/魏小菲(E-mail:)

上一篇:埃尔米特:数学考不及格的数学家 下一篇:奔三,在成熟中失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