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适用房的探讨与分析

时间:2022-06-11 01:52:06

我国经济适用房的探讨与分析

摘要: 经济适用房政策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引起了很多争论。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适用房的作用,接着针对其运行现状,指出我国经适房存在的问题,最后借鉴国外关于住房保障的做法,对我国经适房政策提出建议。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住房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但是在日益关注民生的今天,我们更应注重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发展。经济适用房本来是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而推出的,可以说政策的导向性是好的,但是经济适用房自推出后就引起很多争论,甚至有不少人呼吁停止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与销售。本文分析了我国经适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经济适用房概述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 经济适用房相对于商品房具有3个显著特征:经济性、保障性、适用性。它有以下一些作用:1.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2.优化了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平抑了商品房价格不合理上涨;3.经济适用房边缘集聚有利于城市中心空间布局优化;4.改善了城市环境,带动了城郊结合部的发展。

二、我国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1991年提出“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优先解决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后,经济适用房从1998年开始快速发展。相对低廉的房价,使其成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首要选择。但是据调查研究,近几年经适房的运行出现了很多不“经济”现象,故目前已有一些省市停止经适房的市场供应。经笔者分析,目前的经适房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真正需要住房的中低收入家庭需求不能满足。政府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是为了中低收入者能够买得起、住得上。但是,在经济适用房的销售中,部分高收入者却进入了购房者行列。

2.房屋面积失控。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经济适用住房要严格控制在中小套型,中套住房面积控制在80左右,小套住房控制在60左右。然而自经济适用房开发以来,140平方米的户型却很普遍,个别项目的复式户型面积达到260平方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经适房的开发建设在配套政策、管理制度上还不是很完善。户型过大,豪华而不适用的大面积住房使一般工薪阶层望“房”兴叹。

3.房屋质量偏低。经济适用房的房源一般有两个:新建与由积压商品房转化为经济适用房。新建的经济适用房虽然政府给予房地产开发商一定的财政补贴,但由于补贴是隐性的,使得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经济适用房建设的质量。房龄不过几年,就出现诸如墙体脱落,外表破旧等问题。同时,为了处置积压房,并加快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很多地区都实行了将积压商品房转化为经济适用房的政策,但也大都存在工程质量低的问题。

4.寻租腐败滋生。经济适用房价格虽然比一般商品房低,但是在政府优惠政策下,仍然存在很大的利润可图。资源是有限的,在利益的驱使之下房地产开发商必然会对相关官员有所“表示”。然而经济适用房供给有限,这时“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政府官员掌握着分配大权,在同等条件的需求下,必然是“关系”优先,当行贿的成本低于两种渠道的差价,行贿就不可避免。在房地产市场还不健全,政府官员手中掌握着资源分配权利的现实下,寻租腐败是难以杜绝的。

三、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经济适用房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对经济适用房做出相应的调整。若停止经济适用房的供应,那么一些家庭可能就会失去购买住房的能力。除非有更好的政策替代经适房,不然就应该对经济适用房做一些较大的调整。首先,保证经济适用房的透明,让公众来监督经适房的建设、分配等等,以防止暗箱操作,从而保证经适房能真正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其次,降低经济适用房的舒适度,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前提下,适当地降低经适房的面积,以避免经适房落入不适当的人手中。最后,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以缓解经适房供不应求的局面。

2.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1959 年,新加坡居住困难的家庭占到了全国的84%。通过在住房领域实行“以政府分配为主、市场出售为辅”的原则,到2010年85%的新加坡公民住进了政府建造的“政府组屋”。对于美国,在大力开展公共住房项目时,不仅政府会通过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对项目的执行进行监督,新闻媒体还会进行监督和批判。在瑞典,政府不仅为住房的建设资金提供相应的贷款,还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补贴以控制住房成本在合理的水平上。另外,瑞典政府还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分工明确”的住房保障机构,对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权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加大廉租房和公租房的建设。经济适用房的作用是有限的,仅保障了具有当地户口的少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因此,国家可以加大力度建设廉租房,并考虑把非本地人口的人群纳入廉租房的供应对象。同时,国家还应加大对于公租房的支持力度,以便更好地解决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及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同时可以考虑打破户籍限制,将公租房覆盖面扩大到有基本稳定工作的城市常住人口。

参考文献:

[1]王歌.我国经济适用房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外资,2012

[2]苏伟.杭州经济适用房现状分析及产生影响探讨[D].浙江大学,2007

作者简介:

上官聪聪,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

沈婷,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金融专业。

上一篇:新时期保险监管工作探索 下一篇:浅析专利侵权判定中等同原则与禁止反悔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