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时代使命 标举大家 引领典藏

时间:2022-06-11 08:16:32

肩负时代使命 标举大家 引领典藏

如何看待当代艺术品市场;如果整合文化多元素,推动书画艺术品市场发展;如何推动巴蜀艺术走出去,做大做强;书画收藏应该秉持怎样的准绳;一个策展人应该具有怎样的胸怀;带着上述诸多疑问,国庆前夕,我们特别专访了著名艺术策展人、四川长江画院管委会主席丛啉中先生。

文化产业能做大 看好四川文化底蕴

《收藏人物》:作为国画大家晏济元、周抡园、王永华的策展人,应该说你是很成功的。最近几年你和你策展的对象一致获得了极高的美誉度。与我接触这三位大家之初的作品收藏价位相比较,今天的市场价确实发生了根本性的提升。这里面有什么诀窍吗?或者简单地说,你是怎样完成这些不可思议的飞跃?

丛啉中:辉煌谈不上。但是要回答你的问题,我想我应该从我进入书画界的原始初衷谈起。

文化是最有可能做大的产业,七年前我就非常看好四川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积淀。当然,要做好这件事,四川需要拥有领导大区域的胸怀和与时俱进的文化环境。我们目前最需要的不仅仅是艺术家、文化人,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能够将艺术品与市场、与金融、与学术相融合的策展人、经纪人、创意人才、文化金融专家、市场营销专家、收藏家、投资家等等。促进各种文化资源在四川的整合,才能满足以商业模式和文化推手为主要表现的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比如画廊通过制定出智慧型商业策略,大处着眼,精微把握,在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我相信,这样做,我们的书画市场就有可能持续繁荣。

留住民族艺术记忆是我之责任

《收藏人物》:回到起点来讨论,将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寻找到一些本质性的因素。能不能回顾一下你当初选择三位大家的原始想法?如你所说的“精微把握”,你当初是在怎样一种理念下作出的选择呢?首先,我们来谈谈晏老及晏老的作品,好吗?

丛啉中:深度挖掘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能够拥有比较优势的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我七年前开始推广晏老的作品,三年前开始推广周老的作品,都是我对四川书画资源反复整理、研究、尝试的结果。特别是通过一些努力,晏老的作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普遍认可,这让我在艺术之路上继续前进增强了信心,同时,这对四川长江画院在商业上冲出重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四川国画界,自陈子庄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市场上缺少旗帜性的中国画画家,川籍国画家的作品在整体上出现了价位低、销售率低的现象,这与成都市的文化名城身份十分的不匹配。

百岁画家晏济元,曾被称许为“海外有个张大千,国内有个晏济元”,其画作被张大千赞誉为“作家士气兼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晏老的书画作品长期达不到应该享有的市场号召力。拜见百岁老人的第一面,我至今记忆犹新,就像是心脏被强烈撞击了一样,忽然间我被撞醒了,我们应该崇敬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家。张大千对晏老的题款评价是:“济元拟宋人布局”,晏老年轻时候临摹了石涛、山人的大量作品,可以这样说,晏老是从宋元、明末清初的国画两座高峰中走了回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晏氏风格。

因为这份崇敬,我非常强烈地产生了一种“留住民族艺术记忆”的冲动,而且这种冲动很快就转化成了一种责任。在当今社会,金钱不是真正的财富,晏老的精神世界才是财富。我崇敬晏老,是因为我崇敬晏老的精神世界。这位世纪老人所生活的百年社会,经历了战乱、野蛮、狂躁、和平等,但他画中的世界依然非常的澄明洁净,他的内心世界又该是多么的干净与光明。

以上这些都是基础,因为有了基础,长江画院后来的种种努力才会有意义。早在三年前,晏老作品就已跻身国内国画拍卖价的前十位,这是由晏老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所决定的。

《收藏人物》:晏济元已成为你身上的一个符号。据记者了解,你当初接触周老的作品时,收藏界的认可度也不是很高,短短两、三年间,周老的作品在市场上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按照前面那些人的逻辑,周老也应该算作你身上的另一个符号吧,我们来谈谈周老和周老的作品吧。

丛啉中:读画先读人。周抡园先生是美术教育家,曾任教于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抗日期间入川,然后在成都定居,任教于四川南虹艺专。周老在大学教授生涯中留下了一部极富美术实践理论的著作――《山水基本画法》。正因为如此,我深入了解了周老,欣赏到周老的代表作《川西原始森林》,我的第一感受是“震惊”。我对这么优秀的国画大家眼看就要被历史所埋没感到震惊,对周老极其高超的山水技法感到震惊,对周老作品所承载的历史价值感到震惊。

周老的剑门山水系列,比如岩石、峰峦的皴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周老的川西原始森林系列,焕发着一种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积墨重彩之下,周老的现实主义新山水,是具有美术史意义的,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一个里程碑。

周老以艺术美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川西高山在当时的现实状况,如今已经产生了非常丰富的、超越了美术的历史价值。站在现实主义的高岗上,观乎人文,周老把那个时代的森林涵养状态与人文特色留给了后人。如果我们今天去川西,我们将再也看不到周老画面中的一些树种,这些都丢失了,永远回不来了,一并丢失的还有那个时代的生活、工作环境。对照之下,我们不得不对今天或者明天的生态感到担忧。面对周老的这些作品,我总是非常的激动,也非常的感动,感激周老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

去年,国家博物馆永久性地收藏了周老的162幅作品,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周老的作品应该享有这样的待遇。

对历史负责 对藏家负责

《收藏人物》:从你发掘、选择、策划、推广晏老和周老的作品,我感觉到你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历史自觉,历史使命感。这对于你的商业实践又有哪些利弊呢?

丛啉中:我认为,“标举大家,引领典藏”应该是一个艺术策展人的自觉。那些对中国美术史卓有贡献的,对美术探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家,我们必须尊重。艺术策展人必须找到这样的大家,毫不保留地为他们服务,才能对得起历史,对得起我们的商业良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具有时代特征的美术作品推向大众,这才符合文化发展的逻辑。只有这样做,我们的事业才不至于偏离“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翼齐飞”的文化发展大方向。

所以,我一直坚信,自觉承担历史使命,对于书画艺术的发展,只有利,没有弊。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历史担责和自己的团队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获得审美的愉悦,提高艺术鉴赏力,更加喜爱我们民族的艺术。当然,我也不排除,通过种种努力,使得收藏界从四川长江画院交流过去的藏品,能够获得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同步增值。

所以我要说,我坚持“标举大家,引领典藏”的原则,从高度上来说,是对历史负责;从商业上来说,是对收藏家负责;从自身来说,是对商誉负责。

《收藏人物》:那么,今年你选择的王永华先生,来自陕西省,川人对其也略嫌生疏,能不能联系到你的策展原则,谈谈他的艺术。

丛啉中:你这个问题很尖锐。首先回顾一下我与王永华相识、相知的过程,六年前我已经认识了王永华先生,也有过很深入的交流。王永华是与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西安美院副院长贺荣敏同一届的西安美院优秀学子,一个有着强烈创新意识的艺术家,这几年来我对他的所有艺术活动都非常关注,特别是长江画院今年在荣宝斋举办画展期间,经常听到一些名家、大师谈论起王永华的作品,这让我产生了一种紧迫感。之后,我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在北京和西安走访了二十多位国画名家,听取大师们对王永华艺术的评价,紧接着我回到成都,与中国美协理事、著名画家梁时民先生进行了一次交流,他对王永华“以水领墨,以水化墨,以水泼墨”的艺术主张给予了高度评价。

著名文化经济学学者朱炜先生从艺术表现性的角度,将王永华的作品赞誉为“西有梵高,东望永华”,通过一幅幅作品的赏析总结道:“天机活泼的水晕,观照新奇的意象,情绪流淌的意识,心底干净的追问,灵魂伟大的深境,王永华先生在人与世界同在的根源深处,体察、思考、开悟、着墨,有批判地进行着创作。”

当我对王永华艺术的定位越来越清晰,我就越来越感觉到一种紧迫。深具时代特征、继承了优秀传统的艺术创新,我总会产生一种心灵震颤。王永华正是这样一位艺术家,我愿意为王永华这种对艺术探索卓有成就的大家策展,有义务将这样优秀的作品介绍给收藏界,并且通过画家和我的努力,让优秀作品最终成为典藏。

《收藏人物》:你很有眼光。王永华先生的作品拥有这么多名家的高度评价,这会儿让记者想起了你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原始股”,是不是意味着王永华先生今天的作品,也与七年前晏老的作品、三年前的周老作品一样,将会发生一次震动业界的飞跃?

丛啉中:当然,对此我毫不怀疑,信心百倍。

艺术品经营需全产业链大视野

《收藏人物》:你的举动被誉为“四川收藏界的风向标”,你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丛啉中:风向标,绝对不敢当。我只是喜欢说真话而已,只是永远站在收藏家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只是回到书画艺术的本身来观察、感受乃至于预测明天的艺术市场风向。从某个层面来讲,我可以打这么一个比方,收藏书画作品有点儿像当年买全国粮票或地方粮票,地方粮票只能局限在一个地方流通。如何把握书画市场的未来风向,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有目的、有思路、有指向地整理现有的资源。

书画作品是文化资源的一种,文化资源是有魅力指数的,只有那些具有唯一性或开发价值的资源才是魅力资源,才能在产业内部形成比较优势。一家企业也罢,一位收藏家也罢,占有或者开发文化资源都是需要承担成本风险的,所以我们须对文化资源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分级来把控成本风险。

《收藏人物》:书画艺术品与文化资源的关系如何?

丛啉中:以我的经验来看,经营书画艺术品需要具有一种产业思维方式,但这只是第一步,需要具有全产业链的大视野,要有足够的商业路径才能支撑持续性发展。书画作品被收藏家逐渐认识、认同的过程,其实是以一种观念价值的累积,这种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上升为“文化符号”,比如我们今天说“晏济元”已经不仅仅是指代一个画家,而是一个文化资源。我在第32类(茶叶)领域注册周春芽商标,起码能够起到把“周春芽”留在四川、留在中国的目的。

江油市对诗仙“李白”这一文化资源的全方位开发及其成熟的全系列文化产品,已经证明了文化资源的魅力指数与商业发展的关系,这是文化产业的一大经济特性。我认为,对文化资源的全产业开发不适合在一个狭小区域内展开,而应该打开眼界,“走出去”,在市场条件成熟的地方率先落地。比如由“晏济元”衍生出来的“济元寿宴”、“济元酒店”等商标,长江画院虽然已经注册,但是否一定要在成都率先开发呢?是否可以考虑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先行商业落地?这是我目前正在考量的一个问题。

还有,我们应该发挥魅力文化资源的示范带动作用,让产业链的延伸变得更加具有主动性。长江画院在推动书画大家的同时,也为很多画家添设了个人工作室,为这些画家的创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搭设了一条孵化通道。为此,长江画院为很多画家编辑、出版了个人论文集、画集。

《收藏人物》:从你的这些商业策略来看,你的角色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策展人的范畴,能否这样理解,你正在构想一个宏大的产业梦想并且为了这个梦想配置跨界资源?

丛啉中:人类失去了梦想是十分可怕的。我不敢说梦想宏大,但是梦想对于工作是很有益处的,起码工作热情会很高。我目前与信托投资公司、省外知名拍卖公司、画廊、展馆等单位都在积极洽商。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去拓展。

丛啉中,晏济元义子兼经纪人。1959年生于成都,祖籍山东,下过乡当过兵,围棋业余五段,从事过影视传媒出版业,现为书画经纪与策展人、晏济元四川工作室主任、四川长江画院管理委员会主席。

上一篇: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下一篇:一个被时光铭刻的“皇后” 一代被历史珍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