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讲模式”下打造“精品”导学案

时间:2022-06-11 08:03:24

在“学讲模式”下打造“精品”导学案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探讨“学讲模式”中导学案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讲模式 导学案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指出:“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斯宾塞本身就是靠自学成才,他主张教师要相信学生,善于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这种自学能力呢?

笔者认为“学讲模式”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因为“学讲模式”始终强调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关键点就是要看教师课前导学案的设计能否发挥更大的价值,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能设计出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精品”导学案。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导学案中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目标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所以我们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要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而不至于跑偏。教师给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同于我们教参上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不能把教参上的教学目标照抄到导学案中,教师设计学习目标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目标要简洁,要准确,不能超标,降标,不能空洞,布置任务要明确,方法要具体。学生能从教师给的学习目标中认清楚应该做什么,做那些准备,每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去执行,实施的过程会出现哪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

二、导学案要能给学生具体的方法上的指导

我们的学生不论年级的高低,都有自己所固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所以他们在头脑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方法,但是他们并不能达到方法自动化的程度,这样储存在他们头脑中的这些学习方法并不会给他们带来有效的自学效果。所以我们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要给学生具体的方法上的指导。

比如在设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我们曾一起研究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你能从中得到启发,试着找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吗?

我的猜想:--------------------------------

我的验证:--------------------------------

我的结论:--------------------------------

我的应用:---------------------------------

又比如在设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导学案的设计中:

1、觉得自己可以解决新问题的同学可以独立进行研究。(要求:交流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

2、觉得无从下手的学生可以先做老师提供的准备性练习,再独立探究。(要求:做完后想一想准备题和新知有什么联系)

3、做过准备题后仍感到无从下手的,可以自学课本,看看书上是怎么解决的?

4、经过努力后还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主动寻找他人的帮助,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这样长时间的练习,学生就会完全熟练自己所拥有的学习方法,并知道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说达到了学习方法的自动化。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就在无形中学会了学习。

三、导学案中要设置提问环节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开启一次成功的学习,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时刻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比如:在设计《梯形的认识》导学案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自学书,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2、根据书上的内容提出2―3个以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3、根据你对梯形的理解,向大家推荐2―3个好题。

又比如:在设计《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导学案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找:找一个圆柱和圆锥性质的物体,自学书说出他们各部分的名称。

2、疑:提出自己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和疑问与大家分享。

3、探: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特征在小组内探究

4、画:观察圆柱和圆锥,用示意图画出今天学习的知识

这样在导学案中设计提问环节,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行动欲望,能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的意义,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便于学生形成开放性的思维风格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四、导学案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由探究训练。

导学案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学习领域,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活动去探究。

比如:在设计《年、月、日的认识》导学案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先看书,画出你认为重要的知识

2、根据看书后掌握的知识,设计出一张2016年年历表,并能做出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

又比如:在设计《圆锥的体积》导学案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我们知道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那么圆锥的体积会与什么有关?请提出你的假设。

我的假设是:圆锥的体积与 有关

2、实验研究:利用你身边的材料(水或沙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假设,并把发现的结论写在下面。

我发现的结论:

3、与别人交流你的发现,并对自己的发现作必要的补充,完善。

因此多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进行一些有主题的探究性学习,经常这样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导学案中教师要努力给学生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中所有的现实问题隔绝开了,这就给意义学习构成了障碍。罗杰斯曾提出要构建一种让每个学生都面临非常真实的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动机,让他们意识到真实的挑战。这样便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导学案有培养学生心智独立,自由思考的使命。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仔细的研读教材,研读学生,争取设计出“精品”导学案,方便学生课前的自学。

上一篇:如何做好汉语言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古筝演奏的音乐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