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着灵动前行

时间:2022-06-11 05:36:07

丁竹君,1959年11月生人,早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国画系,现在是湖北省美术院专职画家,他的画作均以山水为题材,在绘画方面展示出他独特的艺术灵动,给人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兼容之美,体现出他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和对艺术追求的高远情怀。

一、浓烈的金石味加入了人生智慧元素

丁竹君的作品,总是满目颜色扑面而来,触时悟得已其间。读者看到作品时,先是对画作的深藏异矿,值得品味加工。细读来那笔触飞檐走壁,大气磅礴,似乎跟随作品意境到达了山顶与谷底。再一琢磨,艺术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这强烈的磁场(无论是听的、看的、触摸的、嗅的等人的感觉器官所触调动的)运动,调动了欣赏者极大的探索与爱好。我想,造成我对丁竹君好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作品那浓烈的金石味中有一种让人惊异的智慧元素。如《高原之象》《山光云影》这两幅虽用色单一,但作品将极佳的水墨技巧与写意思想有机调度,使作品从空灵到实在,从平面到立体有了质的艺术飞跃。作品透视出画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正确认识。

孟子有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丁竹君的作品能通过简洁的笔触,单一的水墨调度达到如此的艺术审美效果,我想来源是他对绘画技法和师古创新的灵动思维构架。从作品中,欣赏者很难看出他师承谁道,但作品中线条、板块、墨水轻重、镂空与敦厚,都表达出他博学约取、溶他人之长,并将自己的思想贯穿其间。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双赢”、真正的强强联合呢!

二、大气与细微结合恰到好处地处理了作品画面

历代绘画艺术家,都注重造型的形象,强调以形传神。到了现代,更是在造型上讲究“似与不似之间”。 丁竹君的作品大多都是板块凝重而匝密,偶有亮色,不是雪、水,就是突出石的光感而出现的造型需要。然而,欣赏者认为,丁竹君绘画作品之所以能打动观众,最重的一环就是“大象无形”的意韵与灿烂的细节表述。作品中,都是大山细水,山水相依的情感链接大概来自男女爱情再现。山的粗旷,水的细腻在丁竹君笔下有了哲理性倾诉,形成当下环境意识的重要审视,蕴含着令人沉醉的东方意韵,也流露出宽广典雅的域外风范。说作品蕴含东方意韵,宣纸笔墨都是中国最古老的表现方式,更何况那山水慈眉善目、若隐若现,传统的“犹抱琵琶半遮面”朦胧的艺术境界,让人想到了飞天,想到了美梦,想到了童话。说作品流露出域外风范,就绘画而言,域外风范更多指油画。而丁竹君的作品在着墨上就有些接近油画的感觉,或真或幻的风格把山水纯静到一种幽深而探知的天籁境界,这种艺术欣赏后的感觉,是不是令今天在喧嚣城市生活中的人们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呢?

丁竹君还很年轻。他绘画的功力和作品的诱惑力在这儿摆着呢,作品的艺术发展空间是令人看好的。

上一篇:广告创意的文化性因素 下一篇:运河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