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邪从哪里来

时间:2022-06-11 04:41:50

空气的湿度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湿为夏季之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这个季节里湿度最大。加之因身体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室潮湿,以致湿邪侵体而发病者最多。所以,在谈到夏季如何养生时,《理虚元鉴》指出:夏季不仅要防暑热,更要防湿。

祖国医学认为,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养护人体的阳气”。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黏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这是湿邪的病理特征。例如:湿邪亦耗伤脾阳,因为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被湿邪所遏,则可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尤其是脾气升降失合后,体液随之滞留,常见水肿形成。再如湿邪重浊,故外感湿邪后寒邪束表、胃气闭郁,临床可见恶寒无汗、头重如裹、肢节酸痛等症状。至于湿邪侵犯肌肤筋骨,容易诱发关节疼痛,每每既重又酸,若固定一处,为“著痹”。关节所形成的风湿痹症,往往反复发作。

那么,怎样从环境养生角度有效地防止湿邪的侵袭呢?

其一,居住环境忌潮湿。中医认为“湿伤肉”,即感受湿邪易损伤人体肌肉,如常见的风湿性关节炎等症。《黄帝内经》指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下,指人体下部,意谓湿邪伤人往往从人体下部开始。这是因为湿邪的形成往往与地上的湿气上蒸有关,故伤人多从下部开始,如常见的脚气、下肢溃疡、妇女带下等。因此,在长夏居室一定要保持防潮、隔热,每天上下午开窗通风。

其二,因暑取凉不可放纵。《黄帝内经》曰:“长夏当防因暑取凉。”《摄生消息论》亦指出:“不得在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养老寿亲书》中载:“夏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这些至理名言都是宝贵的养生经验。然而有的人只顾眼前舒服,或在暑热外蒸、大汗淋漓之时,过于避热趋凉;或在露天席地乘凉过夜;或在穿堂风处歇息;或以风扇、空调伴睡,从而导致风寒阴湿之邪乘虚而入。

上一篇:健魄强神何物好,人间至乐是观花 下一篇:苏轼诗赞一切:得到的,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