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在课前,收效课堂

时间:2022-06-11 04:29:07

做在课前,收效课堂

【摘要】其实我们觉得,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应该着眼于如何完善课堂教学步骤,课前的准备也十分重要,大量的工作要“做在课前”。具体来说,就是教师需要认真备课,学生需要认真预习。为了保证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我们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我们要将大量的工作做在课前,收效在课堂。

【关键词】有效 课堂

一、认真备课,因材施教

简单点说,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是以专题为单位进行编排的,每个专题前都有“专题提示”,明确提出了本专题教学目标及要求。从宏观上看,其着眼点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其目标为服务于人的终身发展,其课程设置思想为强化作品的教化功能。必修部分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向度设计了22个学习专题,突出作品的人文精神,以文本鉴赏为路径,在文本学习中落实作品隐含的恢弘壮阔的思想,要求课堂采用活动体验、问题探讨和文本研习等形式,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将学生的思维由关注自身而逐步引导到关注他人、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追问意义等更具时代价值的阔大视野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是我们教师进行每一专题每篇文章教学的依据。依据这个总目标、总要求,再熟悉专题。熟悉专题中每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围绕总目标、总要求,确立每篇文章、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讲授和训练的重点。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在此基础上写好教案、认真备好每节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备课质量如何,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认真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另外,因为这本身是一套“以人为本”的教材,如果我们真能做到按照这套教材的要求备好每一堂课,那么,我想在一定程度上就很自然地可以做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二、学生预习,作业具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新课前,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然后讲授新课,可以节省课堂大量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总量,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但是课前预习一定要提出明确要求,否则,预习会流于形式,效果不大,甚至是浪费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提高预习效果的方法,如:在阅读时圈点字词,划出重点语句,最好作点旁批,概括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内容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试解答书后练习题,提出疑难问题(具体问题也要以板书形式列给学生)等等。课前预习最好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使预习要求明确化、具体化。我们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

《季氏将伐颛臾》

1 孔子生平

2 《论语》简介

3 简介背景:记载了孔子和弟子冉有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三、理清思路,明确每段大意,理解课文中心思想

1 提问: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儿听到“季氏将伐颛臾”这个消息时,他的态度是什么?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2 孔子不仅反对讨伐颛臾,而且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有责任,当即对冉有的辩解予以反驳。

提问: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

四、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 词类活用

2 特殊句式

3 一词多义:1)是2)疾3)止4)见5)过

五、背诵课文(下周三之前完成)

这其实就是我们教案的轮廓、框架。我们把它呈现给学生,实质上就是让学生来填我们的教案,以作业形式完成。第二天,就由学生带着书,带着预习作业,上讲台一步步按着我们的教案讲下来,教师只在一旁充当“导演”的角色,这堂课,由这些“演员”自己来“演”。

结果发现效果显著,起码说学生都动起来了,甚至有台下同学为台上同学指出“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中的“止”不能简单翻译成“停止”,而应译成“不去就任”,这应该归结为他们有效预习的效果。可见,做在课前,方能收效于课堂,从而真正打造出“有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上一篇: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分析 下一篇:合作式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