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了解课堂让课堂贴近学生

时间:2022-06-11 02:24:47

让学生了解课堂让课堂贴近学生

作为一名在职的科学专职老师,在科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难题。多年的素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我们发现单靠科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应当注重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提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加强创新思维的运用,让科学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才是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学习方式。

一、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学生如果带着好奇心去学习会给课堂带来许多乐趣。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熟练技能技巧,还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的发展。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乐趣就必须注意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他们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例如,在有关“金属的性质”的教学中学生对金属的的一些性质: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电性、传热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后,便动手做了一些小制作,让小电珠亮起来等等,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在活动中,鼓励学生质疑

真理的相对性,知识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前人思维的结果会因为当时历史环境的束缚而不适应现在。让学生以审察的态度去认识前人总结的知识,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发现不足,去大胆质疑,是我们现代教学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这是成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基础。但是这种质疑并非粗暴的否认前人的结果而是以更科学的想法去辨证,用现代的眼光更深更广地认识前人发现的真理。前人总结的知识。从而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他们新的创新活动,达到新的创新思维的结果。例如,在教学《固体热传导》这课中,“火柴为什么回掉下来”学生对此结论在没有做实验前提出质疑,这样就先把学生的探索欲激发了出来,再通过实验去证实,原来是铁丝上的热把凡士林融化了火柴才掉了下来。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提出疑问,再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会更高。

三、结合实际,大胆创新

在科学课堂上有许多的课都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结合周围的生产实际就成了课堂的核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理解生产中的不合理部分,通过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训练,从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借助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各种发明创造的技法,提出其合理的建议并创造出新的作品。学生的积极性常常是从遇到问题而引起的,要结合实际,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不断深入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创设的问题不在于一定是课堂的内容,也可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启发学生的创造、创新思维,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我们学生去参加大市青少年海模比赛时,比赛要求学生可以改装模型,发挥其最大动力,所以学生赛前作足了准备,更换了模型的马达,改变的模型的一些小方向,结果比赛后我们的成绩相当不错。

四、在活动中,师生相互促进学习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毕竟有限,老师则要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启发诱导和适当的帮助,但决不能包办代替,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这样便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才能。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应在和谐、互动的环境中共同促进学习,发挥学生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各种科学态度,端正思想,积极去探索、创造、创新。例如,带学生去寻找“水污染”的地方,找到污染源,再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如何处理污水,加上网上找到的资料,辅导学生完成整治环境的小论文。

五、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鼓舞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力量,是发挥学生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欲望的原动力。在科学课堂上,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就需要教师经过精心的设计,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并采用多变的教学形式,把内容变活、变多样,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求教师重视发挥成功的激励作用,造就学生的进取心、成就感、荣誉感和快乐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另外,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各种媒体辅助教学。例如,在讲授人体器官的课文中,因为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而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非常不同,通过课件的模仿演示我们很容易就认识了各个器官在人体中的作用,从而真实的了解了事物的本质,而非片面的掌握认识。

六、在比较活动中,提高学生能力

各类教刊书籍中,不断提到“因材施教”,可见,因材施教确实具有很大的可行性。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各有不同,他们的生活环境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这样才能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有充分的表现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创新才能。

总之,科学教育需要我们充分考虑学生情况,从实际出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多创新、多创造,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处处感受科学的力量!

【作者单位:吴江市鲈乡实验小学 江苏】

上一篇: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教学 下一篇:创设情境成就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