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人社系统信息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2-06-11 12:28:22

秦皇岛市人社系统信息化建设研究

[提要] 本文以智慧社保项目为依托,提出智慧经办、智慧决策、智慧服务的智慧社保建设思路,全面提升秦皇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水平。

关键词:智慧社保;信息化建设

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JRS-2014-805)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月23日

2013年1月29日,秦皇岛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全面启动了智慧城市创建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涉及民生领域的重要工作,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保障的智慧化建设理应是其核心内容之一,迫切需要全面提升社保的公共服务水平,启动“智慧社保”项目建设,丰富“智慧城市”工程的智慧内涵。“智慧社保”项目将通过信息资源管理共享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实现信息充分共享、全程化、动态化的服务管理、充分体现面向老百姓的 “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受益一生”服务理念。

一、秦皇岛市人社信息化发展现状

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自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基本建成了网络基础平台,实现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县(市、区)、街道社区的网络连接;二是完成了全市各类业务数据的市级集中,搭建了支撑能力较强的硬件平台;三是率先在全省开展社会保障卡应用工作,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进程。

在取得了上述成果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数据中心在全市集中、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方面的差距,社会保险各险种、劳动就业等业务还分别拥有自己的数据库;二是网络系统横向上与政府、公安、工商、民政等相关部门的连接还需要扩展,网络安全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建设;三是应用系统建设在切实实现“统收分支”业务流程方面,在符合部省三层系统架构要求方面,在信息与基金安全防护方面,在社会保障卡应用方面,在基金监管方面,在对新出台政策及管理要求的支持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在决策支持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距,已成为工作开展的瓶颈,迫切需要解决。为此,以智慧社保项目为依托,提出智慧经办、智慧决策、智慧服务的智慧社保建设思路,全面提升秦皇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水平。

二、智慧经办,实现一体化协同经办

(一)基于核心平台研发秦皇岛市社会保险管理系统。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核心平台三版业务、技术、数据规范标准为依据,以河北省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管理信息系统、河北省失业保险市级统筹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按照“多险合一”的模式,采用三层技术架构进行设计和实现秦皇岛市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内部控制缺位等问题,建立规范的业务经办体系、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有效的基金监管体系和科学的宏观决策体系,实现秦皇岛市社会保险业务的集中、统一管理,为秦皇岛市社会保障一卡通目标的达成提供支持。秦皇岛市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在实施应用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其“可分可合”的特点支持“先分后合,先少合后多合”的需要。

(二)综合数据信息。针对目前秦皇岛市社会保险各险种、劳动就业、劳动关系、人事人才等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分别建设、数据独立存放的现状,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建立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信息数据库,实现社会保险各险种、劳动就业、劳动关系、人事人才等各业务间数据交换规则的建立,实现业务经办数据库与综合信息数据库间公共基础信息、业务信息的集中、交换与共享,以社会保障卡(个人、单位)信息为纽带实现社会保险各险种、劳动就业、劳动关系、人事人才等各业务间数据关联关系建立,实现公共基础信息一致性、业务信息逻辑关系正确性的校验、检测、反馈。

通过建立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信息数据库,全面支持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间参保单位统一申报,支持各项业务间管理与业务经办协同,为社会保障卡系统、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系统、异地业务经办系统、部省联网数据传输系统、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公共服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三)业务协同平台

1、内部业务协同。内部业务协同指的是在本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内部各业务间的协同,例如本单位内就业管理部门和社保部门的业务协同。

2、外部业务协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业务经办;与地税等第三方的协同;部省数据联网传输。

三、智慧决策,实现科学化合理决策

(一)业务运行分析。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实现对参保人员变动情况、退休人员变动情况、基金收缴变动情况、基金支出变动情况、社保关系转入转出、社保基金贡献户、损益户的特征、进入黑名单个人单位特征、欠缴社会保险费个人单位特征、欺诈冒领社会保险金特征的统计、分析,实现对变动、发展趋势的预测、预警,从而实现对政策制定、政策调整及宏观决策的支持。

(二)绩效综合管理。建立社会保险绩效综合管理系统,基于社会保险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业务经办绩效考核机制和应用,通过对业务日志的统计,实现对经办过程中重办、迟办、晚办情况的掌握;通过工作加权管理,实现对工作的量化;通过考核评分实现对工作业绩的评估;实现对下级社保经办机构业务办理情况、岗位服务情况、经办人员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以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效率。社会保险业务绩效考核是通过对业务经办机构、业务经办人员日常业务成绩和业务效果进行查对和核实,从而对业务经办机构、业务经办人员的业务技能或其他素质进行综合评价。

四、智慧服务,实现多样化有效服务

(一)网上综合服务。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业务经办特点及发展趋势,按照国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结合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业务经办实际需求,按照“一体化”、“多业务统一申报”的模式研发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综合服务系统,为参保单位提供便利的办事渠道。

(二)手机综合服务。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业务经办特点及发展趋势,按照国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结合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业务经办服务实际需求,按照“一体化”、“主动式服务”的模式研发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手机综合服务系统。

(三)自助服务一体机。通过触摸、手写等方式,以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为个人、企业提供业务申报、社保卡挂失、生存认证、自助缴费、信息打印、政策查询等自助服务。

(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建设融社会保险服务、就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劳动关系服务等服务项目于一体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支持城乡居民和用人单位能够就近享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元.“智慧城市”:未来科技社会的生存智慧[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辜胜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

[3]人社部[2011]99 号文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上一篇: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下一篇:静脉血栓“拴”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