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时间:2022-06-10 08:40:47

浅析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摘要]李煜作为一个葬送江山的皇帝何其失败,但他在南唐词的创作上又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诗词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研究其作品艺术特色,探究其生平与创作,对认识李煜词的文学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李煜词 文学 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92-02

南唐词较重抒怀,多疏淡之作,增加了表现人生际遇方面的真实情感,语言趋向清雅,基本上完成了由“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重大转变。李煜就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杰出代表。

李煜人生是悲情的,从一国之君沦落到宋王室的阶下囚。但是在文学方面他又是幸运的,人生的颠沛成就了其文学的成功,也许在文学上的成功比九五至尊更能让后人铭记。他把自身的欢戚、愁怨或者无奈都率真地写入词里。他的词直抒胸臆,情真语挚,意真词切,创作了许多词史上最为感人、成就最高的作品,为两宋词的发展开拓了另一个端点,对宋词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一、生平和创作

(一)李煜生平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亦为五代时出色的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元宗李景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

(二)李煜前期的创作

李煜虽为君王,但阅世不深,性情率真,不失赤子之心。其词的创作常随生活环境和际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他前期作品大多是反映宫廷享乐生活,作品内容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廷生活为主。如专咏美人的《一珠》:“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描画精细、生动、富有情趣。他的艳情词未脱“花间”旧格,但写得真切率真,如《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用直白浅露的诉说,把热恋中的女子赴情人之约的情急表现得淋漓尽致。李煜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其宫廷生活的奢靡,这种奢靡给李煜带来的并非帝王至尊的权威感,而是一种高雅文化与富足生活结合后的短暂极乐,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猜测他的这种极乐是否是“但见山河近夕阳,无限美妙无限悲”,但他的词却着实给人香若醇酒浓若花蜜般的感受,让人读后微觉醉意。词中放纵的心理写得淋漓尽致,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李煜宫中个人生活无检束的一面。

(三)李煜中期的创作

在李煜当上偏安皇帝、经历了家庭人去屋空的不幸后,他对南唐小王朝的内外交困感同身受,词的内容和情调也因之发生了明显变化,开始写心情沉痛的离愁别恨,流露出了阴郁的哀伤。该时期李煜的代表作为纪念爱妃《挽词》:“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后主失去他的爱妻后,这种痛苦,这种刺激,已深种在他的心灵深处,把他从温柔沉醉的大国拖到悲哀凄惨的境域里来,于是他的词也从“烂嚼红茸”而转变为“为谁和泪倚栏杆”“秋风多……夜长人奈何”的凄惨调子,以后家破国亡,更给他增添许多词的材料。

(四)李煜后期的创作

李煜后期从南唐亡国之君沦为阶下囚,国破家亡的哀痛使其词进入了另外一番境界,亡国的深悲剧痛使李煜创作出最感人的篇章。深沉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真率的感情流露,给他的词带来了强烈的感染力。如《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这时,追怀故国、痛念江山、抒写美好事物丧失后的切肤之痛成为其作品最突出的内容。

该时期李煜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对江山、故国的怀恋中,充满了悔恨、悲愤和哀愁等复杂的情感,感慨极深,词境极为扩大。春花秋月是人世间的良辰美景,但囚徒境遇使词人对人生已经绝望,时日难挨,何时了却?故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转而又感叹人的生命都随着每一度的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身系小楼,东风又起,自然界的一切年复一年,永恒不变,而人世间的一切都那么短暂无常。故国盛况是念念难忘的往事,如今国破家亡,痛何如哉。南唐宫中的雕栏玉砌还应完好无损,但自己处境容颜已非昔日可比,物是人非。至此词人的悲慨喷涌而出,凝成了以水喻愁的千古佳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思之广如江水,茫茫一片,愁思无穷,如江水奔流,无以止息。水和恨融为一体,水的深度和强度也就是恨的深度和强度,水在流恨也在流,简直分不清是水之流还是恨之流。

李煜的后期词作,纯以白描手法直抒内心的极度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很大,旧事新境贯穿,既能引发联想,又加大了感情容量。因其生性柔弱,又嗜佛说,故所抒发的感情率以哀伤为主,但能于创伤之余,萌发人生悲悯之念,有种悲天悯人的独特情怀。

二、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李煜是一位不幸的君王,但他是一个天才词人,他的不幸遭遇成全了他作为天才词人的使命,让他走向了自己的也是五代词的高峰。虽然说李煜与南唐相隔甚远,但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唐朝文人的遗风之浪漫挥洒,文采与情才洋溢在字里行间。他的情感、他的叹息、他的欢乐与哀怨全都跃然纸上。李煜词的光辉可以掩盖他阶下囚的耻辱,他是我国词史上一颗永远散发着独特魅力的恒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他的词作主要有如下艺术特色:

(一)直抒胸臆 情真意切

在李煜之前,五代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而李煜的词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如《望江南二首》:“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所以王国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二)以小见大,心系江山

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对某个细小事物的描写来体现自己当时的心情,从而表达对自己江山和亡国的深深怀念。《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人通过对月亮、梧桐、流水、落花等细小事物的描写来体现出自己内心世界的巨大反响。

(三)词风清新,言语自然

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人动人;不隐约其词,而情味隽永,形成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风格。多数词作不加藻饰,纯用白描手法,感情真挚而哀伤,语言形象而极富内涵,这些特点在《虞美人》中读者会有很深的体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子如寻常白话,而又生动形象,寓意深广,感人至深。但又不是日常口语,而是词人认真锤炼出来的既明白易懂,又纯净雅致的文学语言,足见作者的文学功底之深。

(四)风格上有独特性

《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出之以疏宕。如《玉春楼》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独树一帜,为苏辛的豪放派打下伏笔,成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

(五)寄情于物,借物抒情

他在词中以日常习见的景物,注入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主观情感,塑造出一批新的词境。他写的最多的是春花、秋月,便是生命意义的物象。春花繁茂,象征了生命的勃发;秋明月朗,蕴育着敛藏的物华。二者同为美景,而一为兴发的,一为流逝的;一为阳性的,一为阴性的,从而在自然物华中,具有了社会的、生命的寓意。从后主的春花秋月咏叹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的盛衰、世事的变幻、故国的兴亡,从而给人以心灵的震动与隽永的回味。

三、结论

公元978,李煜的生命走向了尽头。对李煜来说,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是一种世界末日般的绝望,是一种茫茫海上失去航标的心悸,死亡也许是一种解脱。李煜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词人,他词中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文化价值永远也不会结束。他的词有太多的美,太多的情愁,太多的仇恨,太多的辛酸!他的出现为南唐词向宋词转变搭了一座桥梁,为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学向高峰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李煜的错位人生开创了一代词风,他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弥足珍贵的。

上一篇:浅谈钢琴弹奏中“气”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common在《哈姆雷特》中的反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