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骨质疏松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中的意义

时间:2022-06-10 08:08:30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骨质疏松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中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在骨质疏松及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0例骨质疏松症和30例RA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浆BAP浓度水平测定,计算其血浆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及30例R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BAP 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诊断治疗。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5-2297-01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B

骨质疏松和内风湿性关节炎(RA)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都可造成患者骨关节骨质丢失和破坏,而且这两种疾病本身又有一定相关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骨代谢标志物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水平的升高。现就我院2004年6月~2007年11月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和30例RA患者BAP水平的测定情况,与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人群做对比,以了解BAP在该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和30例RA患者均系我院住院患者,年龄42~76岁,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30例RA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以上病例均为确诊病例,(其中RA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198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经临床及放射线检查符合WHO1994年确立的诊断标准)。对照组:体检中筛选的健康人30例,年龄30~56岁,男15例,女15例。

1.2 方法:对所选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由专人负责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按要求做BAP测定。标本检测使用美国Metra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将抗凝血以3 000 r/ min 离心15 min,取血浆检测。

1.3 统计方法:测定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 t 检验。

2 结果

2.1 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浆BAP浓度为(30.6+16.0)IU/L;30例RA患者血浆BAP浓度为(31.0+12.0)IU/L;健康人30例,血浆BAP浓度为(27.3+9.0)IU/L。

2.2 (1)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BAP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 讨论

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它不是单一的酶,而是一组同功酶。目前已发现有AKP1、AKP2、AKP3、AKP4、AKP5与AKP6六种同功酶。其中第一、二、六种均来自肝脏,第三种来自骨细胞,第四种产生于胎盘及癌细胞,第五种则来自小肠绒毛上皮与成纤维细胞。第三种来自骨细胞的ALP即BAP,是成骨细胞的一种外酶,为糖蛋白,主要来自生长旺盛的骨骼,它在人体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在成骨过程中水解磷酸酯,为羟磷灰石的沉积提供必须的磷酸,同时水解磷酸盐,解除它对骨盐形成的抵制作用,以利于成骨生长过程。在正常生理情况下,BAP在成骨细胞质中合成并储存,它是反映骨转换和骨形成的特异性指标,反映了骨转换率,它的变化往往先于全身骨质疏松和局部关节畸形的发生,可预测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时,骨吸收增加而出现代偿性骨形成增加,静止的成骨细胞转变为活跃的成骨细胞,导致大量的BAP释放入血,使BAP浓度增高。而RA患者出现血BAP增加,亦跟其出现的骨质疏松有关,其发生机制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促成的,是一个渐进过程。其中骨代谢异常可能是导致RA患者全身骨缺失及局部关节破坏的主要原因。BAP可作为RA合并骨质疏松及单纯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RA及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浆BAP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监测血BAP浓度对评价RA及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延缓骨质疏松,改善骨缺失,防止出现关节畸形,有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2008-03-25

上一篇: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发展对机能实验学的作用 下一篇:双参对小鼠抗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